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起飞的平台

2014-09-11 14:55陈莹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共建创新

摘要: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毕业设计展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起到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具体论述了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2013届毕业展中借助社会资源共建毕业设计展览平台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展览;创新;共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92-03

毕业设计展是艺术专业教育体系中特有的教育模块与形式,它不仅是大学期间学习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呈现,也是对已有的教学设置是否完善的综合测评,它能在很大程度预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是走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敲门砖,也是学生面向社会的新起点。这种特定的教学活动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我们也常常能感觉到,当一种教学形式成为一种常规活动之后,很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也容易沦为成一种形式而失去推新的作用,回望近年来的毕业展也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传统毕业设计展览中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与展览形式形成某种惯性。新技术的运用、新材料的开发深刻地影响着设计,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创作手段,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作品滥用技术与材料,用虚空的道具和表现形式来掩盖作品的苍白,作品中看不到对设计与社会关系的创新思考,只是在一些惯性模式下“生产”新东西而已,缺少对设计内涵的挖掘和对设计理想的追求,学生常常闭门造车,在短时间突击赶工,使毕业设计沦为一种形式,成为设计艺术教育圈内的自娱自乐。而这个现象也是目前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现有的展览空间与布展方式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学生作品的专业水平。毕业展大多是学院的内部展览,展览场地一般安排在教室或学校的公共空间等地,由于这些场所缺少足够的完整空间,使得设计作品不能以“全景式”呈现。因为作品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很多作品无法呈现出本来的设计初衷,一些需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展现的作品只能简单陈列。所有的作品无序链接,看上去就像跳蚤市场,根本无法展现出设计作品的专业性,也很难体现出展览的主题。专业分批次、分时段展出导致专业割裂,无法显现各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区别,难以促成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也无法实现公平考核,最终还是专业各自为阵,既无比较也无竞争,更谈不上全面检验。

3.毕业设计过程与展示形式缺少内在的动力。校内的毕业设计展只侧重校园内的宣传,主要针对的是设计艺术教育圈内的交流和检阅,单纯强调了毕业设计及展览在学校的作用,缺少行业交流,无法引起社会的关注,很难获得社会资源,社会效果缺失。这就导致学生做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就像完成课程作业一样走个过场,并未去考虑它在设计生涯中所肩负的作用和意义,最终对设计作品的评价和考核都是院内老师说了算。有的学生为了少花费应付了事,更有甚者会采用抄袭或者买卖作品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这些只关注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方式,缺少对设计的深度思考,也使设计从本质上脱离了与社会和受众,使得由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型期所带来的就业问题更加凸显。

正是因为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虽然学校为了有效推动毕业设计的工作制定了很多管理条例和规范,但是这些条例只是规范到学生的一些表象,很难从实际上激发学生投入设计创作的热情。任何一种方式都需要不停的创新完善,不然就会变成一种固化模式而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以传统的毕业展而言,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使之功能性更加多元之外,还有在展览形式上的求新、在场地上的扩展、在设定展览的主题上兼顾社会使命感的提升等方面有很大空间。通过这些创新我们能从中窥见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在以后的专业教育领域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发扬优势。

二、艺术与传媒学院毕业设计展的创新与实践

总结历年的毕业设计展的经验,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决定突破以往的展览形式和展览地点,通过展览空间和展览形式的创新,实现对毕业展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为了稳妥推进毕业设计展览的创新,艺术传媒学院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建设的办法来推进工作。

首先是在2012年的毕业设计展开尝试和改革:在校内选择更有利于作品呈现的场地;确定毕业设计的主题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关系;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邀请企业、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协会和一些社会团体参观毕业展,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将优秀作品集结成册,推荐优秀学生;由专业教师形成考评小组,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等。当年的毕业展被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映非常好,有学生在展览现场和公司签订合约;有的学生被电视台专题采访;还得到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国际化高端生活方式品牌运营商K11的邀约到其艺术村展出来年的毕业设计作品。这些举措和现实反映使得学生更直接地看到毕业展的作用,更加理解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有了2012年毕业展的铺垫,学院更加坚定了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用公开展览的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主导思想。基于2012年的良好印象,K11主动邀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3年的毕业设计展在K11艺术村的专业展厅中展出(K11艺术村是香港K11在内地的项目之一,位于汉口常青花园内,约计3000平米,包括多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及专业的公共展览场地)。K11为学院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们有了一个作为独立设计师向社会展示自己创作的机会,这种与专业艺术展馆共建毕业展平台的活动对于推动和提升毕业设计展览的质量有很多显现的作用: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很难保证对每个学科和专业配置专业展示场地和相应的设施,K11能在这方面提供支持,给了学生更多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机会,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也得到了最有力的助燃,达到双赢的作用。

