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评价及培养体系优化

2014-09-11 02:37于世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能力结构交通工程教学体系

摘要: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交通工程;能力结构;能力评价模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75-02

一、引言

交通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学科,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掌握交通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管理人员、规划与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工作人员[1]。交通工程专业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实现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体系。

二、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需求、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指导方面,学生不仅学会专业课程,还要达到掌握工程能力的要求[2]。交通工程专业工程能力是指学生在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生产实习、论文写作、科研活动、工程实践等方面,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等五大类别,这些工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和专业实践来获得。

上述五类能力构成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主要方面,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还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细化。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人文与社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等。理性分析能力一般包括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等。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包括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的实践能力等。综合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创造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依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特征内涵,选择上述12项具体能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社科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实践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模型。

能力评价模型采用蛛网结构,12条放射线代表学生在12个能力指标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评价打分的方法可以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将各个单项能力评价值进行连接,构成封闭的面状,可以对学生能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应用该评价模型,可以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评价,追踪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对学生各项具体能力指标的对比、变化和分析,可以掌握其能力发展的状态、过程和趋势,以及需要优化的方向。通过能力发展的评价分析,有助于指导交通工程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

三、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

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分析可以看出,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并通过对各种行为及结果的动态评价和判断来确认。因此,应将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优化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1.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超前性等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应结合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与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制订培养计划。交通工程专业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的卓越人才。在具体专业培养上,可结合本学校的交通工程学科特点,强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交通安全工程等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工程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交通运输工程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专业领域的工作,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2.加强工程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交通工程专业设计与实践能力可分为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基础能力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取得成效,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做到覆盖各个专业发展方向的共性,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它决定了将来学生的从业能力。提高交通工程设计与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的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分工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真正理解交通工程的本质。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互动反馈机制。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要有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明确的优化目标,最直接有效的原则和目标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通过应用本文提出的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状况,辨析学生能力培养上的长板和短板,为优化教学培养体系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样,在教学体系优化后,也可以通过能力评价模型,对教学体系优化效果进行评判,形成良性循环,使整体教学体系逐步优化,更有针对性,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学科知识快速拓展,以及交叉学科的渗透,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应随之进行一定地调整与深化,更应该强调交通工程师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这也促使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力评价模型的方法体系,可以对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判断,并根据实际进行及时地反馈,建立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反馈互动机制,形成灵活的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基于能力评价的培养体系,从系统性及实践需求角度,对交通工程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法进行优化完善及调整整合。结合交通工程实践,构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完成教学机制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沈文,任晓佳.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J].高教论坛,2009,(3).

[3]刘澜,罗霞,李宗平,郭锦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4]陆建.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5]冯天军,梁春岩.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2).

[6]胡宏宇,李志慧.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作者简介:于世军(1978-),男,辽宁凤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ndprint

摘要: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交通工程;能力结构;能力评价模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75-02

一、引言

交通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学科,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掌握交通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管理人员、规划与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工作人员[1]。交通工程专业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实现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体系。

二、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需求、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指导方面,学生不仅学会专业课程,还要达到掌握工程能力的要求[2]。交通工程专业工程能力是指学生在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生产实习、论文写作、科研活动、工程实践等方面,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等五大类别,这些工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和专业实践来获得。

上述五类能力构成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主要方面,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还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细化。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人文与社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等。理性分析能力一般包括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等。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包括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的实践能力等。综合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创造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依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特征内涵,选择上述12项具体能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社科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实践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模型。

能力评价模型采用蛛网结构,12条放射线代表学生在12个能力指标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评价打分的方法可以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将各个单项能力评价值进行连接,构成封闭的面状,可以对学生能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应用该评价模型,可以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评价,追踪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对学生各项具体能力指标的对比、变化和分析,可以掌握其能力发展的状态、过程和趋势,以及需要优化的方向。通过能力发展的评价分析,有助于指导交通工程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

