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材多样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4-09-11 02:36卜丽丽,何海月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卜丽丽,何海月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材多样化作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发展的基本政策和总体方向,成绩斐然。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行政管理和政策落实等方面,亟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教材多样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69-02

教材多样化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世界基础教育教材发展的大方向。教材多样化旨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材的质量,让各地都能选择到适合本地特色的教材,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可见,教材多样化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教育差异性、多样性的规律。教材多样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教材良性竞争和质量提高,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不同的教育需求,还能通过教材自身的风格特色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地教材多样化落实情况的分析和讨论,不难看出,在实施教材多样化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亟需厘清现实情况,寻求政策改善和实施落实。

一、当前我国教材多样化中的几个问题

1.教材编写者与教材审定的标准之间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教材编写是实现教材多样化的基本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教材的质量,而教材审定作为教材质量的把关环节,则决定了教材质量的高低。如何编写出富于特色与创新的教材是确保教材多样化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如何遵照审定标准对教材进行审查和筛选,则是多样化实现的保障。然而,在实践中,教材编写者和审定标准之间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其一,教材编写人员的资格准入审核不够严格,加上教材编写人员的资质各异,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最终造成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以及资源浪费。其二,由于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颁布时间不长,审定人员的准入机制尚未完善,加上教材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量化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材评价指标。因此,教材制定者如何在教材编写与审定中准确把握评价的客观标准是当前教材多样化亟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2.管理方法还滞后于市场的发展。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引入了教材间的市场竞争机制,期望通过市场良好的竞争提高教材的质量。然而,教材政策作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难以摆脱行政管理方法而独立存在,这种僵化的行政管理方法已滞后于教材市场发展需要,成为当前制约教材市场发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材编写层面上:教材的时效性需求与教材审定制度之间的时间差问题。高质量的教材势必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而根据当前教材审定制度的相关规定,一套册教材要完成从编写,审定,评价到使用至少需要3年时间。第二,在教材审定层面上:教材质量的监管与跟踪缺位,教材的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教材质量评估和市场退出机制,使得当前我国教材编写只要通过审查,就如同有了“绿卡”,可以“高枕无忧”,必然造成市场的不良竞争与教材质量发展的停滞。第三,在教材选用层面上:行政权力对于教材编写与选用的影响深而广,使得不正当竞争有了生存的空间,滋生了权力寻租与腐败的可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出版社机构甚至可能通过行政命令左右教材的选用,这对于教材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有极大的破坏。最后,在教材后期维护层面上:公众声音缺失,公众尚未参与教材质量的监管与选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征求公众意见”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现有的教材审查制度尚未为公众提供对教材意见反馈的有效途径,不利于教材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如何改革行政管理方法来适应日益开放的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教材多样化的重要保障。

3.多样化的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教材多样化的最终指向是教材对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差异的适切性。这其中,教材选用是关键。只有真正立足教学特色与实际需求,充分保证教材直接使用者的选用权,才能选出真正适合的教材,教材多样化的意义才能最终实现。然而,在目前的教材选用实践中,教材选用这个看似完全透明和市场化的过程,却出现了诸多异化的现象。其一,基层教材选用权利虚置,作为教材使用者教师,学校的声音难以表达,未能真正拥有教材选用权。选教材的人不用教材,用教材的人不选教材,如果作为用教材的主体教师不参与选用,只是被动地执行,教材多样化的落实何从谈起?其二,在整个教材选用过程中,作为教材直接使用者--学生和消费主体--家长,他们的声音微乎甚微。目前成立的教材选用委员会中也缺乏家长代表。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教材。作为学生的代理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校长能否代表学生的意愿与心声?教材选用的适切性与多样性如何保证?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思考。加之学校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与积极的支持环境,造成选用的教材未能与特定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能力、学生水平、学生兴趣与意愿真正切合,最终违背了教材多样化的初衷。可见,如何平衡教材选用与适用二者间的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推进教材多样化的策略分析

教材多样化的实现任重道远,真正落实教材多样化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针对当前教材多样化现状中出现的几对矛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1.完善制度,统整合力。教材多样化的实现需要各环节的通力协作与配合,形成巨大的合力。这就需要健全和完善教材制度与相关政策,为教材多样化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首先,必须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骨干编写队伍。同时还应积极落实三三制原则,保证学科专家,优秀一线教师与教研员,专职教材编写人员三者比例的平衡,确保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其次,完善教材审查制度,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审查中,要特别关注有创新,有特色的教材版本,为特色教材的发展创建积极的支持环境与必要的支持。最后,逐步建立第三方教材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教材评价和选用标准,完善教材评价体系。同时要对教材编委定期考核和培训,提升教材制定者的专业素养保证内部人员的专业性与开放性。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教材评定的做法。规定评定教材的基本比例,为教材编写与教材审定创建良好的环境。endprint

2.调控与市场两手协作,相互监督。教材多样化的推进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两只手”共同协作,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创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这首先需要,转化政府职能,为建设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出努力。政府应更新管理观念,逐渐转变管理角色意识,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变硬性管理为宏观引导与评价相结合,强调宏观的政策性监督与调控。既不能失之过散,更不能失之过多过细。在实践中,可以尝试建立各个环节的公开和民主程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做到违法必究,严惩不贷。建立长期有效的教材质量评估跟踪和退出机制,规范教材市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不正当竞争。同时还要让市场“这只看不到的手来说话”,尊重市场调节的内在规律,通过有序规范的竞争,让更多的教材进入市场,才能使更多的、更高质量的教材脱颖而出。

3.畅通渠道,公众参与。教材选用多方关切。由于传统选用过程中教师权威和社会公众意见未能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体现,造成一定的误会和矛盾。更重要的是,教师未能真正参与到教材选用中,这对发挥教科书利学利教的属性十分不利。因此需要在选用中,畅通各种信息渠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首先在选用过程中应加大教材宣传,帮助学校和社会公众形成新的教育观和教材观,提高教师选择教材以及评价教材的权力意识与能力。其次,可以考虑成立教材研究工作室,为教材选择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教材研究工作室的构成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研员、课程专家、校长和教师、学生组成,还要吸收学生家长等进入。但要保证教师在选用教材中的主体权力。其三,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教材展示中心等多种途径,介绍各科各版教材的特色,长期供广大教师和家长查阅。最后,要让教师、家长、学生的声音进入教材的选用,就必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发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对教材的选用情况进行监督,各地应将教材选用结果及时公示,并设立意见箱和举报信箱、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的舆论监督。

教材多样化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但前景广阔。一套教材从编审到出版发行最后到选用使用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势必会牵扯很多的利益关系。所以,推进教材多样化这一政策需要各方的投入与支持。毋庸置疑,编写和审定教材是实施教材多样化的基础,各个版本的教材能否彰显出自己的特色,能否体现多样化,关键在于这一环节。

参考文献:

[1]柴世忠.教材多样化的概念、意义及编写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2]韩冬云.中小学校教材选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

[3]李文革.中小学教材选用的现状及其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1,(9).

[4]吕建生.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建设的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9,(1).

[5]张贵勇.教材多样化时代的机遇与困扰[N].中国教育报,2008,(004).

[6]李文革.中小学教材选用的现状及其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1,(9).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材多样化的实践失范与改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YJC880111。

作者简介:卜丽丽(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何海月(1990-),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科书研究。

通讯作者:王郢(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