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4-10-10 11:38白远飞余顺波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养鸭卷叶螟稻飞虱

白远飞,田 飞,余顺波

(1.修文县六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修文550217;2.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 贵阳55000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识越来越多,作为一日三餐的优质稻米更是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水田种稻,往往施用大量化肥和农药,极易造成稻米和环境污染。采用稻田养鸭技术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稻田养鸭技术是一种新的种植—养殖模式[1-4],水稻栽插返青后,将雏鸭投放稻田,鸭群白天在稻田里活动,晚上栖息于搭建在田边的鸭棚里,鸭和水稻共栖共长,在鸭群的生长过程中,视田间食物量情况,适当补充少量饲料,待水稻进入灌浆期,将鸭赶出稻田。在这种模式中,稻田中的杂草、害虫、浮游生物能为鸭提供丰富的食物,鸭在稻田中的不间断活动,集除草、治虫、减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等六大作用,可促进水稻旺根、壮秆、增粒增重,稻鸭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既可生产出优质稻米,又能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实现增粮增收[5-6]。

在已报道的研究中,有关稻田养鸭技术及稻鸭共育的除草、治虫、减病和增产增收作用的研究较多[7-11],而有关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则鲜见报道。为此,笔者研究了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确定合适的养鸭密度、规范稻田养鸭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本地麻鸭,鸭龄15 d,鸭平均体重150 g;供试水稻品种为中浙优1 号;试验地为沙性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在贵阳市修文县六桶乡进行。水稻于4月8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栽植密度为29.9 cm×26.4cm,8 446 穴/667m2。5月29日放鸭,8月15日收鸭。试验田块施用农家肥500 kg/667m2、沼肥50 kg/667m2、普钙40 kg/667m2做基肥,追施尿素10 kg/667m2。

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常规用药处理(CK1),根据本地施药习惯并在县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药剂防治。防治对象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防治药剂为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甲维盐、杀虫单、氟虫腈、噻嗪酮等。施用草甘膦防除杂草。处理2:空白对照处理(CK2),不放鸭,全生育期不施药,也不施用除草剂。处理3:养鸭10 只/667m2;处理4:养鸭20 只/667m2;处理5:养鸭30 只/667m2;处理6:养鸭40 只/667m2。每处理设3 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之间作泥埂隔离,养鸭区为防鸭子逃跑,实行稻田围养,放鸭前用3 cm 网目的尼龙网沿田埂四周插好围栏,围栏高度1.0~1.5m 并稍向内倾斜。在田角搭建小型鸭棚,作为投食和鸭子的栖息场所。当水稻进入灌浆期后,为防止鸭子啄食稻谷,将鸭子赶离稻田,另外圈养,待鸭子体重为1~1.5 kg 时售卖。

1.2.2 试验数据采集 在水稻进入灌浆期赶鸭上田后,每小区随机调查5 点,每点调查1 m2内的稻田常见杂草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的调查参照农业部病虫测报总站《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方法》[12],每小区5 点取样,每点10 丛;稻飞虱的调查采用盘拍方式。在稻谷收获期,每小区5 点取样,每点收割10 丛,调查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并称量千粒重,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害的影响

从表1 中可知,空白对照处理(CK2)的纹枯病发生情况最严重,病株率在整个调查期间都为最高。常规用药处理(CK1)在水稻生育前期纹枯病呈加重趋势,中后期由于药物的控制作用,病情迅速下降。稻田养鸭处理纹枯病病情的发展较缓慢,在水稻生育前期纹枯病发生情况均较轻,后期纹枯病有上升趋势,需加以防范,其中处理3 的纹枯病病株率在中后期均高于其他养鸭处理。

表1 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病株率)的影响 (%)

2.2 稻田养鸭对水稻主要虫害的影响

从表2 中可知,空白对照处理(CK2)的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在整个调查期都是最多的,远高于常规用药处理(CK1)和稻田养鸭处理。常规用药处理(CK1)的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在水稻生育前期呈增加趋势,中后期由于药物控制作用,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减少。处理3 的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与常规用药处理(CK1)的较为接近,表明放养鸭子10 只/667m2时的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防除效果与施用农药相当;处理4、处理5 和处理6 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数量较处理3和常规用药处理(CK1)少,表明放养鸭子20~40 只/667m2时的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防除效果较施用农药好。

表2 稻田养鸭对水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头/百丛)

2.3 稻田养鸭对水稻草害的影响

从表3 中可知,空白对照处理(CK2)的杂草数量最多,达82.4 株/m2,且各种稻田常见恶性杂草量也较多。常规用药处理(CK1)的杂草量为23.5 株/m2,虽然施用了除草剂,但是各种稻田常见恶性杂草仍然存在。稻田养鸭处理的杂草数量较少,且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大,杂草数量呈减少趋势,在养鸭处理中,除有少量稗草、莎草类、空心莲子草等外,其他杂草均较少。处理3~处理6,杂草数量比空白对照处理(CK2)的杂草数量分别少75.9、80.0、82.1 和82.1 株/m2,比常规用药处理(CK1)的杂草量分别少17.0、21.1、23.2 和23.2 株/m2。由此可见养鸭处理的除草效果明显高于化学除草剂,稻田中放养鸭子完全可以替代除草剂除草,而且对常见的稻田恶性 杂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表3 稻田养鸭对水稻主要杂草的影响 (株/m2)

