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9-11 10:39于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摘要:伴随城市发展进程的加速,带动了城市建筑尤如雨后春笋般展现。这为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教学素材,从而适应了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为迎合学科的发展,适应教学需要,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本文在对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的前提下,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即实施多学科交融式教学、课堂多元化教学、作品模型展览反馈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多元化教学上,探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引导教学、实践带动理论知识认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22-02

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是提升本专业学生知识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专业设计创意灵感、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设计方案探讨及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践活动,形成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术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

建筑结构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复杂,设计知识领域非常广泛,是培养设计师掌握结构原理、驾驭新造型语言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明确设计的实质和要点,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规则及设计手法;运用造型艺术规律来组织建筑结构,了解结构的造型语言。既注重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力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拓展学生运用结构造型进行设计的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二、传统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在本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多以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知识内容及案例影响。虽然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通过简单案例图片讲解,但建筑毕竟存在于三维空间甚至是四维空间,很多理论知识只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只是让学生“听得见看不到”或者“看得见摸不到”,都已不能满足本课程学习的要求。实践性强是建筑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从假题假作过渡到真题真做,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其他问题。首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只限于建筑结构,忽略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基本采用教师讲授知识内容然后布置作业的“听-写”式,然后学生再根据一些虚拟而简单的要求进行创作设计。这样不仅缺少了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训练以及专项训练,也缺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了教师对部分难点知识内容的解析,降低了教学效果。再者,对于学生的建筑结构设计成果,只以最终成绩高低的形式作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这样并不利于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本课程教学过程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改革措施:

1.多学科知识交融式教学。依据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涉及专业、学科范围广的性质及特点,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指导,使学生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专业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合理安排学习的重难点,注重自身的基本专业素养,特别是建筑制图、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把握好建筑力学、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形态的关系,注重造型的节奏、韵律、变化与结构的处理呼应的同时,加深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和建筑艺术美学类课程穿插交融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并引入建筑历史、文化的熏陶以及对建筑空间体验者心里关怀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全方位的专业素养,为日后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基础。多学科交融的知识讲授,必然会带来知识内容的混乱,这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理清思绪,可采用“串联式”、“并联式”两种知识结构共同搭建。

2.课堂多元化教学。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课程知识的传授应摒弃传统“听—写”式的教学方式,转为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课程教学研究提纲,以五人团队自行安排讲课内容,并推选团队内的某一成员上台讲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进行调节掌控,对学生整体讲述的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查缺补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教师总结的过程、设计方案完善、最终讲评,都可以带入学生的参与。例如最终讲评环节,可将作业讲评的方式模拟成真实的建筑竞标的现场安排学生团队进行方案的汇报,其中包括创意理念及来源、运用的设计手法、遵循的设计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的评价。然后组织学生评委进行提问,并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建议。且设计题目的设定,也尽量根据真实的招标要求,形成“真题真做”的效果。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才和随机应变能力的机会,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铺垫。②实践带动理论知识认知。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中结构原理、力学知识等内容相对固定,如果要使其趣味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多结合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的经典设计案例来诠释理论内容。在分析讲解真实案例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充满吸引力的实例中接受理论知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案例图片及视频,还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到建筑案例的施工现场讲解。由此,能够加强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信息量及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才可达到“听到-看到-摸到”的效果,也迎合了建筑处在“三维空间”的特点。

此外,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书写并留存设计理念及创意来源,结合所学知识理论制定设计任务书,再通过造型语言将整个建筑结构表达出来,以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知识能力。

3.设计图纸及模型展览反馈教学。根据本专业的特色要求,在学生完成最终的作品后,应采用适当的规模、形式进行展览。通过收集参观者意见,形成此次学生作品的客观评价并反馈教学。一方面,将学生绘制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效果图及施工图打印装订成册或者制作成展板,举行规模不同的三维效果图作品展览,可以是班内展览、年级展览、学院展览,也可以在全校举办课程设计成果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制作建筑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灯光、建筑外环境规划等内容,不但丰富模型的整体效果,也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起来。不同形式、规模的展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阶段学习的成果,也使社会或相关专业单位提供了解本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则根据展览的反馈效果,对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侯东青.“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教学法研[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杂志,2008,(2).

[2]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2).

[3]王丽萍,黄林青.《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4]袁方,吴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2).

[5]胡颖.高校室内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0,(5).

作者简介:于涛(1982-),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建筑结构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试论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