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4-09-11 20:41张则岭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高校各类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快速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经贸类专业学科特点和经贸行业的特殊性,对理论要求不高,而是突出综合应用性和实用性。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经贸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根据工学结合特点和高职经贸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55-03

当前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都在进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经贸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有不少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这些探讨针对高职经贸类专业的较少,通用性研究较多,有的侧重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的侧重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有的侧重于机制研究,有的侧重于方法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有针对性地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可操作性强的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评价指标体系),对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各职业院校都建立有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但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受学科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仍使用传统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或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点修改,指标体系与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不相协调,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反映的是教学常规的一般性问题,很少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细化、拟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做”一体化没有提出严格的定量要求,与普通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另外,全校所有专业使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没有针对性。因此,评价结果没能真实反映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职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综合型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转向“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必须改革过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轻训练,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重新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1.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而且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评价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否安排有实践教学并制定有教学质量评价等。这样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价指标才能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职教观、评价观和教学质量观,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体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特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的基本特点是: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交替进行,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在培养目标中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主体;具有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产学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环境由校内和校外共同组成,在评价内涵上更应重视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

3.体现经贸类专业学科特点。由于经贸类专业学科特点和经贸行业的特殊性,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理论要求不高,而是突出综合应用性和实用性,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在课堂授课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三位一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教”与“导”、学生“学”与“训”的教学质量。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其次,企事业单位对经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而顶岗实训(实习)是经贸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职业能力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职业素养等。

4.评价指标要全面系统。为使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合理,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做到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企业、学生等多方参与。因此,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可根据各个主体所处的地位和角度不同,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学生评价指标、督导或同行评价指标、企业评价指标等。同时,评价指标内容要全面系统。高职教育既有课堂教学,也有顶岗实践实训教学,因此,要相应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顶岗实习实践的要求设计评价指标,要体现教学方式和手段符合工学结合模式下课堂教学需要,符合职教特点,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不遗漏任何一项重要的指标。当然,完备并非求全、包罗万象,而是在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而舍弃某些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指标。例如要将学生的实践态度、适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纳入顶岗实习(实训)评价指标体系中。endprint

5.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列很多、很细、很全面,但过多、过细指标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也不利于统计分析。因此,所设计的指标和标准不仅要求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同时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求采用这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后所得到的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因为只有在质的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评价对象在这一指标量上的差异。比如,督导、教务、同行及教师本人可以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便于统计和对比。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的思想及课程性质,按照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可以从学校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评价,分别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前者主要用于校内理论课、实验课、非生产性实训课或理实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后者主要用于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评价。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多元参与。但指标体系不能过多过细,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而且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可以设计成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一类是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等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很多,可以归纳为: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六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学生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它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分,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又有若干方面的具体要求,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2.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教学是基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特点,可按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来设计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涉及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主体,因此,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尤其是来自企业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根据三个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相应设计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表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校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表现、实训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生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效果等三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一些评价项目的指标量化,确定其等级,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权重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指标的“权重”是某指标在指标集中相对重要程度的数值表示。根据每个评价主体所处的角度和地位不同,对教学质量真实性反映程度也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经验判断法等等,本人采用经验判断法,利用本人及同事多年的教学经验确定指标权重。首先,根据各二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分,一级指标的权重分是其二级指标权重分之和(见以上各表)。其次,对每个二级指标对照其评价等级(优、良、中、差)的实施情况分别赋予4档的权重分数(1.0、0.8、0.6、0.4)。第三,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3、0.2、0.15、0.1、0.2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5、0.2、0.3。假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1,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11、X12、X13、X14、X15,则Y1=0.3X11+0.2X12+0.15X13+0.1X14+0.25X1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2,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21、X22、X23,则Y2=0.5X21+0.2X22+0.3X23。X1i(i=1~5)、X2i(i=1~3)分别等于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加权平均,最后按照Y1和Y2的大小确定评价等级,大于9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分为中等,小于60分为差。

参考文献:

[1]焦光利.行动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技术[J].东北师范大学,2009,(5).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3]史成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J].职业,2012,(05).