三、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

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分析可以看出,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并通过对各种行为及结果的动态评价和判断来确认。因此,应将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优化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1.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超前性等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应结合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与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制订培养计划。交通工程专业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的卓越人才。在具体专业培养上,可结合本学校的交通工程学科特点,强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交通安全工程等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工程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交通运输工程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专业领域的工作,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2.加强工程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交通工程专业设计与实践能力可分为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基础能力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取得成效,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做到覆盖各个专业发展方向的共性,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它决定了将来学生的从业能力。提高交通工程设计与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的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分工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真正理解交通工程的本质。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互动反馈机制。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要有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明确的优化目标,最直接有效的原则和目标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通过应用本文提出的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状况,辨析学生能力培养上的长板和短板,为优化教学培养体系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样,在教学体系优化后,也可以通过能力评价模型,对教学体系优化效果进行评判,形成良性循环,使整体教学体系逐步优化,更有针对性,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学科知识快速拓展,以及交叉学科的渗透,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应随之进行一定地调整与深化,更应该强调交通工程师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这也促使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力评价模型的方法体系,可以对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判断,并根据实际进行及时地反馈,建立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反馈互动机制,形成灵活的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基于能力评价的培养体系,从系统性及实践需求角度,对交通工程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法进行优化完善及调整整合。结合交通工程实践,构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完成教学机制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沈文,任晓佳.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J].高教论坛,2009,(3).

[3]刘澜,罗霞,李宗平,郭锦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4]陆建.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5]冯天军,梁春岩.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2).

[6]胡宏宇,李志慧.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作者简介:于世军(1978-),男,辽宁凤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ndprint

摘要: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交通工程;能力结构;能力评价模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75-02

一、引言

交通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学科,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后劲足,掌握交通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管理人员、规划与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和教学工作人员[1]。交通工程专业和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要实现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明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培养体系。

二、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交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需求、注重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和实验指导方面,学生不仅学会专业课程,还要达到掌握工程能力的要求[2]。交通工程专业工程能力是指学生在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生产实习、论文写作、科研活动、工程实践等方面,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等五大类别,这些工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和专业实践来获得。

上述五类能力构成了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的主要方面,而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还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细化。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交通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人文与社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等。理性分析能力一般包括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等。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包括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的实践能力等。综合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创造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依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特征内涵,选择上述12项具体能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社科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深度剖析能力、横向归纳能力、主次分辨能力、交通系统分析能力、交通规划与设计能力、交通工程实践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模型。

能力评价模型采用蛛网结构,12条放射线代表学生在12个能力指标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评价打分的方法可以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将各个单项能力评价值进行连接,构成封闭的面状,可以对学生能力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应用该评价模型,可以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对比评价,追踪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对学生各项具体能力指标的对比、变化和分析,可以掌握其能力发展的状态、过程和趋势,以及需要优化的方向。通过能力发展的评价分析,有助于指导交通工程教育培养体系的优化。

三、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

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分析可以看出,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升,并通过对各种行为及结果的动态评价和判断来确认。因此,应将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内容充分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优化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1.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超前性等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应结合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与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制订培养计划。交通工程专业应着眼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的卓越人才。在具体专业培养上,可结合本学校的交通工程学科特点,强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测绘与信息技术、交通安全工程等某一专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工程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交通运输工程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专业领域的工作,培养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2.加强工程实践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交通工程专业设计与实践能力可分为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基础能力主要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取得成效,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做到覆盖各个专业发展方向的共性,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它决定了将来学生的从业能力。提高交通工程设计与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的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分工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所学知识活化,真正理解交通工程的本质。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合作精神、创新品质、自学能力等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互动反馈机制。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优化,要有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明确的优化目标,最直接有效的原则和目标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通过应用本文提出的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状况,辨析学生能力培养上的长板和短板,为优化教学培养体系指明方向和重点。同样,在教学体系优化后,也可以通过能力评价模型,对教学体系优化效果进行评判,形成良性循环,使整体教学体系逐步优化,更有针对性,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随着交通工程学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学科知识快速拓展,以及交叉学科的渗透,交通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也应随之进行一定地调整与深化,更应该强调交通工程师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这也促使交通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力评价模型的方法体系,可以对能力培养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判断,并根据实际进行及时地反馈,建立能力评价与教学培养的反馈互动机制,形成灵活的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基于能力评价的培养体系,从系统性及实践需求角度,对交通工程的教学体系及培养方法进行优化完善及调整整合。结合交通工程实践,构筑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完成教学机制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沈文,任晓佳.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特色探讨[J].高教论坛,2009,(3).

[3]刘澜,罗霞,李宗平,郭锦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

[4]陆建.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5]冯天军,梁春岩.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2).

[6]胡宏宇,李志慧.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作者简介:于世军(1978-),男,辽宁凤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力结构交通工程教学体系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