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测教学实验平台研究

2014-09-11 20:43曾园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数据采集物联网实验教学

摘要:本文以构建物联网课程的实验教学平台为核心,探讨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实验教学系统的解决方案,研究和设计了面向实验室环境舒适度监测的物联网实时数据监控和处理的实验平台,运用该平台可实现传感器节点感知和采集、RFID读写、物联网组网和通信、信息查询及报警等实验过程,实验平台有助于学生理解面向具体应用的物联网系统,且具有扩展性便于扩展实验。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教学;传感器网络系统;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58-04

一、引言

物联网被看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个信息产业浪潮。近年来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物联网课程强调理论技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课程实验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一体化的实验配套设施,且需要设计具有较强直观性、实用性并能有效验证物联网技术原理的实验平台和系统等。目前在物联网实验方面还没有有效的实验教学解决方案,因此,很多高校开始组织研究和设计力量研发适合自身实验教学特点、专业性强的实验教学平台。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物联网实验仍以单项技术实验为主,如以RFID标识读写实验、以单片机或嵌入式平台为主的各类型传感器实验。这些实验主要从物联网基础技术入手,以掌握物联网基本支撑技术为主导思想。而对于实际物联网系统如智能行车安全应用系统、智能医疗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因系统规模大、设计复杂、涉及物联网技术较多等因素,在教学中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平台设计和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物联网实验教学平台的新方法,在现有单项物联网基础实验基础上,设计和实现物联网监测实验平台,拟采用该平台为学生展示物联网基本系统的组成结构、组网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对实验室环境舒适度物理量进行监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主要原理和实现过程,以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本文提出的实验平台依托通信与系统工程专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果、院校内部现有的校园网络和硬件资源,设计、开发一个物联网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平台用于智能实时监测实验室环境舒适度数据,提高对理论教学的支持能力,旨在提供一种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的主流解决方案,为今后物联网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设计和实现的物联网实验室监测教学实验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

1.该实验平台构建在物联网单项实验基础上,对现有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融合,并以实际应用即实验室环境监测为目标,有效实现了物联网教学实验的直观性、实用性,通过实验平台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报警处理等,有效验证了物联网各支撑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相比现有单项实验而言,增强了实用性,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物联网示范实验系统,便于学生理解物联网原理和技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该实验平台构建在现有实验室网络条件和硬件设备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硬件节点资源,实验系统中智能监测的RFID设备、传感器节点设备采用分布式组网,方式灵活、易于扩展;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分布式自主、协作的实验学习环境,并有助于后一步随学习进程开展,增加和扩充实验平台结构,逐步扩展平台资源和丰富实验平台功能。此外,本实验平台组网简单、灵活,也可被移植到其他相似类型的应用场景中去。

二、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平台

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测教学实验平台系统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如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有效监测手段,以实验室环境监测作为典型示范应用,实现有效的实时实验室典型位置区域的环境数据采集和舒适度决策报警的智能提示功能。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布设若干传感器节点设备,放置在实验室典型位置区域用于监测环境数据(这里主要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采集环境基本物理量),同时我们还在部分实验室硬件设备资源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上贴上RFID标签,以及在人员身上携带RFID标签如实验室门禁卡等,这些携带RFID标签的设备经人员携带等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中改变放置位置,用于跟踪设备所处环境的实时环境数据信息。整个实验环境中的智能终端和节点设备,通过自组织方式组网,传感器节点通过多跳方式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通过实验室现有的局域网网络资源接入后台监控服务器,用户通过B/S方式访问监控服务器实现实时实验室环境数据查询功能,包括典型实验区域的环境数据和配有RFID标签的特定设备所处环境周边环境数据的查询等等。此外,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功能提供了数据决策方案,根据采集的环境数据和预先设定的阈值实现实验室环境舒适度的报警功能。

从网络架构上考虑,该实验平台系统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监控服务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传感器节点用于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数据,并以多跳形式传输。从功能上来说,相邻的几个智能节点可形成簇,共同协同监测实验室环境状态,簇内的一部分部分节点作为普通的智能采集节点,有一个节点除了承担采集功能外,还需要承担簇内的调度管理,当然,也可通过监控服务器的远程配置,灵活设置各节点功能。汇聚节点负责把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汇聚,收集和融合所有监测数据,然后通过实验室网络资源包括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监控服务器上。监控服务器可提供具有权限的用户访问和查询实验室环境数据以及提供相应用户环境舒适度报警信息等。因此监控服务器是信息最终汇集和分析处理的地方,其核心是数据库,借助数据库管理功能,可将数据显示在监测用户的PC机上,在后一步扩展实验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将数据提供给有权限的手机和PDA用户。监控服务器提供的预警功能可完成紧急情况下的舒适度预警,为应急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从逻辑功能结构上考虑,该实验平台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对实验室环境的温湿度等基本物理量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实时舒适度监测和报警维护。图2为实验平台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endprint

