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重点展细节 引导篇章利教学

2014-09-02 05:23摇缪亚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主题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摇缪 亚红

[摘要] 主题图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增添了色彩.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导入、讲解、练习与复习环节,就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主题图;应用策略

翻开小学数学教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颜色鲜艳、形象活泼可掬、内容贴近生活的主题图了. 这些以生活情境为背景、以色彩和卡通形象为基础、以趣味性和生活性为基调的主题图,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唤起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求,启发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对于营造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充满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但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用好、用准主题图,是教师们无法绕开的教学难题. 笔者尝试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从讲解与练习着手,从复习、巩固环节收尾,将主题图的情境意识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尝试理解、发问、求解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感知能力与数学思维水平.

■ 在导入时使用,集中注意提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缺乏稳定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没有办法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以最快的方式进入课前学习准备状态,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制胜关键. 而主题图,鲜明的色彩、可爱的形象、充满童趣的情节、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轻而易举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可谓导入环节的天然法宝. 因此,笔者以为,教师不妨结合教材资源与多媒体课件,以“看图话主题”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图片与动画中不知不觉地走进生活,走进教材,走进本课的学习重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时,笔者在知识导入时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两幅以三角形为主题的图案:一幅主题图上画的是跨江大桥,江边有人骑自行车,天上飞着风筝等内容;一幅主题图画的是窗前的书桌,桌上放着三角器、架起的相框等内容. 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来玩找茬游戏,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吧. ”这样,利用主题图作为载体,笔者将课堂导入“变装”成了课前游戏. 说到玩游戏,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了,饶有兴趣地找起图中的三角形. 等到学生将三角形都找出来后,笔者依次将这些三角形画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黑板上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一堂课的导入通过主题图的使用,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

■ 在讲解时使用,简化概念促理解

数学概念言简意赅,逻辑性与条理性较强,对于认知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笔者以为,在讲解、分析数学概念与理论知识点时,教师不能仅凭三言两语的文字说明,以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概念符号,而应巧妙地运用教材中已有的主题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展开,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化的知识简单化,依托已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尝试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主动地挖掘出主题图中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所涵盖的数学问题,达到以问题说概念、在做中学的教学目的,提高讲解的趣味性、知识性与生活性.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时,圆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例如圆的周长等于π与直径的乘积. 要让学生理解π、理解周长公式的由来,单纯依靠概念讲解显然十分吃力. 于是笔者提供了一组主题图:从左往右、从小到大的五个圆,并在圆中画出直径. 接着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学生有的答五个圆,有的摇摇头说不知道. 随后,笔者拿出一根皮尺,分别量出五个圆的直径和周长,并列出比值式子. 笔者再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这下就有聪明的学生恍然大悟,告诉笔者:“老师,周长好像都比直径多三倍多. ”老师点点头,跟学生说:“没错,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关系,而它们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这个比值就是π. ”利用主题图进行层层递进的讲解,让学生在图形中一步一步得到启示,最后茅塞顿开,有效地理解了抽象概念,并将公式、定理真正记住、记牢.

■ 在练习时使用,串联知识利运用

课堂练习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教学实效,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课堂所得,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练习往往以变式题型为主,独立于教学内容,以简单的数字、文字呈现出来. 如此反复枯燥的练习方式,容易造成小学生疲惫、厌烦的情绪,导致他们的积极性较低等. 笔者发现后,尝试在练习环节中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图以及与主题图相似的插画,将知识串联到图画中,引导学生领会形变神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数学精神,尝试从教学案例中找到变式练习的影子,在主题图中找到繁衍图的踪迹,提高学生知识转移与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法与减法”时,笔者就开展了这样一次课堂练习活动:笔者在黑板上打开一张主题图,图的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6个苹果,图的左边是一个女孩,女孩怀里抱着3个苹果,图的右边是一个男孩,男孩怀里抱着2个苹果. 笔者让学生根据这幅图自由地进行列式计算. 于是就有学生列出式子:6+3+2=11. 笔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列,他说:“桌上有6个苹果,男孩再拿过来2个,女孩再拿过来3个,加起来就有11个. ”笔者点头称好. 还有学生列出6-3-2=1、6+3-2=7等式子. 像这样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练习,既能检查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在复习时使用,凝聚整合益巩固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的成分,但是逻辑思维与推理判断能力还不完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他们在知识学习,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类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知识整合、吸收、内化的能力较弱,这也成为阻碍他们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绊脚石之一. 笔者以为,教师不妨以主题图为契机,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应用,以学生熟悉、喜欢的主题图引导、启发学生们进行反思性学习,启发学生回到课堂的起点,看图说一说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并拿起手中的笔,以演算、构图、关键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同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模式加以整合、巩固,将所学知识与感想加以交流与分享,不断完善、巩固自己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时,笔者就给了学生一张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课后两两一组互相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班李同学上交的他和王同学的小组提问记录里就写道:我指着升旗台问小王,教学楼在升旗台的哪一面?小王回答说,南面. 接着小王马上反问我,升旗台在教学楼的哪个方向,我一急回答南面,结果错了. 像这样利用主题图进行巩固复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小组合作的复习方式既能互查互验,还能增进同学友谊,培养团队精神.

总之,主题图是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编写的一大艺术结晶与创新亮点,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呼唤.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主题图这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本资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智慧,集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特征与认知特点,适当联想,适度外延,丰富主题图的内在意义,融入更多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与实践创造的机会.

猜你喜欢
主题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