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2014-09-01 06:40吴砚峰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高职

吴砚峰

【摘要】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应从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9-02

目前,学界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众说纷纭。温菊萍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中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注重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内涵,分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设计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探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曾祁、袁航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中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则明确提出要“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既然是“高素质”就需要较好的个人素养;而“技能型专门人才”就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所谓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从业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若形成真正核心能力,这三方面是必须具备的。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是地方的《广西物流调整与振兴规划》,都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为了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而培养适合的物流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研究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更是需要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毕业生。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明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素,才能制订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宜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而规范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比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本研究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极大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规格脱节的问题,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另外,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为其他高职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指明方向,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

核心能力最早是用于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分析,后来才发展用到各行各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最需要几种能力。它一般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经常用职业性向测试可以预测是否合适相应的工作。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从事物流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在学校学到专业技能的外在体现。个人素质,或者称为个人素养包括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

作为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及规格要求,提出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为三要素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由此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奠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个人素质的对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如下:一是广泛调研物流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取得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归纳出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普适性的核心能力。然后细化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二是研究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总结出文献中对于核心能力的特点及建立方法,结合物流企业的调研。对比、分析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三是通过文献研究与企业调研比较分析,清晰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相关指标,检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针对性的开设课程,通过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培养,最终形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般讲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对于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从事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具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综合起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成应该是应该与人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他高职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通用能力。

(二)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具体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对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规划设计能力等能力的掌握。做到这些,就应该加强在教学和实训中的课程比重,尤其是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和物流规划能力,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同时,根据麦可思的报告显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最重要前五门课是仓储管理实务、ERP原理及应用、物流成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实务,其重要程度与满足度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课程及其满足度

序号 课程名称 重要程度 课程满足度

1 仓储管理实务 79% 44%

2 ERP原理及应用 76% 48%

3 物流成本 76% 44%

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75% 37%

5 配送管理实务 71% 42%

由上表可以看出,若是想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把以五门课程的满足度提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实现的办法:“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里就涉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个人的素质的实质就是人在环境和后天教育影响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当然个人素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个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比较相的对稳定性。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温菊萍.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北方经贸,2010(7)

[2]曾祁,袁航.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乔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析[J].商业时代,200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11C0179);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132101)

(责编何田田)

【摘要】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应从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9-02

目前,学界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众说纷纭。温菊萍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中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注重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内涵,分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设计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探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曾祁、袁航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中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则明确提出要“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既然是“高素质”就需要较好的个人素养;而“技能型专门人才”就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所谓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从业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若形成真正核心能力,这三方面是必须具备的。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是地方的《广西物流调整与振兴规划》,都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为了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而培养适合的物流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研究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更是需要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毕业生。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明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素,才能制订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宜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而规范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比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本研究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极大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规格脱节的问题,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另外,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为其他高职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指明方向,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

核心能力最早是用于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分析,后来才发展用到各行各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最需要几种能力。它一般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经常用职业性向测试可以预测是否合适相应的工作。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从事物流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在学校学到专业技能的外在体现。个人素质,或者称为个人素养包括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

作为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及规格要求,提出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为三要素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由此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奠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个人素质的对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如下:一是广泛调研物流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取得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归纳出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普适性的核心能力。然后细化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二是研究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总结出文献中对于核心能力的特点及建立方法,结合物流企业的调研。对比、分析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三是通过文献研究与企业调研比较分析,清晰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相关指标,检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针对性的开设课程,通过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培养,最终形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般讲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对于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从事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具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综合起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成应该是应该与人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他高职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通用能力。

(二)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具体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对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规划设计能力等能力的掌握。做到这些,就应该加强在教学和实训中的课程比重,尤其是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和物流规划能力,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同时,根据麦可思的报告显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最重要前五门课是仓储管理实务、ERP原理及应用、物流成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实务,其重要程度与满足度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课程及其满足度

序号 课程名称 重要程度 课程满足度

1 仓储管理实务 79% 44%

2 ERP原理及应用 76% 48%

3 物流成本 76% 44%

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75% 37%

5 配送管理实务 71% 42%

由上表可以看出,若是想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把以五门课程的满足度提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实现的办法:“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里就涉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个人的素质的实质就是人在环境和后天教育影响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当然个人素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个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比较相的对稳定性。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温菊萍.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北方经贸,2010(7)

[2]曾祁,袁航.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乔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析[J].商业时代,200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11C0179);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132101)

(责编何田田)

【摘要】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应从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专业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9-02

目前,学界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众说纷纭。温菊萍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中认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注重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内涵,分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设计高职院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探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曾祁、袁航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中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则明确提出要“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既然是“高素质”就需要较好的个人素养;而“技能型专门人才”就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所谓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从业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若形成真正核心能力,这三方面是必须具备的。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还是地方的《广西物流调整与振兴规划》,都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为了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而培养适合的物流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研究物流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更是需要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毕业生。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只有明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素,才能制订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宜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而规范理论课程、实训课程比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本研究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极大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规格脱节的问题,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另外,研究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为其他高职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指明方向,从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

核心能力最早是用于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分析,后来才发展用到各行各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是指学生毕业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最需要几种能力。它一般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经常用职业性向测试可以预测是否合适相应的工作。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从事物流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即在学校学到专业技能的外在体现。个人素质,或者称为个人素养包括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文化素质。

作为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职院校,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及规格要求,提出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为三要素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由此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奠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个人素质的对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思路如下:一是广泛调研物流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取得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归纳出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普适性的核心能力。然后细化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二是研究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总结出文献中对于核心能力的特点及建立方法,结合物流企业的调研。对比、分析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个人素质的相关指标。三是通过文献研究与企业调研比较分析,清晰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相关指标,检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针对性的开设课程,通过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个人素质三要素的培养,最终形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创业。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般讲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人的一般的学习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对于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从事物流管理相关工作的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具有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综合起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成应该是应该与人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他高职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通用能力。

(二)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具体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对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规划设计能力等能力的掌握。做到这些,就应该加强在教学和实训中的课程比重,尤其是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和物流规划能力,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重中之重。同时,根据麦可思的报告显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最重要前五门课是仓储管理实务、ERP原理及应用、物流成本、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配送管理实务,其重要程度与满足度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课程及其满足度

序号 课程名称 重要程度 课程满足度

1 仓储管理实务 79% 44%

2 ERP原理及应用 76% 48%

3 物流成本 76% 44%

4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75% 37%

5 配送管理实务 71% 42%

由上表可以看出,若是想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把以五门课程的满足度提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加强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实现的办法:“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这里就涉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个人的素质的实质就是人在环境和后天教育影响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当然个人素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个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比较相的对稳定性。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温菊萍.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要素及培养模式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北方经贸,2010(7)

[2]曾祁,袁航.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乔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析[J].商业时代,2008(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2011C0179);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132101)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工学交替模式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