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平台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图,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实验平台功能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平台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和PC机的功能完成对采集数据的接收、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系统配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来完成服务器配置、传感器节点配置、RFID设备配置、事件和报警信息配置以及管理权限配置。这些功能配置在预先设定之后,即可实现对实验室舒适度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包括:在网络连接或网络组织前,进行正确的数据库配置。包括IP、端口、数据库名称的配置等。监控服务器和数据汇聚节点的通信,提供串行232接口,因此需要对端口号、速率、停止、开始、数据位、CRC配置。通信接口的配置可选择使用特定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网络接入。在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平台系统中,需要对智能节点和设备进行配置,人工指定节点的功能和工作状态。并对节点的当前能量状态以及节点所测得的相关环境参量值进行设置,方便网络进行分析管理。对于舒适度异常报警的设置是指通过设置报警阈值,当确认监测到实验室环境舒适度数据如温湿度超过设置阈值,可自动启动报警提示模式。管理权限配置是指用户权限设置,可通过设置权限,限定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比如一般用户可查看数据和监测信息,高级用户可进行网络的配置和配置数据库等。(3)监测信息显示。系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借助显示屏、PC机和数据库,可以将实验室舒适度信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包括图表曲线信息以及相关预警信息。在验证用户权限后提供交互界面,用户通过输入条件可以查询实验室环境舒适度信息,包括数据库存储的实时和历史信息,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图3是实验平台系统的监测示意界面。

三、物联网实验教学的工作流程和实验案例

物联网实验教学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前述实验平台系统分3步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设备基本工作方式、传感器自组织组网、传感器网络信息采集和汇聚以及使用实验平台实现实验室环境数据的查询和数据报警功能。如图4所示,实验第1步为物联网智能终端的调试和使用,具体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和RFID读写实验。实验第2步为传感器节点组网和数据汇聚实验,即传感器节点自组织形成简单拓扑的网络结构,组网后数据信息由多跳转发最终收集到汇聚节点的过程。实验第3步为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观测实验,即利用平台提供的监控模块,实验室局域网用户接入监控服务器对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访问,提供查询条件得到信息查询结果,并在客户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同时客户端接入监控管理系统时,如某实验室某特定点舒适度物理量数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客户端可得到报警对话框提示。

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中采用ZigBee来实现传感器的物理层。包括协调器和传感控制节点,使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使用板载的DS18B20传感器采集节点工作温度。

RFID读写: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目前,实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产品为主,但超高频标签因其具有可识别距离远和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将有望逐渐成为主流。RFID读写器底板支持低频读写器模块、高频读写器模块和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支持串口、WiFi、以太网口三种通信方式。低频RFID读写实验包括两步:第一步设置串口工作方式并启动低频,第二步为读卡操作,打开串口模块低频选项卡,选择正确的标签类型,开始读卡操作。

物联网组网通信与数据收集实验: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定时采集实验室环境的相关环境数据,利用ZigBee协调器,通过传感控制节点将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并以图表方式显示给用户,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可利用软件网络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也可通过Internet网络、手机短信远程监测环境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等。用户通过访问监控服务器可根据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系统界面交互,实现查询任务,完成实验室环境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四、总结

本文以构建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控实验教学平台为核心,探索通过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使用该平台实现实验室舒适度实时监测的解决方案,提出了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实验平台的一般构建结构和运用该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系统的实验工作流程。该平台有效地运用了现有实验室软硬件工作资源,实验平台系统架构易于扩展,运用该套系统能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硬件设备调试和使用方法、物联网组网原理、数据传输和路由方法,以及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和信息交互方法。构建在该实验平台上开展教学实验具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既有单项实验单元,又有面向实际应用的典型示范,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物联网基础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该平台架构具有可扩展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教学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整套系统,使得该实验平台系统能融合其他物联网基础技术实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岑,毛云川,宋铁成,沈连丰.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2012,(1):13-16.

[2]刘佳,刘柏全,宋铁成,沈连丰.一种物联网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89-92.

[3]成小良,邓志东.基于ZigBee规范构建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J].通信学报,2008,(11):158-164.

[4]王春枝,宗欣露.面向物联网的创新性层次化分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46-247.

[5]魏晓宁.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计算机时代,2011,(10):49-53.

