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实路径

2014-09-01 06:56钟武耀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党性教育

钟武耀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和考验,提出学生党员自我学习、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抓好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强化教师的示范引领是破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课题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党性教育 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92-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明确要求。2013年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党性是党员长期用政党的要求和标准严格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党员品行、党员人格。党性教育是每个党员终身面临的课题,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面临的主要考验和挑战

(一)学生党员思想具有波动性特点。信仰的建立有赖于个体的主观选择,学生党员作为初具独立人格的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主观意志。然而,拥有独立人格和主观意志并非就代表着思想已经稳定、成熟。由于学生党员社会阅历尚浅,又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彷徨期,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等都尚未完全定型,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如有的学生党员对从思想上入党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认为已跨进党的大门,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打起小算盘,缺乏长远眼光;有的则埋头学习,对集体、周围的人和事,包括党组织活动都热情不再,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松懈;有的对不断提高党性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自己已是党员,能力和素质都比别人高,出现骄傲自满心理,入党后思想觉悟不仅没能更进一步,倒反离党员的标准越来越远;有的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不够深入,忽略甚至排斥社会理想。个别党员对个人喜好的偏执和对自我利益的贪求,容易让他们夸大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信仰不够坚定。

(二)价值文化多元的冲击。作为思想文化最活跃、知识信息最密集、传播手段创新最集中的高职院校,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学生党员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从网下看,传统大学校园文化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减弱。受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社会转型等综合影响,在多元、多变的思想冲击下,在拜金、拜物等观念腐蚀下,少数学生党员丧失最初的信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滋长。某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削弱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很容易引起他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个人发展关联不大。他们心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同的态度,或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或是信仰不坚定,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有时信、有时不信。从网上看,互联网正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在自觉不自觉中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媒介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且手段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隐蔽。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谣言、网上炫富、祸国殃民的反华言论最终危害的都是未经世事的学生。

(三)学生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从总体看,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但也有少数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等方面,与党员要求尚有差距。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学生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的问题。学生基层党组织功能之所以弱化,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缺乏深度思考,执行政策满足于看着做、照着做,缺乏创新。二是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 活动形式单一。一些学生党组织活动内容以组织生活为主,组织生活又基本以学习文件为主,学生党员很难长时间保持兴趣和信心。个别学生支部由于党员发展工作任务繁重,出现党组织活动就是党员发展工作的现象。三是学生党建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方面缺乏必要的保障,学生基层党组织无工作经费,组织开展活动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而教职工的聘任、考核和晋职等都只与教学、科研业务工作业绩关联,党务工作很少被纳入考核范围,制约着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四)教师示范引领不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应是学生学习的标杆,追赶的目标,但现时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被定格在一种急躁式的快餐工作文化中,他们疲于应付职称、论文和课题等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视线对准学生。少数教师职业倦怠和精神懈怠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淡化。思想空虚,精神萎靡,理想信念困惑、迷惑、动摇。二是思想观念僵化。封闭心态根深蒂固,开放心态树得不牢,墨守成规,等待观望,满足现状。三是人生目标虚化。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和狭隘自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没兴趣;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做。四是价值取向物化。用金钱衡量一切,用物质看待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他们非但没有给学生党员立好标杆,传递正能量,反倒给学生健康成长释放了负面能量。此外,极少数教师没有站稳三尺讲台,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在课堂上他们保持中庸,回避指导思想问题;个别思想偏激的,一味批判现实,给学生造成国内处处黑暗、无可救药的印象,言必称外国好,在他们眼里,西方的就是先进合理,国内的就是落后可笑。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学生党员自我学习。自我学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动态性的客观环境使党性教育成为党员的终身课题。结合党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学生党员理应树立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等先进学习理念,深刻认识学习不仅是人生成长之梯,更是共产党员的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

1.学习党章。党章是党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习近平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应尽的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严格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党性修养,经常对照党章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2.学习党史、国史。党史和国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的辉煌篇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认真学习党史和国史,有助于我们认清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更加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更加自觉地划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则界限,增强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学习楷模。见贤思齐,学生党员要以优秀共产党员和各种时代楷模为榜样, 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和行为, 用他们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感人的事迹激励和鞭策自己。远的可学“感到中国”中的先进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近的可以从身边找先进。通过学习楷模和先进,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如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阳同志忠诚于党、航空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求真务实、永葆本色的优良作风。

(二)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寓教育于实践,能够丰富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是党性教育富有成效的一条途径。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党员在实践中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真实的情境中增强识别美丑、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社会实践实现党性教育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显性转向隐性的特点,更容易被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接受。针对学生党员尚未进入社会和独立承担社会职业的实际,主要通过积极参与以下社会实践活动来改造主观世界,进行自我教育,提升党性修养。一是积极参与贴近学生角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明宿舍建设、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校园文化类实践活动。通过参与这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和提升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模范带头中增强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二是积极参与贴近专业特点和自身能力特点的各类校园志愿者公益实践活动,如“学生党员雷锋志愿团活动”、学生党员假期“三下乡”活动和“学生党员社区爱心服务活动”等。通过参与这类公益志愿实践活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模范带头塑造党员的良好形象,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是积极参与贴近社会公民角色的本地或者全国性范围的志愿者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如“红丝带活动”、“无偿献血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公益志愿者活动”和“网络文明先锋创建活动”等。通过参与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感受人生意义和价值,增强对党的宗旨性质的认识和把握。

(三)抓好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做好党性教育工作,发挥党员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优化配强学生党支部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 除专职干部外,组织和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党员参与到学生党建工作中, 如聘请政治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来兼任,既能发挥他们经验优势,又能发挥他们“余热”。抓好学生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党建研究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班子的理论和政策水平,使他们真正做到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

2.抓好教育阵地建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实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积极推动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使学生党员从科学理论中获得信仰,从正确思想中汲取力量,争当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敏感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事情的能力。积极规范党员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会议精神。

3.严格党组织生活。严格党组织生活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需要,是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大法宝。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是党性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确保党组织生活有实质性内容,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党组织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二是引导学生党员学会自律、自警、自省和自励。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现象,开诚布公地提出批评;敢于在实际行动中接受检验,对自己缺点和不足勇于面对,真心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帮助和监督。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实践。先进和优秀并非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强烈的主体意识,把先进和优秀作为一种自觉追求,增强他们争优秀、见行动、做表率的内在动力。通过规范党员承诺践诺制度,成立学生党员先锋队、学生党员示范寝室、学生党员志愿团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他们能够时时警醒自己,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四)强化教师的示范引领。榜样示范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的导师、长者,还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是学生观察社会和规划人生的标杆。师德高尚的教师,往往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和督促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1.抓好师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社会风气相对功利与浮躁的今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理应践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抓好师德建设,一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引领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爱”,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提高教师地位。不断改善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环境,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让他们产生满意感、归属感,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内在基础条件。三是引导教师自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追有目标。四是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站开设“优秀教师风采”、“师德标兵”或“名师风采”等栏目,宣传师德标兵与模范,大力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倡导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一是积极引导教师党员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积极引导教师党员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三是积极引导教师党员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德育培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和帮助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增强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党性教育
审美教育视阈下健康人格建构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浅析情景剧教学在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运用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提高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