这次毕业设计展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布了与K11艺术中心的合作后,学生们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极大挑战,这种要面向社会、直面公众的机会并不多,大家都很期待能在这次公开展示中彰显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力,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在公开展出的时候获得认可和机会,更为了展出的作品能够匹配这种专业的展出。而老师指导教学的态度和能力也会通过学生作品显现出来,老师们也因此严阵以待,很早就开始深度思考整体毕业创作流程。一旦置于公众平台的展示容易形成比较,激发良性竞争,而这些常常是传统毕业设计管理中很难做到的。师生们的自律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增强。endprint

2.学院为此次毕业展成立了专门的展览工作小组,合理分工,分解各项任务,制定毕业设计重点鼓励方向和辅导原则。毕业展览每年都会举办,但每一次的创作都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社会变化发展很快,设计总要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下重新思考,需求新话题、新的思考点,所以创作无法依赖太多的经验获得捷径。为了让设计作品更多的与社会产生联系和共振,学院确定了大的主题——“影响我们未来的设计”,这个主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一个大的方向概念,在里面可以衍生和扩展出很多的子命题,在多种载体上创造性地完成既定目标,这样就会使作品之间产生一些关联性,又不至影响到学生的自由创作。学生用以往数倍的热情投入到设计创作中,一改以往被动学习的习惯,积极与指导老师探讨设计的相关问题。他们还改变了以往孤军奋战的特点,更愿意在学校的工作室和实验室里和同学一起来完成设计,一起讨论方案、跑材料、看场地。一段时间里,艺术楼里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低年级的学妹、学弟也被带动起来,他们一有时间就来观看学长们的创作过程,即好奇又跃跃欲试。这种关注过程的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同时有效杜绝学生了利用不良手段来应付毕业设计的侥幸心理。

3.当学生倾尽全力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时,就更希望用最好的方式呈现给公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权,学院只是按主题、分小组做了分块,具体的布展形式和展位划分全由小组间协商完成。毕业设计相比平时的课程训练是更为综合的课题,而好的展览效果需要用整体构架的思维方式来完成。通过筹划展览形式,老师可以将设计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统筹策划、团队合作的方式中。学生则通过创新的展览方式来尝试新技术的运用、新材料的开发、新艺术语言的阐释。最后的展览是所有专业的全景呈现,从室内布局到展示板及作品的呈现形式,形成于全院从导师到学生们的集思广益。

2013年5月28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在K11艺术村举办了隆重的毕业展开幕式。同行嘉宾、用人单位代表、学生家长及各界的朋友在现场饶有兴趣地观看作品,热情与学生交流,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学生们真切感受到设计创作的价值。作为学生们在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一次成果汇报,所有毕业作品无疑都经过精心准备,透过这些丰富多元的设计作品,感到有关社会和艺术的思考蕴藉其中,置身展览,观者都能有所感悟与启迪。持续一个月的毕业展览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让更多人记住了那些充满灵性的作品,也让一些用人单位寻找到想找的人。

这次展览有别于以往简单汇集毕业作品的传统模式,而是将原来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部教学成果评测工作纳入到丰富与开放的社会文化讨论活动之中,让学生们的学习与创作融入到当代语境和现代生活环境中去探讨,广泛地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互动,搭建了一个开放而平等的交流学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艺术设计,达成了一种更广泛的教育,扩展了学院与社会文化间的联系[1]。本届的毕业展览相比前几届有了更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推动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对接方面,这得益于在指导过程中坚持设计应关注社会现实的指导思想,鼓励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元视角来挖掘社会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学院在后期的工作中,还应通过毕业作品展的不断创新与建设,形成品牌效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关注优秀毕业生的持续发展,给予他们长久的支持,使艺术教育更加广泛而深远。

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设计产业结构变化、学生群体意识的变迁、思维方式的冲突、教育体制转变、专业跨界与融合的冲击等诸多问题,毕业设计展作为设计专业重要的教学展事活动,需要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2]。它应该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催化剂、设计作品体现最大价值的舞台、向社会推荐优秀人才的桥梁。让我们继续寻求多种方式,利用不同社会资源,创新毕业设计展览形式,共同搭建起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潘公凯.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前言[EB/OL].[2011-06-30].

http://www.ionly.com.cn/nbo/zhanlan/showAtt_3276.html.

[2]马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设计——展览方式改变毕业设计[J].装饰,2010,(08):1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编号2011B325)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莹燕(1973-),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及教学方法改革。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建创新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