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2014-09-11 10:31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大学生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不断激增的毕业生数量带来的求职竞争加剧,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切实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背景提出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建议,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11-02

一、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必要性

1.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是高校教育顺利发展的需要。心理活动是动作行为的指路明灯,大学生就业心理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应该关注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疑问;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优化教育资源,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理论和工作体系,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得到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为建设文明富裕的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大学生获得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既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又处于“心理延续偿付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塑型。只有在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下,大学生才能够客观地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清醒对待就业问题和择业问题,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职业观。积极的就业心理能使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坦然面对就业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发挥自己最好的状态赢得就业机会、获得就业岗位。拥有健康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

1.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在平等享有深造机会的同时,面临着就业难的局面,随之产生焦虑心理。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就业形式的严峻程度显而易见。不断激增的毕业生数量加重就业市场负荷,使大学生感到焦虑。

2.就业现象的错位导致大学生产生困惑心理。从2007年2000名大学生竞聘搓澡工到2010年大学生争当掏粪工,再到2013年研究生争当环卫工,大学生就业错位现象比比皆是,引发思考。大学生开始困惑,高文凭是否能得到高收入?高校毕业生回炉读技校为获得就业机会的事实让大学生质疑“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的读书无用论是空穴来风吗?“北大学生街头卖肉”、“名校高材生举牌零薪资就业”更加使得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个人条件平凡的广大学生困惑自己的就业出路。在这种困扰阴影的笼罩下,出于这种不成熟的自我否定和质疑,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敢大胆推荐自己,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所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

3.就业理念的偏差导致大学生产生逃避心理。正确的就业理念是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偏差的就业理念使大学生用逃避的心态保护自己,以规避为迎接挑战而付出代价的风险。一方面,功利主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使其产生逃避职业深层价值的心理。“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就业理念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的考虑目前的现实利益。“利”字当头使多数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为利益所牵引,为追求获利最优化而放弃所学专业、割舍兴趣爱好,从事当下流行的“热门”行业。另一方面,“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消极的就业理念使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去积极主动地寻找和争取就业岗位,反而以“等机会”、“靠运气”、“守机遇”等消极心态逃避就业竞争,或者期望家庭成员利用各种力量为其提供现成的、优越的工作岗位。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随之暴露。直面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大学生顺利突破障碍,成功就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对策,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从而保证大学生就业进程的顺利进行。

1.重视就业意识培养,增强大学生“抵抗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认清客观环境,端正自己的位置,合理调整期望值,以增强大学生因盲目定位导致就业困难而诱发的就业心理问题的“抵抗力”。首先,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导,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引导他们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的要求相结合、将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将短期的收益与长远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对自身的择业目标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位。在求职过程中,当他们身处传统“铁饭碗”思想被打破的激烈竞争环境时,大学生有足够“抵抗力”面对现实,并科学掌握“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顺利就业。其次,大学生要做到理性释怀“大学精英”的自我肯定与保护心理,摒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陋习,基于自身价值的准确定位对未来做科学的职业规划,同时端正“调整就业期望就是对单位的招聘‘来者不拒”的片面观点。面对多家用人单位抛出的“橄榄枝”,大学生应该在对比中重新审视、评价自己,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遭遇挫折“抵抗力”,使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重视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大学生“代谢力”。求职择业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当大学生无法恰当处理这一系列问题时,将产生心理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一方面,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通过保持经常化、普及化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使大学生能够在心理保健理论的指导下科学有效的掌握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自我慰籍法等“自我代谢”的方式,通过主观努力促进焦虑、紧张等心态消极因素的“代谢”,使自己能够自我缓解、调节、校正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及时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自信的培养。自信能使人积极适应环境,当大学生走出校门,踏上求职道路,面对全新环境时,自信能提升其“代谢”能力。自信在激励大学生勇往直前的同时,帮助其大学生“代谢”掉阻碍大学生前进、诱导大学生逃避、误导大学生判断的不良心理因素,如:胆怯、自卑、依赖等。以讲座、座谈、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活动,重视并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使其通过自我安慰、自我解脱有效地“自我代谢”不健康的心理,帮助大学生努力实现以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赢得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3.重视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大学生“战斗力”。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战士离了枪不能战斗,毕业生不具备扎实的技能在职场上同样无立足之地。就业技能是大学生进入就业战场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赢得求职战争胜利的有力武器。重视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第一,加强大学生关于求职准备期的技能指导。包括:招聘信息如何收集;求职材料,如自荐书、求职信等如何准备;简历如何有针对性的投递等。第二,加强大学生关于求职竞争期的技能指导。包括:面临就业竞争时,大学生由“象牙塔中的珍宝”到“觅食人”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技能;身处应聘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如果吸引他人眼球,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等自我展现技能;面对职位选择时,如何巧妙运用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获取更多是否有利自身发展、有助自我判断信息的探求技能。因此,仿真模拟招聘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等模拟演练使大学生提前亲身熟悉、体验面试过程,并通过这种实战训练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拉近自己与应聘单位要求的距离,为实际求职聚集能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战斗力”,以助其将来从容应对就业竞争中的各种残酷局面,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知己知彼,增加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郝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

[2]宋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3]孙丽玲.浅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4]张少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6,(12).

作者简介:刘婷(1986-),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团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