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探讨

2014-09-01 08:27江颉苏超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家长

江颉+苏超

【摘要】分析全员育人的内涵,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在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时候,应坚持“全员育人”理念,转变观念,全程推进,全员配合,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全员育人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68-02

目前,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一般情况下,社会性问题有必要使用社会性的办法进行解决。对于就业问题,应该在全员育人的理念之下,将全员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

一、全员育人的内涵分析

所谓全员育人,指的便是在大学生就业这一方面将所有人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从狭义上讲,指的仅仅是学校对大学生教育的全员性,包含教书、管理、服务、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任课教师和学生是很难完成的,必须让学校的服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不同的院系都参与进来,其强调的便是让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参与进来。在广义上说,这个概念指的不只是学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参与到大学生培养上来,而是让国家、社会、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都充分地参与进来。国家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让大学生培养有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依据,学校负担着对学生的直接培养任务,家长则负担着一定的监督和支持的责任,并且学生是直接接受者,若是学生不配合,那么教育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必须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就业是大学教育中最后的一部分,需要全员性参与,并且我们也必须真正地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也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所以社会各方都必须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全员育人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根据统计研究证明,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由于毕业生数量非常多,很多单位都提高了用人的门槛,甚至有用人单位对性别和户籍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就业,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应该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我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些计划在大学生的就业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为了保证全员育人的顺利进行,高校也将全体教师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虽然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对于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而言,就业不是太过困难的事情,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他们也能够找到自己很喜欢的工作,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努力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还应该利用自己的资源,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学生。而家长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也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家长可以将自己的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就业。

三、坚持全员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转变观念。全员育人的前提便是将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在很多高校中,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的就业和学工系统有着直接联系,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些教师很难自愿自发地参与到学生就业中来。所以,想要全员育人顺利进行,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更多的教师都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教育中来。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大学生的工作是由国家直接分配的,学生根本不存在什么就业难的问题,国家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以及家长根本不用操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再直接分配,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怎样能够更好地就业便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国家还会考核学校的就业率。虽然现在社会和时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高校中还有很多教师依旧保留着以往的观念,认为学生将来的就业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将来能不能顺利就业,和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不符合全员育人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顺利就业,自己育人的工作才算完成,无论是学校还是任课教师,甚至是行政人员,都对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责任。

就学校的长远发展而言,只有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前进,甚至可以说,对于一个高校而言,就业是其核心工作。现在的生源越来越紧张,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便是就业率的竞争,若是一个学校的就业率非常高,那么学生为了将来的发展便会愿意来到这个学校进行学习;若是一个学校的就业率始终提不上去,那么学生为了将来的发展便不会愿意进入这个学校就读。学生来到大学的目的便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就业,若是通过学习也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那么学生也不会愿意进入学校学习。对于那些认为自己的责任是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他们也会失去传授知识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转变思想理念,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去,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育人的最后一步。

(二)全程推进。对于学生而言,是否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和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的,但是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所以整个大学时期都必须做到整体推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要想做好全面的推进工作,在进行大学生培养的时候便必须将就业放在首要的位置,学校的课程设计、专业设置以及相关活动的展开都必须根据就业进行。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应该淘汰那些社会上需求特别少或者是根本没有需求的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假期实践的机会,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应该选择那些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应该不断扩大覆盖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学校可以邀请获得了一定成就的校友回学校做讲座,并开设校友论坛,让这些校友能够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诸如模拟招聘会的活动,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求职能力进行锻炼。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应该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做到循序渐进。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时候,最为看重的便是综合能力,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要求不高。学生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因为只知道一味学习的书呆子在就业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学生会或者社团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创业持支持态度,并且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全员配合。就业工作具有明显的全员性,所以需要全员都配合起来,对于全员育人而言,是否做到了全员配合也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全员育人。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在某些时候还是存在着自律比较差的情况,这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四年碌碌无为,就业的时候也会非常困难。所以,家长应该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和教育工作,这样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此外,家长还应该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就业。

2.学校配合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就业的时候,学校也应该做到对家长的配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方便。比如说,家长若是为学生联系了工作单位进行面试,而又恰好碰到学校的重要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配合家长为学生办好缓考的相关手续,并且也应该放宽学生的请假要求。

3.任课教师配合学生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任课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全员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配合学工系统的工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总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坚持全员育人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在将来的就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当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将全员育人理念贯穿到学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1]李学鸣,彭杰.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何树全.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

[3]仇群仁,姚春雷.构建“全员育人”资助模式践行高校资助育人功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

[4]罗艺.试探高校辅导员如何运用行业分析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以计算机行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3)

[5]陈建芬.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6]姚夏军,黄新敏.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3)

[7]崔家新.论“全员育人”理念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全员性”[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3)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重点资助课题(2010JY10)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家长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全员核酸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