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企业碳排放成本管理研究*

2014-09-23 13:51张夙张亚连
会计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张夙+张亚连

【摘要】 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使我国城镇化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必须考虑碳排放成本的问题。文章以汉寿高新区太子化工为例,以循环利用、全程追踪以及积极披露为切入点,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碳排放成本; 新型城镇化; 太子化工

中图分类号:F205;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1-0093-03

雾霾问题使我们看到大城市的环境自净能力透支,新型城镇化决不能重蹈覆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新型城镇的环境问题是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减少碳排放成本又是建设新型城镇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关注碳排放成本,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是建设“绿色湖南”的选择,碳排放的膨胀将威胁到城镇人民的居住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

一、碳排放成本的内涵

(一)碳排放成本的概念和特点

碳排放成本是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发生的一切可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的总和。其特点是:碳排放成本着眼于整个企业,而不被产品分类所局限,企业发生的碳排放成本不能确切归集于哪类产品的,应该按比例分摊;碳排放成本可正可负,企业可以通过CDM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CERs)”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如果企业的碳排放在排放标准以内,可以向其他企业出售碳信用,获得碳排放收益,如果企业的碳排放超标则要付出向其他企业购买碳信用或者购买碳减排设备所花费的成本。碳排放成本是生态资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器”,随时监控着企业的碳排放过程,碳排放成本的高低,反映着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二)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碳排放成本管理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要形成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能源的生活方式和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低碳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减少碳排放量,降低碳排放成本,实现企业的长期良性循环,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为“美丽城镇”建设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城镇中的企业几乎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核算,有的甚至都没有认识到企业的生产加工会产生温室气体,加上国家现有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给城镇企业可乘之机,而城镇居民却处在“蒸桑拿”的状态下,碳排放成本管理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同时也能够保护城镇的生态资源,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太子化工碳排放成本核算举例

(一)太子化工生产流程分析

太子化工主要生产醇酸漆、环氧漆、氨基漆、丙烯酸漆、重防腐漆、美术漆、过氯乙烯漆及内外墙涂料等十一大系列产品及相关助剂产品。油漆由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三种基本物质组成。成膜物质大部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天然树脂、涂料、合成树脂等混合配料,经过高温反应而成。油漆生产工艺过程(如图1)主要是:根据用户需要,确定产品配方,将溶剂、树脂、填料、颜料等原材料通过物理混合、机械密封搅拌、研磨、分装等生产工艺,使产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1.“混合”——原料的制备阶段

(1)原材料开采。成膜物质(树脂)是涂料生产的最主要原材料,通常采用采脂方式进行开采和提取。在活的树干上有规律地定期开割伤口,割破树脂道,使松脂大量从伤口流出,并收集树脂的作业。

(2)高温。一般在原料开采提取后,经过高温反应,成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高速分散机分散。将各种混合溶剂、树脂、配料、颜料、填料等原材料送至分散车间,经过机械密封搅拌阶段,使原料更加均匀化,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混合。

2.“研磨”——产品的加工阶段

(1)涂料研磨。这一阶段,主要是先通过砂磨机将涂料液体产品进行湿式研磨,使得研磨介质能够得到最大的能量传递,最后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满足油漆凝结、硬化要求后,进入涂料库。

(2)低速分散机分散。在采用双端面带强制冷却机械密封液体分离后,对物料进行低速分散和溶解,经检验合格进行过滤处理。最后将过滤后的涂料成品送到下游输送、贮存库。

3.“分装”——油漆的制成阶段

成品油漆通常盛放在专门的油漆包装桶中,油漆包装桶一般由白铁皮制成,表面有一层防锈用的包装涂料。一般对该容器有压力承受要求以及防锈要求。包装完成之后用运输工具发送出售。

(二)太子化工碳排放成本分类

经过上述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追踪碳可以将油漆企业流程简化(见图2)。

根据上述简化流程可将碳排放成本归类为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碳排放成本随着生产流程的进行有不同的成本计算项目,如表1所示。

制造费用包括:折旧费、机物料消耗、排放权的摊销(如果为减排节省排放权的出售收益则为抵减项)、惩治损失成本等,随着企业减排压力的加大,环保设备的投资比例也逐步加大,折旧费和机物料消耗会相应增加;碳排放权的摊销是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摊销。比如某个减排能力强的单位,可以将多余碳减排量(CERs)在各个不同会计分期合理分摊,而碳减排能力弱的单位,原定的碳排放限额不够用,可以通过交易购买碳信用,这样,该单位也可以分期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惩治损失成本是企业因碳排放超标,造成了现实危害或者排污罚款等所支付的成本费用。

(三)太子化工碳排放成本计算

太子化工是电力最终用户,电力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采用中国工程院发布的0.287kg/kwh这一排放因子计算;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化石燃料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碳转换系数是指二氧化碳与碳的换算: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吨二氧化碳。其计算是这样的:碳的分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44/12=3.67。其他各种能源燃料可以采用环保部发布的排放因子来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汽油低位发热量为43.07MJ/kg,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 0.0694kg/MJ,碳氧化率为0.98,实物燃煤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系数为0.68t/tce,碳氧化率为0.918。碳排放成本可以计算为:

1.电能耗用:CO2排放量(Qe)=(E1+E2+E3+E4)*0.287

2.汽油耗用:CO2排放量(Qo)=O1*43.07*0.0694

*0.98*3.67=1.075*O1

3.实物燃煤耗用:CO2排放量(Qc)=C1*0.68*0.918

*3.67=2.29*C1

太子化工的直接材料和燃料及动力的碳排放成本应该分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中的碳排放成本应该分摊计入。

摊入直接材料中的碳排放成本为:0.287*E1+

1.075*O1

摊入燃料及动力中的碳排放成本为:2.29*C1+(E2+E3+E4)*0.287

而制造费用取决于环保设备的成本、企业碳减排的力度以及排放权交易的价格,应该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而具体核算。

三、建立新型城镇化,降低碳排放成本的路径

endprint

(一)严格准入制度、循环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于企业的引进,必须严格准入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始终把“环保达标”作为项目筛选的重要标准,坚持绿色工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对于已经上马的项目,加快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监督化工等高碳排放产业完成废气治理。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治理;对耗能高、强度大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高新区内从事机械制造、化工涂料等生产的企业不少,但是进行温室气体处理、回收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因此,要瞄准这一特殊的“资源”优势,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水平资源回收企业进行接洽,力争实现城镇资源回收公司“零突破”,建立以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未来,企业的整个流程可以优化成图3,再生利用或者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采用碳固技术都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实现新型城镇经济循环发展。

(二)环视生命周期、节能减排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企业中的碳排放成本主要集中在电能、燃料和包装的消耗上,因此这是减排的重要方向;碳排放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所以应该兼顾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企业对于碳排放成本的计量应该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场需求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产品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过去,我们一直关注的都是燃料及动力的碳排放成本,而没有涉及到包装、运输等属于直接材料的碳排放成本。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企业应该要环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在市场调查阶段,可以采用无纸化的调查问卷;产品设计阶段可以调整包装的材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碳排放少的包装形式;在市场销售阶段,要创新销售渠道,改善营销模式,采用集中发货,减少物流程序中碳的排放。产品处置是碳排放成本降低的最后一环,如果使用完毕后的产品能够回收利用,甚至再使用,就能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双重目标。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能帮助实现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

(三)实施碳信息披露,降低成本

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步强化,企业开始将碳排放成本管理纳入到日常生产经营战略中,但是据调查,大部分新型城镇化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很少主动对环境关注,大部分都是迫于环保部门的压力才做一些环境应急预案,因此企业内部根本不能清楚地了解碳排放的源头、过程,不利于碳排放成本的降低。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成本信息披露时,应围绕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承担的碳排放义务与责任,公司的潜在碳排放风险,企业的碳排放战略、企业已实施的降低碳排放成本的措施,企业在降低碳排放成本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详细地披露该环节的碳排放量,实现碳信息透明化,建立一个碳排放标准成本,确定每个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潜力,采取切实措施降低碳排放成本,尽力避免碳排放超标,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要求。

四、结论

关于新型城镇化中的企业碳排放,现在可以关注的是能源的管理和效率的管理,减少对碳产品的使用和碳产出。循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优化企业的能耗结构,实现新型城镇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2] 孙雪,杨文香,何佳.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J].地下水,2012(2):124-126.

[3] 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4] 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5下):36-37.

[5] 于海琴,李进.火力发电企业CO2排放量和减排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101-105.

[6] 孙小慧.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7]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5-9.

[8]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9] Ratnatunga J,Jones S,Balachandran K R.The Valuation and Reporting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CarbonEmissions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1):127-147.

[10] Schaltegger S,Csutora M.Carbon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2(36):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GL04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招标项目(2012ZB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13B06)。

endprint

(一)严格准入制度、循环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于企业的引进,必须严格准入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始终把“环保达标”作为项目筛选的重要标准,坚持绿色工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对于已经上马的项目,加快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监督化工等高碳排放产业完成废气治理。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治理;对耗能高、强度大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高新区内从事机械制造、化工涂料等生产的企业不少,但是进行温室气体处理、回收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因此,要瞄准这一特殊的“资源”优势,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水平资源回收企业进行接洽,力争实现城镇资源回收公司“零突破”,建立以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未来,企业的整个流程可以优化成图3,再生利用或者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采用碳固技术都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实现新型城镇经济循环发展。

(二)环视生命周期、节能减排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企业中的碳排放成本主要集中在电能、燃料和包装的消耗上,因此这是减排的重要方向;碳排放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所以应该兼顾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企业对于碳排放成本的计量应该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场需求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产品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过去,我们一直关注的都是燃料及动力的碳排放成本,而没有涉及到包装、运输等属于直接材料的碳排放成本。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企业应该要环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在市场调查阶段,可以采用无纸化的调查问卷;产品设计阶段可以调整包装的材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碳排放少的包装形式;在市场销售阶段,要创新销售渠道,改善营销模式,采用集中发货,减少物流程序中碳的排放。产品处置是碳排放成本降低的最后一环,如果使用完毕后的产品能够回收利用,甚至再使用,就能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双重目标。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能帮助实现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