[4]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5]杨桦,秦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编号2011C0182)。

作者简介:张则岭(1969-),男,来宾市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endprint

5.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列很多、很细、很全面,但过多、过细指标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也不利于统计分析。因此,所设计的指标和标准不仅要求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同时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求采用这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后所得到的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因为只有在质的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评价对象在这一指标量上的差异。比如,督导、教务、同行及教师本人可以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便于统计和对比。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的思想及课程性质,按照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可以从学校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评价,分别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前者主要用于校内理论课、实验课、非生产性实训课或理实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后者主要用于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评价。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多元参与。但指标体系不能过多过细,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而且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可以设计成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一类是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等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很多,可以归纳为: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六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学生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它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分,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又有若干方面的具体要求,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2.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教学是基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特点,可按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来设计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涉及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主体,因此,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尤其是来自企业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根据三个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相应设计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表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校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表现、实训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生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效果等三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一些评价项目的指标量化,确定其等级,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权重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指标的“权重”是某指标在指标集中相对重要程度的数值表示。根据每个评价主体所处的角度和地位不同,对教学质量真实性反映程度也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经验判断法等等,本人采用经验判断法,利用本人及同事多年的教学经验确定指标权重。首先,根据各二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分,一级指标的权重分是其二级指标权重分之和(见以上各表)。其次,对每个二级指标对照其评价等级(优、良、中、差)的实施情况分别赋予4档的权重分数(1.0、0.8、0.6、0.4)。第三,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3、0.2、0.15、0.1、0.2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5、0.2、0.3。假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1,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11、X12、X13、X14、X15,则Y1=0.3X11+0.2X12+0.15X13+0.1X14+0.25X1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2,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21、X22、X23,则Y2=0.5X21+0.2X22+0.3X23。X1i(i=1~5)、X2i(i=1~3)分别等于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加权平均,最后按照Y1和Y2的大小确定评价等级,大于9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分为中等,小于60分为差。

参考文献:

[1]焦光利.行动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技术[J].东北师范大学,2009,(5).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3]史成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J].职业,2012,(05).

[4]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5]杨桦,秦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编号2011C0182)。

作者简介:张则岭(1969-),男,来宾市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endprint

5.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列很多、很细、很全面,但过多、过细指标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也不利于统计分析。因此,所设计的指标和标准不仅要求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同时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求采用这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后所得到的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因为只有在质的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评价对象在这一指标量上的差异。比如,督导、教务、同行及教师本人可以用同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便于统计和对比。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的思想及课程性质,按照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可以从学校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评价,分别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前者主要用于校内理论课、实验课、非生产性实训课或理实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后者主要用于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评价。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评价主体包括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多元参与。但指标体系不能过多过细,评价指标要简单且易于操作而且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可以设计成两类评价指标体系:一类是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等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很多,可以归纳为: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六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学生使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它的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分,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又有若干方面的具体要求,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2.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教学是基于工学结合下高职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实训)的教学特点,可按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来设计指标体系。顶岗实习(实训)涉及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主体,因此,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多元的评价主体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尤其是来自企业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恰如其分。根据三个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相应设计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表现、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校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表现、实训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学生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实训教学管理、企业实训管理、学生实训效果等三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一些评价项目的指标量化,确定其等级,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权重的确定是最重要的,指标的“权重”是某指标在指标集中相对重要程度的数值表示。根据每个评价主体所处的角度和地位不同,对教学质量真实性反映程度也不同,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经验判断法等等,本人采用经验判断法,利用本人及同事多年的教学经验确定指标权重。首先,根据各二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分,一级指标的权重分是其二级指标权重分之和(见以上各表)。其次,对每个二级指标对照其评价等级(优、良、中、差)的实施情况分别赋予4档的权重分数(1.0、0.8、0.6、0.4)。第三,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3、0.2、0.15、0.1、0.2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赋予0.5、0.2、0.3。假设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1,督导、教务、同行、教师本人、学生等五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11、X12、X13、X14、X15,则Y1=0.3X11+0.2X12+0.15X13+0.1X14+0.25X15。在顶岗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总结果为Y2,企业、学校、学生等三个评价主体的实际评价结果分别为X21、X22、X23,则Y2=0.5X21+0.2X22+0.3X23。X1i(i=1~5)、X2i(i=1~3)分别等于各指标的加权平均数的加权平均,最后按照Y1和Y2的大小确定评价等级,大于9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分为中等,小于60分为差。

参考文献:

[1]焦光利.行动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技术[J].东北师范大学,2009,(5).

[2]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3]史成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J].职业,2012,(05).

[4]何卫华.高职经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5]杨桦,秦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经贸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研究”(编号2011C0182)。

作者简介:张则岭(1969-),男,来宾市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