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分制建设下引导学生选课的探讨

2014-09-11 21:03于玲,袁海滨,王晓丽,邸玉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分制

于玲,袁海滨,王晓丽,邸玉婷

摘要:目前多数高校采用了学分制取代以往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能更加突出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特点,而选课是学分制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选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选课;教学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04-02

目前,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促使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分制也成为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以往的学年制培养模式,使多数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学分制的改革。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学生取得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获得学位的标准。学分制充分体现了注重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特点,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制度。

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学生在规定的公共选修课范围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学分制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教育制度,在国外是先有选课制才出现学分制,而在我国是先引进了学分制,后发展选课制。实行选课制的同时,必然是要打破以往“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组织教学模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必然出现在教学计划性减弱的同时,学生由于选课经验不足导致选课无连续性,或者避重就轻使整个专业学习无方向感、缺乏完整性等问题。那么怎么引导学生选课,就成为了我们能否更好地实行学分制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一、目前在选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结合我校学分制发展的现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但由于我们是农业类院校,基础课相对单一,有些校选课的专业性很强,人文社科、历史艺术类课程相对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目前开设的选修课数量上还远不能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来说,选修课的质量普遍偏低,影响了学生认真学习选修课的热情。

2.自由选课使很多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容易产生避难就易、避深就浅的心理,他们学习的自律性差,选课时缺少计划性,比如可能出现了农学专业的学生为了达到学分要求,拼凑了很多体育课程。这就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构架不完整。而在选择教师时,有的学生很可能会选择那些对课堂管理宽松、好说话的教师的课程,这违背了学分制的初衷,对于整个提高校选课质量也有不好的影响。

3.校选课开设也受到传统的教学计划的限制,如排课模式等因素,以及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高等原因,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选课,使选课的灵活度降低。为了保证必修课程的正常进行,很多校选课都排在晚上或周末进行,这样使老师和学生对于校选课的重视程度降低,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而开设校选课也是对教师的新挑战。现在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往往集中在原有传统必修课程和科研上,对于选修课的开设往往还重视不足,开设选修课的热情不高,导致选修课开设的数量和质量偏低。高校以往大多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有些课程甚至是多年内容都没有改变,这样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给学生造成:现在学的在以后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对付及格,能毕业就行的思想,这也是影响选修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而高等院校的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教师人数、教室数量等教学资源极其紧张,这也影响了校选课的开设。在选课时,学生必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选课,而目前我校的校园网网速相对较慢,容量相对较低,每到选课时都会造成网络拥堵,这样也影响了选课的顺利进行。

二、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

1.树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的观念。学分制下的选课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涉及到多部门,因此必须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该改变以往整齐划一教学的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实行学分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必须从以往的教师“施教”向学生“求学”转变,从教师统一灌输知识向根据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转变。

2.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强化教学计划的弹性,合理缩减必修课的学时,给学生选课提供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选课的开设,今年我校再次修订校选课开课制度,不再局限于老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素质拓展课的学时要求,并鼓励开设8或16学时的系列报告或讲座,组建素质拓展课教学团队,学校还诚邀教学水平高的离退休老教授开设他们擅长领域的校选课,本学期我们还开设了实践技能素质拓展课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我们以后还可以引进一批外校优秀的校选课,与其他学校一起资源共享。通过努力,目前我校校选课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将专业知识体系作为学生科学选课的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来选课。为此,我们加强了新生入学后的专业教育。从原来一次的入学教育发展为多种模式,如专家、教授介绍专业前沿知识的报告;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座谈;实验室参观;与高年级同学进行交流等等。在实行班主任制的同时,实行导师制。导师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他们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科发展的新信息。导师制从原来的简单挂名,到将每个学生具体分配到各个导师,他们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选课,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校选课的教学质量。以往由于校选课涉及不同的年级与专业,要求多数学生有共同的上课时间,因此,校选课一般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进行,这样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不重视的错觉。为了提高校选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开展校选课的评估,由督导组进行听课,或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打分,还可以进行学生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校选课进行考核,对于学生不满意或不合格的课程实习淘汰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鼓励校选课的开设,加大对校选课资金的投入,每年对于好的校选课给予奖励,并与职称评定挂钩,提高教师对校选课的开课热情。学校应加大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避免在选课中由于登陆人数过多而导致网络瘫痪的发生。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好地展示教师的风采。比如将教师信息放在选课系统中供学生查询;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课程影像挂在网上,让学生进行网上试听等,使学生对要选择的课程更加了解,提高学生选课的透明度,使选课更加的科学、规范。只有这样不断地完善校选课的选课过程,学分制改革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明珠.加强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推进学分制改革[J].教育考试,2009,(2).

[2]王兰香.关于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现状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3,(5).

[3]谷辉,徐婧.浙江大学学分制选课方法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

[4]唐铁军,王平祥.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管理,2005,(4)

[5]王伟廉.关于大学学分制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

作者简介:于玲(1980.07—),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分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学分制条件下产品设计专业指导教师制教学模式实践与分析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