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奖惩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014-09-11 19:19刘娇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耻辱名誉惩罚

刘娇娇

摘要: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绅士教育思想,其中对重要的奖惩教育方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使儿童走上正道的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让儿童领略到尊重与耻辱的含义,依靠儿童的羞愧感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使儿童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进行自我教育的长远目的。另外,洛克还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洛克的奖惩方法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名誉;耻辱;奖励;惩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18-02

奖励和惩罚是现今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方法,无论是幼儿园里老师张贴的小红花、小五角星,惩罚儿童的不宜行为所规定的不准出去玩,还是家长奖励的玩具,还是在儿童“不听话”时的打骂呵责教育,无不是在用着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奖惩方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也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弊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其所著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阐述了他对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奖惩教育方法有诸多的启示作用。

一、以尊重与耻辱为基础的奖励和惩罚

首先,洛克认为“名誉虽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接近的,它是大家根据理智对于有德行的,良好的行为的一种不约而同的证实和赞扬,当儿童没有长大,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去辨别是非以前,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1]因此,洛克认为:使儿童走上正道的奖励和惩罚是使人们领略到对自己名誉的尊重与关于耻辱的含义,人们一旦领略到尊重与耻辱的含义,就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最有力的刺激。使儿童懂得爱好名誉知道羞耻的方法有两个,详见下面的内容。

1.见到儿童好的行为就加以表扬,见到不好的行为就加以批评。这也是现代父母和老师经常用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行为加以表扬或批评的时候应伴随着受表扬或批评的具体而明确的原因,而不只是笼统地说“孩子,你真棒!”“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例如,孩子要去上幼儿园了,可是因为玩一个玩具迟迟不肯动身,这时候如果你先是催促命令:“快点,别玩儿了别玩了。”如果见孩子还没行动便开始着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想必孩子心情会很不愉快,并且也不会明确的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是玩玩具不对,是不听家长的话不对,还是什么原因。他会觉得自己只是想玩个玩具,家长就这样呵责他,家长一点都不理解他。行为不合适宜的时候家长及时的指出并想办法改善是好的,指出的时候可以尽量明确原因,然后帮助孩子找到他能做到的办法,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现在上学时间到了,再晚一点就会迟到了,迟到就不好了,这个玩具很好玩,我们回来之后可以接着玩儿。”如果孩子还是对玩具爱不释手,家长可以跟他商量在玩几分钟,给他一个缓冲的时间慢慢放下玩具,时间快到之前就开始一次一次提醒他,时间到孩子心里有准备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2.增强被尊重与屈辱的感受力。在儿童做出好的行为时,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其他各种令人愉快的事物;做出不好的行为感受到屈辱时,始终伴随其他各种令人不快的事物。而且这些令人愉快和不快的事物不是针对某个特定行为的奖励和惩罚而给予的,而是作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所导致的受尊敬或被羞辱状态的必然的始终伴随结果而出现的。例如儿童见到老师打招呼是有礼貌的行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口头表扬,奖励,满足愿望等伴随各种令人愉快的事物,另外不仅是见到老师有礼貌伴随这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见到其他人有礼貌也会相伴随的出现各种令人愉快的事物,这样增强他对自己好行为所产生的被尊重感的感受力,从而巩固这种好行为。感受羞愧的做法正好与奖励相反。

二、注意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

洛克认为“对儿童的喜好一方面加以制约,一方面予以满足不仅不能使他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欲望,不利于儿童的成长。”[2]例如,有的儿童热爱玩电脑游戏,本来家长是极力避免的,为此还把电脑藏起来或设置密码,但是却又为了让孩子多学习把这些当条件当“诱饵”吸引孩子去学习,殊不知这样会让儿童对游戏更加着迷,爱不释手。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用儿童喜欢的事物去奖励儿童的行为,但是要注意挑选那些儿童既喜欢有有益身心健康的事物作为奖励。例如儿童喜欢画画,可以在儿童做完最适宜的事情之后奖励他一盒画笔等。这样既鼓励了儿童该做的事情,又发展了儿童的兴趣,一举两得。总之,用多种多样的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事物去奖励他们。

三、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

洛克认为“儿童(也许比我们想到的时期还早)对于称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人家看得起,尤其被父母及自己所倚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3]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在一起聊天时说:“我们家的孩子,除了玩儿什么都不会。”有的孩子极力反对,有的孩子显示出拘谨的神色,不好意思,又无言以对,只能默默忍受,有的孩子不以为然甚至引以为荣,总之这种当众人面指责孩子不会对孩子起到激励的作用,这种方法就是无效的,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种方法就是消极的做法,就是有改善的必要。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自尊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孩子进取的可能。因此对待孩子的过失和不足也要像对待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一样,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成人无意的伤害。尽量少在人前指责孩子,但是可以在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表扬孩子,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受到鼓舞,并且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会更有动力朝着好的方向继续努力。

四、注意教育的理念一致性和前后一致性

随着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教育理念也千差万别,教育一致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这一事件来说,爸爸认为玩玩电脑游戏无妨,既娱乐身心又能锻炼反应能力,妈妈则认为让孩子玩电脑游戏容易让孩子着迷,荒废学业。总之对于这种理念不一致的行为,容易对让孩子没有坚定的选择方向,不知所措,当他特别想做某一件事时,依仗另一方的支持而有恃无恐,最后容易养成孩子散漫和任性的特点。所以在孩子面前最好表示出一致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私下里商讨。另外,洛克还认为“对孩子的过失要深思熟虑,一旦生气实施体罚,就不应马上收起怒容,而应花力气恢复子女原有的美的,等子女服从了,比平时表现好了,才完全恢复”。[4]否则儿童犯了错误,你便加以惩罚,惩罚之后马上又予以原谅,结果他们便认为他们已经为他们的错误付出了代价,过去就马上过去了,结果把这种原谅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给他们指明恢复美德的方法,既让他们承担了过失,改正了错误,同时也是他们成长进步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洛克关于以名誉为指导,使儿童产生尊重与羞耻的奖惩教育思想,有利于儿童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同时在奖惩的过程中提出了明确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现代的教育行为有诸多启示作用,还有待于我们深入实践,继续分析、思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1][2][3][4]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endprint

猜你喜欢
耻辱名誉惩罚
神的惩罚
为名誉和土地而请愿
Jokes笑话
谁是“名誉镇长”
惩罚
孔雀爱羽
真正的耻辱
两亲家之间的名誉权之争
真正的惩罚等
乌龙翻译的耻辱和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