2.4 稻田养鸭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表4 中可知,处理4 的穗数、结实率和实际产量最高,分别达12.14 穗/667m2、84.0%和592.6 kg/667m2,处理6 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分别达248.6 粒/穗和34.5 g,处理3 的穗实粒数最高,达188.9 粒/穗。稻田养鸭处理3~ 处理6 的稻谷产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CK2)的产量增加133.4、189.8、167.0 和43.2 kg/667m2,增幅分别达33.12%、47.12%、41.46%和10.72%;处理4和处理5 的稻谷产量分别比常规用药处理(CK1)增加50.2 和27.4 kg/667m2,增幅分别达9.26%和5.05%。稻田养鸭处理,随养鸭密度的增加,水稻穗数、结实率和实际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稻田养鸭20 只/667m2(处理4)时有穗数和实际产量最高。这表明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影响水稻分蘖,减少最高苗和有效穗数,最终影响稻谷产量。

表4 稻田养鸭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2.5 稻田养鸭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5 中可知,稻田养鸭处理的纯收入均比常规用药处理(CK1)的纯收入高,其中处理4 的纯收入最高,达4 378 元/667m2,其次为处理5,其纯收入为4 369 元/667m2,空白对照处理(CK2)的纯收入最低,仅为1 692元,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稻田养鸭处理3~处理6 的纯收入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CK2)的纯收入增加2 142、2 686、2 677 和1 960 元/667m2;稻田养鸭处理3~处理6的纯收入分别比常规用药处理(CK1)增加1 595、2 140、

2 130 和1 414 元/667m2,增幅分别达71.27%、95.62%、95.22%和63.18%。可见,随着田间养鸭密度的增加,纯收入先增加后降低,这是因为当养鸭量超过适宜数量时,随着养鸭密度的增大,粮食产量降低,收入也降低。在本试验中,养鸭数为20~30 只/667m2时有较高的纯收入。

3 小结与讨论

(1)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导致农药用量较多,对稻谷及农田环境的污染较重[12]。稻田养鸭利用鸭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来啄食大量害虫,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来减低病害发生率。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田间是呈波浪式地间歇性飞行,一般停留在稻叶中上部,在水稻分蘖期鸭子可大量捕食。稻飞虱的取食危害主要集中在稻丛基部,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鸭子通过不断啄食稻丛基部的稻飞虱成(若)虫,把稻飞虱种群数量稳定地控制在较低水平[8]。在本试验中,各养鸭处理纹枯病的发生情况、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数量较常规用药处理和空白对照好,且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越加明显,这表明稻田养鸭确实能够起到除虫、降低病害发生的作用,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7]。

表5 稻田养鸭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元/667m2)

(2)鸭子在稻田活动过程中喜欢啄食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浮生杂草,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嘴和脚都能起到拔草的作用,除少量稗草外,能较为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13]。在本试验中,养鸭田中除有少量稗草、莎草类、空心莲子草等外,其他杂草均较少,养鸭处理的除草效果明显高于化学除草剂,表明稻田中放养鸭子完全可以替代除草剂除草。

(3)鸭子在稻田里不停划动,起到中耕浑水作用,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由于氧气足,可刺激水稻发强根,分壮蘖,此外鸭粪还田,还可增加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含量,起到肥田作用,从而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提高产量[4,6,13]。在本试验中,稻田养鸭处理(10~30 只/667m2)的实际产量较常规用药处理的高,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尤其是当放养鸭子20~30 只/667m2时,稻谷产量比常规药剂处理增加5.05%~9.26%,纯收入比常规药剂处理高出约95%。因此,稻田养鸭密度建议放养鸭子20~30 只/667m2。

[1]黄 梅,黄 璜,甘德欣.晚稻免耕抛秧养鸭技术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3):207-210.

[2]张洪艳,李桂梅.稻田养鸭对稻田主要虫、草的影响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12,3(4):26-30.

[3]刘 军,谭济才,黄 新.稻田养鸭防控福寿螺的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2):185-188.

[4]任建飞,任家琼,李 晶,等.稻田养鸭对水稻田病虫害及杂草的控制效果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4,8(4):52-54.

[5]叶义和,鲁长贵,陈新春,等.稻田放养鸭子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83.

[6]禹盛苗,金千瑜,朱练峰,等.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8,1:68-72.

[7]孙兴全,陈 捷,李雅乾,等.稻鸭共作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比较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20-122.

[8]黄志农,文吉辉,徐志德,等.稻田养鸭与杀虫灯对水稻三大害虫的防控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61-65.

[9]吴恒林,吴先勤,张其昌,等.稻田养鸭在防治水稻病虫杂草上的应用[J].耕作与栽培,2011,(5):39-40.

[10]张洪艳,李桂梅.稻田养鸭对稻田主要虫、草的影响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12,(3):926-27.

[11]杨治平,刘小燕,黄 璜,等.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2):103-106.

[12]燕惠民,谭济才.湖南省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4,(6):45-47.

[13]徐世宏,郎 宁,李如平,等.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田养鸭生态技术研究[J].杂交水稻,2005,20(4):36-39.

猜你喜欢
养鸭卷叶螟稻飞虱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