“90后”高职生不良思想倾向及其防范措施

2014-09-01 05:55吴谦许冬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教育

吴谦+许冬

【摘要】因社会环境、家庭、个人等因素影响,“90后”高职生在人文底蕴、责任意识、宽容意识缺乏三方面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对此,需要采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和隐性课程、加强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等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90后”高职生思想倾向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42-02

当前,我国高职生大多教师是“90后”,诸多不良的思想倾向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此,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及时引导和教育,使高职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90后”高职生不良思想倾向的表现形式

(一)人文底蕴缺乏,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人文底蕴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是对人类遗留精神文明的高度珍视,是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但在当前“90后”高职生中人文缺失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幸福感物质化,情感儿戏化、忧虑空虚急剧增加等;不加评析地接受大众文化,抛却经典而欣赏各种“快餐文化”;以“短期目标”而非“整体素质”为主的发展倾向;新生盲目参加各种学生会和社团,在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的过程中,甚至在入党过程中,出现行贿等不择手段的行为,他们的动机大多数是为了“利益”而非“为人民服务”。

(二)责任意识缺乏,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责任意识作为一种精神趋向,是指个人主动地对自身、家庭、他人、社会、自然界甚至国家承担责任与义务。而个人主义则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需求出发。虽然个人主义有强调个人自由等有价值的方面,但如果超越了“度”,则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责任感缺失,对自己健康和生命不重视,对自己未来不负责,缺乏人生奋斗目标;缺少对他人的责任感,养尊处优,缺乏基本的孝道,甚至对父母提出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缺乏集体责任感、协作观念、奉献精神;社会公德责任意识较差,不顾及他人利益。

(三)宽容意识缺乏,人际疏离倾向加大。宽容意识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崇尚宽厚、仁爱的美德。它强调以宽大为怀,反映出一种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有了宽容,就有了尊重,就会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宽容承认世间万事万物存在区别的合理性,从而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从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对不同于自己的观念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但在“90后”高职生中过分强调个人本位的比比皆是,他们在对待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观点时,往往是一味的排斥,甚至把自己的思想当做唯一正确的思想。宽容意识缺失会导致个人主义思想倾向,使其发展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创造力被扼杀,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进入人际关系疏离的怪圈。

二、“90后”高职生不良思想倾向的原因

(一)校园文化因素。温家宝曾对中国大学道德滑坡现象痛心疾首,并期待中国大学要流淌“道德的血液”。一个缺乏良好道德文化的校园环境不可能造就具有优良道德的学生。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的确存在部分教师职业素养低下,不能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在学生干部竞选、奖助学金评比等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及“内定”等潜规则,这种不正之风,直接会导致学生对社会正义的失望,进而产生诸多不良思想倾向,比如放任自流、嫉妒、人际冷漠等。

(二)家庭环境因素。“90后”高职生的家庭,大部分属于三口之家,这样的家庭结构容易导致诸多现象的发生:第一,父母双方上班,孩子由祖辈照顾,导致教育引导和监管不到位。第二,导致孩子缺少玩伴儿,在繁重的学业之外,孩子的业余时间由电视、网络以及手机陪伴。第三,在离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三口之家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以上现象对孩子的思想影响是:集体主义意识淡漠,导致对他人自尊的忽视、缺乏人生挫折承受力的低下,甚至产生极端心理问题和性格的孤僻等。

(三)学生自身因素。大部分高职生高考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有些是高考失误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因此,刚入学时不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等现象,尤其从繁重的高中学业压力中骤然解放出来后,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松懈心理,以吃喝玩乐来补偿多年以来失去的“快乐”,将理想、尊严、责任等都抛到脑后。

三、“90后”高职生不良思想倾向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运用隐性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就是内化到校园内所有主体的使命、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因此包含优良道德、社会正义、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文化精神,首先应从学校的领导层开始做起,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带头遵守作为集体契约的规章制度。如果校长、辅导员都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要求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这样的教育相当于撒谎,对学生没有丝毫的约束力和指引力。作为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资源,可以在多方面加以展开:具有高度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建设,全校教职员工以身作则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亲和力,学生管理工作者公平公正的工作作风,集体奖励的激励机制等。以校园环境建设为例,通过各种雕塑、标语、宽敞明亮的图书馆与自习室建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整洁干净的宿舍环境,尤其是盥洗环境,自然会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充分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某些精髓,最终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教学过程融入思想教育。一线授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是最接近学生的群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隐性课程”功能。与显性课程不同的是,它是学校教育中没有列入教学教育计划,但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良教学资源,比如一个充满积极思维、心态阳光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而一个对教育事业丝毫没有热爱、教学态度消极、对社会充满了消极思维的教师,无疑是伤害学生心灵的一剂毒药。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一线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在高职院校中势在必行。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就是读课本读教案,极少与学生之间有互动和课下的交流,而在课堂上倡导读书、做人的教师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宣称“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误导学生的思想。为预防“90后”高职生不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加强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其职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性的、有建设性的互动,通过教师高素质的言行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三)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针对部分高职生的不良思想倾向,我们应在主观意识上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在防范和引导其不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参与,加强沟通,其中包括与家长的沟通。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适时有效的制度、方法、措施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其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比如建立大学生心理关怀室,建立假期学生家访制度等。其次,学校要充分依靠其他主体的配合来完成教育任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等,各个主体相互配合来达到教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思想教育模式,邀请社会上的各种名人团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等,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不良思想倾向,应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先与学生进行沟通,然后再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防范和教育工作。最后,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对每名学生都进行重点关怀是不可能的,需要采取例外原则,因此,应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系干部的信息源作用,教师抓重点学生,重点关怀,对症下药。

(四)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用高尚的思想武装头脑。“90后”高职生自主意识较强,任何强制性的管理行为都会激发其主体性的逆向思想和逆反行为,比如有的高职院校采取强制自习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对保障学生安全行之有效,但对其良好思想的形成作用不大。教师应向学生阐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积极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等。比如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进入相关公司实习之前,相关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研讨,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在6个月的实习期间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如何学习到更多的工作经验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兴趣,激发了热情,起到了很好的实习动员效果。这一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而达到树立自我学习、自我激励的目的,然后通过其他附加措施,不断强化这个自我过程。具体可每月派出指导教师看望学生,与学生交流,以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实习效果。

总之,“90后”高职生有着鲜明的时代思想特征,预防其不良思想的产生和扩展是教育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培养我国高素质建设者的历史责任。因此,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思想倾向,引导其朝着良好积极的方向发展,是高职院校塑造“优质产品”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江燕,张昊.浅析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及责任教育[J].教育界,2011(24)

[2]王守猛.当前大学生若干不良思想倾向于应对方法[J].零陵学院学报,2012(7)

[3]于秀梅.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4]钟家全.论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及其规范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