[6]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446)。

作者简介:曾园园(1980-),女,博士/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网。endprint

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平台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图,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实验平台功能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平台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和PC机的功能完成对采集数据的接收、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系统配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来完成服务器配置、传感器节点配置、RFID设备配置、事件和报警信息配置以及管理权限配置。这些功能配置在预先设定之后,即可实现对实验室舒适度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包括:在网络连接或网络组织前,进行正确的数据库配置。包括IP、端口、数据库名称的配置等。监控服务器和数据汇聚节点的通信,提供串行232接口,因此需要对端口号、速率、停止、开始、数据位、CRC配置。通信接口的配置可选择使用特定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网络接入。在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平台系统中,需要对智能节点和设备进行配置,人工指定节点的功能和工作状态。并对节点的当前能量状态以及节点所测得的相关环境参量值进行设置,方便网络进行分析管理。对于舒适度异常报警的设置是指通过设置报警阈值,当确认监测到实验室环境舒适度数据如温湿度超过设置阈值,可自动启动报警提示模式。管理权限配置是指用户权限设置,可通过设置权限,限定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比如一般用户可查看数据和监测信息,高级用户可进行网络的配置和配置数据库等。(3)监测信息显示。系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借助显示屏、PC机和数据库,可以将实验室舒适度信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包括图表曲线信息以及相关预警信息。在验证用户权限后提供交互界面,用户通过输入条件可以查询实验室环境舒适度信息,包括数据库存储的实时和历史信息,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图3是实验平台系统的监测示意界面。

三、物联网实验教学的工作流程和实验案例

物联网实验教学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前述实验平台系统分3步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设备基本工作方式、传感器自组织组网、传感器网络信息采集和汇聚以及使用实验平台实现实验室环境数据的查询和数据报警功能。如图4所示,实验第1步为物联网智能终端的调试和使用,具体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和RFID读写实验。实验第2步为传感器节点组网和数据汇聚实验,即传感器节点自组织形成简单拓扑的网络结构,组网后数据信息由多跳转发最终收集到汇聚节点的过程。实验第3步为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观测实验,即利用平台提供的监控模块,实验室局域网用户接入监控服务器对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访问,提供查询条件得到信息查询结果,并在客户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同时客户端接入监控管理系统时,如某实验室某特定点舒适度物理量数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客户端可得到报警对话框提示。

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中采用ZigBee来实现传感器的物理层。包括协调器和传感控制节点,使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使用板载的DS18B20传感器采集节点工作温度。

RFID读写: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目前,实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产品为主,但超高频标签因其具有可识别距离远和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将有望逐渐成为主流。RFID读写器底板支持低频读写器模块、高频读写器模块和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支持串口、WiFi、以太网口三种通信方式。低频RFID读写实验包括两步:第一步设置串口工作方式并启动低频,第二步为读卡操作,打开串口模块低频选项卡,选择正确的标签类型,开始读卡操作。

物联网组网通信与数据收集实验: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定时采集实验室环境的相关环境数据,利用ZigBee协调器,通过传感控制节点将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并以图表方式显示给用户,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可利用软件网络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也可通过Internet网络、手机短信远程监测环境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等。用户通过访问监控服务器可根据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系统界面交互,实现查询任务,完成实验室环境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四、总结

本文以构建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控实验教学平台为核心,探索通过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使用该平台实现实验室舒适度实时监测的解决方案,提出了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实验平台的一般构建结构和运用该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系统的实验工作流程。该平台有效地运用了现有实验室软硬件工作资源,实验平台系统架构易于扩展,运用该套系统能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硬件设备调试和使用方法、物联网组网原理、数据传输和路由方法,以及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和信息交互方法。构建在该实验平台上开展教学实验具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既有单项实验单元,又有面向实际应用的典型示范,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物联网基础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该平台架构具有可扩展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教学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整套系统,使得该实验平台系统能融合其他物联网基础技术实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岑,毛云川,宋铁成,沈连丰.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2012,(1):13-16.

[2]刘佳,刘柏全,宋铁成,沈连丰.一种物联网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89-92.

[3]成小良,邓志东.基于ZigBee规范构建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J].通信学报,2008,(11):158-164.

[4]王春枝,宗欣露.面向物联网的创新性层次化分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46-247.

[5]魏晓宁.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计算机时代,2011,(10):49-53.

