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探究

2014-09-01 08:17韩光敏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主体家庭

韩光敏

【摘要】依据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平台,是目前解决职业教育中就业创业平台问题的较好选择。在这个多元主体共同参加的平台中,政府应处于主导地位,社会各界联动,学校起到媒介的作用,同时也应鼓励家庭参与其中。

【关键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59-02

近年来,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凸现的背景下,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问题摆在了全社会面前。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多元主体共同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平台,是目前解决职业教育中就业创业平台问题的较好选择。

一、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或受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政府、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直接利益相关者,还包括由学生家庭、中介机构、同类院校和行业组织组成的间接利益相关者以及部分准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在利益需求和期望方面并不相同。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揭示了职业教育不能也无法单纯依靠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需通过各自的能力优势共同介入职业教育,共同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通过各自的付出,获取相应对价的收益。

(二)现实基础:学校无法单独完成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职业院校在众多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中是最容易被误解和加诸压力的主体。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和科研两大板块,学生的就业问题当然也是其工作的应有内容之一,但职业院校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务界定或配置,那么将既要忙于教学和科研,又要疲于解决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因此,发挥职业院校的本质功能,就要真实合理地还原其地位,合理地界定其任务界域。

职业院校的本原角色就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单位,其任务也大致应限定在这两个领域。在职业教育吸引力越来越被引导到以学生就业创业为评价主要因素的今天,职业院校的确应该比往更关注就业创业问题。但是,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最大的努力。这种有限不仅体现在资金问题上,也体现在教职员工的精力和能力上,还表现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对于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而言,办学资金本就不充裕,现阶段教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也并非完全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政策制度层面也正处于深度调整和改革阶段,在这样的三重背景之下,仅凭学校之力构建就业创业平台是不太现实的。

二、政府、社会、家庭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一)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政府作为一种法律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必要的,这种必要程度高于其他任何主体。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适当的资金或类资金支持主导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业创业平台如果没有一个运行的规程或范围,势必随意发展,甚至与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要求背道而驰。要保证就业创业平台在合乎规范、体现国家意志的轨道上运行,政府就必须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可行的。因为政府具有其他任何主体所不具有的行政权力,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可以将就业创业平台的建设纳入国家行政管理或关注的范围,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权力去引导就业创业平台的运行。

(二)社会各界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社会各界有更细的界分,大体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直接主动参加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用人单位或合作育人单位;二是准用人单位,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三是与合作办学无关联的主体,例如中介、媒体等单位。这些单位的各种不同的目的和需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职业教育是有利的,所以,有必要让这些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以合作办学与合作育人主体为例,这些主体之所以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为自己服务。他们通过就业创业平台的运行,引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己方的用人意图和用人标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希望通过合作,将所需的人才在学校期间就一次或大致塑造成型,通过岗位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适应岗位需求,避免或减少其他非合作单位在接收毕业生后的再培训过程。因此,这类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具有的明显的动力,即源于利益需求,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其他类别的主体也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例如中介结构可能会基于职业技能标准或技能考证等方面的利益需求,媒体主体基于扩大宣传影响的利益需求,都可能主动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三)家庭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在就业创业平台构建过程中,家庭利益主体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综合衡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所有的主体中对就业创业平台构建在某特定时间段内最为关注的也许是家庭。在中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出路就是家庭的出路,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家庭就开始持续关心学生的学习,忧虑其就业创业。不可否认,这种关注是功利目的的表现,但也是爱心的体现。家庭参与到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可以消弭很多家长对孩子就业创业的担忧。

三、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政府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源于高等教育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属性。因为高等教育同时还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私人产品的产销以及配置一般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但公共产品产销以及配置则主要依赖政府的努力甚至需要依赖政府的行政权力介入。职业教育的产品就是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具有私人属性的公共产品的销售问题,这个问题单靠学生本人、家庭以及用人单位的努力是远远难以解决的,必须经由政府积极、主动地介入,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结合其他主体力量的基础上,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中,只有坚持政府的这种主导,发挥其核心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资助两个方面。

(二)社会联动。社会各界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地位较为特别,具有多重身份的可能。在与政府合作办学的情形下,可能与政府一起成为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力量;在与学校合作办学的情形下,与学校一起扮演着媒介的角色,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用人需求或办学意图加诸学校身上;在作为准用人单位的情形下,会通过透露或主动沟通介绍自己的人才标准观,此时他们只是普通的主体,但这类主体还能间接地发挥作用,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各界的联动能发挥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作用。社会各界对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除去他们直接参加平台构建的情形外,基本都是通过舆论或需求发挥引导作用。直接参加平台构建的社会主体,多数都是希望通过直接的参与,更加短平快地实现或彰显其意志和目的,都无一例外地要设法体现其利益需求。营利性需求决定了多数的社会主体无法真正主导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因为这类主体无法真正做到保证和促进公平地就业创业。

(三)学校媒介。在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主体中,学校只是一个媒介,这种媒介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执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协助而非主导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就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而言,各职业院校均按照国家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这种服务虽然不属于平常语义中的营利性的服务,但也是一种服务。从服务就业创业的角度看,职业院校在四大主体中,最为合适的身份应界定为媒介主体,只是这个媒介主体也实际介入了平台的构建过程。学校基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基于与用人单位,市场、其他社会主体以及政府的联系的需要,介入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在平台构建过程中乃至平台构建成功后的运行过程中,学校始终都是一种媒介身份:将学生引入平台,将通过平台反馈的市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新的需求予以分析分解,据此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再将新的教学和专业建设成果应用于学生;及时分析和了解家庭和学生的需求,融汇执行国家的政策等都表现出在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学校是一个媒介主体,学校的频繁“出场”和表面上无时无处不受关注的表象,并不能改变学校的这种身份。在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居主导的地位的是政府,而非学校。

(四)家庭参与。在学生就读期间,对就业创业平台构建最为关注的可能是学生的家庭。家庭关注学生技能习得的情况和就业创业的出路问题,满足学生获取谋生技能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是满足了家庭利益主体的诉求。基于这种需求满足的不确定性,家庭会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家庭主体可以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就业形势的关注,及时向其他主体反馈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进而正面影响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家庭还可以通过参股、投资等方式直接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将家庭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和对就业创业平台的利益需求直接融入平台的构建。家庭甚至还可以通过就业创业平台的媒介作用,让学生通过平台的锻造,最后直接进入家庭创业阶段。凡此种种都表明,家庭虽然在平台构建过程中作为的力度和范围最小,但却是最灵活的,所以,应大力鼓励家庭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一种新的强化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举措,但这种举措目前还只能说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付诸实践尚待时日。各主体是否真正能够投入平台的构建,政府是否真的愿意承担主导责任,社会各界是否真的会在利益期望范围内倾力参加平台的构建,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檀钊.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研究与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林旺兴.论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第一责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C221)

(责编吴筱)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主体家庭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煮”夫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恋练有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寻找最美家庭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