(三)实施碳信息披露,降低成本

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步强化,企业开始将碳排放成本管理纳入到日常生产经营战略中,但是据调查,大部分新型城镇化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很少主动对环境关注,大部分都是迫于环保部门的压力才做一些环境应急预案,因此企业内部根本不能清楚地了解碳排放的源头、过程,不利于碳排放成本的降低。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成本信息披露时,应围绕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承担的碳排放义务与责任,公司的潜在碳排放风险,企业的碳排放战略、企业已实施的降低碳排放成本的措施,企业在降低碳排放成本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详细地披露该环节的碳排放量,实现碳信息透明化,建立一个碳排放标准成本,确定每个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潜力,采取切实措施降低碳排放成本,尽力避免碳排放超标,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要求。

四、结论

关于新型城镇化中的企业碳排放,现在可以关注的是能源的管理和效率的管理,减少对碳产品的使用和碳产出。循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优化企业的能耗结构,实现新型城镇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2] 孙雪,杨文香,何佳.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J].地下水,2012(2):124-126.

[3] 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4] 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5下):36-37.

[5] 于海琴,李进.火力发电企业CO2排放量和减排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101-105.

[6] 孙小慧.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7]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5-9.

[8]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9] Ratnatunga J,Jones S,Balachandran K R.The Valuation and Reporting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CarbonEmissions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1):127-147.

[10] Schaltegger S,Csutora M.Carbon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2(36):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GL04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招标项目(2012ZB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13B06)。

endprint

(一)严格准入制度、循环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于企业的引进,必须严格准入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始终把“环保达标”作为项目筛选的重要标准,坚持绿色工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成本。对于已经上马的项目,加快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监督化工等高碳排放产业完成废气治理。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治理;对耗能高、强度大且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停,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高新区内从事机械制造、化工涂料等生产的企业不少,但是进行温室气体处理、回收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因此,要瞄准这一特殊的“资源”优势,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水平资源回收企业进行接洽,力争实现城镇资源回收公司“零突破”,建立以温室气体回收利用为主体的静脉产业链。未来,企业的整个流程可以优化成图3,再生利用或者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采用碳固技术都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量,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成本,实现新型城镇经济循环发展。

(二)环视生命周期、节能减排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企业中的碳排放成本主要集中在电能、燃料和包装的消耗上,因此这是减排的重要方向;碳排放贯穿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所以应该兼顾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企业对于碳排放成本的计量应该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市场需求调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产品处置等一系列环节。过去,我们一直关注的都是燃料及动力的碳排放成本,而没有涉及到包装、运输等属于直接材料的碳排放成本。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企业应该要环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在市场调查阶段,可以采用无纸化的调查问卷;产品设计阶段可以调整包装的材质,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碳排放少的包装形式;在市场销售阶段,要创新销售渠道,改善营销模式,采用集中发货,减少物流程序中碳的排放。产品处置是碳排放成本降低的最后一环,如果使用完毕后的产品能够回收利用,甚至再使用,就能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的双重目标。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能帮助实现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

(三)实施碳信息披露,降低成本

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步强化,企业开始将碳排放成本管理纳入到日常生产经营战略中,但是据调查,大部分新型城镇化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很少主动对环境关注,大部分都是迫于环保部门的压力才做一些环境应急预案,因此企业内部根本不能清楚地了解碳排放的源头、过程,不利于碳排放成本的降低。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成本信息披露时,应围绕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应承担的碳排放义务与责任,公司的潜在碳排放风险,企业的碳排放战略、企业已实施的降低碳排放成本的措施,企业在降低碳排放成本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详细地披露该环节的碳排放量,实现碳信息透明化,建立一个碳排放标准成本,确定每个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潜力,采取切实措施降低碳排放成本,尽力避免碳排放超标,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落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要求。

四、结论

关于新型城镇化中的企业碳排放,现在可以关注的是能源的管理和效率的管理,减少对碳产品的使用和碳产出。循环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信息披露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优化企业的能耗结构,实现新型城镇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1]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2] 孙雪,杨文香,何佳.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J].地下水,2012(2):124-126.

[3] 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4] 张惠茹,李秀莲.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碳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2(5下):36-37.

[5] 于海琴,李进.火力发电企业CO2排放量和减排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101-105.

[6] 孙小慧.炼化企业CO2减排评估体系及减排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7] 荣宏庆.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经济探讨,2013(8):5-9.

[8]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29-36.

[9] Ratnatunga J,Jones S,Balachandran K R.The Valuation and Reporting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CarbonEmissions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1):127-147.

[10] Schaltegger S,Csutora M.Carbon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 and Management: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2(36):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3BGL04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基金招标项目(2012ZB0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2013B06)。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城市权利:从大卫·哈维到中国城镇化问题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