[6]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446)。

作者简介:曾园园(1980-),女,博士/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网。endprint

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平台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图,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实验平台功能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平台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和PC机的功能完成对采集数据的接收、分析和处理。主要包括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系统配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之后,系统软件借助数据库来完成服务器配置、传感器节点配置、RFID设备配置、事件和报警信息配置以及管理权限配置。这些功能配置在预先设定之后,即可实现对实验室舒适度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具体包括:在网络连接或网络组织前,进行正确的数据库配置。包括IP、端口、数据库名称的配置等。监控服务器和数据汇聚节点的通信,提供串行232接口,因此需要对端口号、速率、停止、开始、数据位、CRC配置。通信接口的配置可选择使用特定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网络接入。在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平台系统中,需要对智能节点和设备进行配置,人工指定节点的功能和工作状态。并对节点的当前能量状态以及节点所测得的相关环境参量值进行设置,方便网络进行分析管理。对于舒适度异常报警的设置是指通过设置报警阈值,当确认监测到实验室环境舒适度数据如温湿度超过设置阈值,可自动启动报警提示模式。管理权限配置是指用户权限设置,可通过设置权限,限定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比如一般用户可查看数据和监测信息,高级用户可进行网络的配置和配置数据库等。(3)监测信息显示。系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借助显示屏、PC机和数据库,可以将实验室舒适度信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包括图表曲线信息以及相关预警信息。在验证用户权限后提供交互界面,用户通过输入条件可以查询实验室环境舒适度信息,包括数据库存储的实时和历史信息,并且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图3是实验平台系统的监测示意界面。

三、物联网实验教学的工作流程和实验案例

物联网实验教学流程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前述实验平台系统分3步进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设备基本工作方式、传感器自组织组网、传感器网络信息采集和汇聚以及使用实验平台实现实验室环境数据的查询和数据报警功能。如图4所示,实验第1步为物联网智能终端的调试和使用,具体包括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和RFID读写实验。实验第2步为传感器节点组网和数据汇聚实验,即传感器节点自组织形成简单拓扑的网络结构,组网后数据信息由多跳转发最终收集到汇聚节点的过程。实验第3步为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观测实验,即利用平台提供的监控模块,实验室局域网用户接入监控服务器对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访问,提供查询条件得到信息查询结果,并在客户端以图形化方式展示;同时客户端接入监控管理系统时,如某实验室某特定点舒适度物理量数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客户端可得到报警对话框提示。

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实验中采用ZigBee来实现传感器的物理层。包括协调器和传感控制节点,使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使用板载的DS18B20传感器采集节点工作温度。

RFID读写: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目前,实际RFID应用以低频和高频产品为主,但超高频标签因其具有可识别距离远和成本低的优势,未来将有望逐渐成为主流。RFID读写器底板支持低频读写器模块、高频读写器模块和超高频读写器模块;支持串口、WiFi、以太网口三种通信方式。低频RFID读写实验包括两步:第一步设置串口工作方式并启动低频,第二步为读卡操作,打开串口模块低频选项卡,选择正确的标签类型,开始读卡操作。

物联网组网通信与数据收集实验: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定时采集实验室环境的相关环境数据,利用ZigBee协调器,通过传感控制节点将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并以图表方式显示给用户,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可利用软件网络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也可通过Internet网络、手机短信远程监测环境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等。用户通过访问监控服务器可根据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系统界面交互,实现查询任务,完成实验室环境的数据采集和控制。

四、总结

本文以构建物联网实验室环境监控实验教学平台为核心,探索通过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使用该平台实现实验室舒适度实时监测的解决方案,提出了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实验平台的一般构建结构和运用该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系统的实验工作流程。该平台有效地运用了现有实验室软硬件工作资源,实验平台系统架构易于扩展,运用该套系统能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硬件设备调试和使用方法、物联网组网原理、数据传输和路由方法,以及面向实际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架构和信息交互方法。构建在该实验平台上开展教学实验具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既有单项实验单元,又有面向实际应用的典型示范,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物联网基础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该平台架构具有可扩展性,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联网教学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整套系统,使得该实验平台系统能融合其他物联网基础技术实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岑,毛云川,宋铁成,沈连丰.基于RFID和ZigBee技术的物联网实验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J].信息化研究,2012,(1):13-16.

[2]刘佳,刘柏全,宋铁成,沈连丰.一种物联网教学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6):89-92.

[3]成小良,邓志东.基于ZigBee规范构建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J].通信学报,2008,(11):158-164.

[4]王春枝,宗欣露.面向物联网的创新性层次化分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46-247.

[5]魏晓宁.物联网实验教学初探[J].计算机时代,2011,(10):49-53.

[6]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CDB446)。

作者简介:曾园园(1980-),女,博士/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自组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据采集物联网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