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研究

2014-10-10 11:38刘芳清周克艳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洞庭湖区分区区域

刘 英,刘芳清,周克艳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指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特定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的区域单元,是对生态经济要素和生态经济活动在空间存在状态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研究过程[1]。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的研究是随着生态经济学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21 世纪以来,大量学者运用SPS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和GIS 空间分析软件进行科学深入研究。就研究区域尺度而言,从县域小尺度到流域大尺度都有相关研究。其中,作为长江流域极其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农副渔业生产基地、国际重要湿地和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的洞庭湖区,由于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成为了研究热点。李姣根据湖区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洞庭湖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根据一级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亟待保护的内容和程度、生态需求与修复目标的区域差异性等,将一级生态区划分为10个生态亚区和32个生态功能区[2]。李红岩通过研究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情况,选取了湖区经济、社会、环境三类24个指标,运用SPSS 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了湖区四类生态经济区,即中心城市生态经济区、北部沿湖平原生态经济区、中部丘岗综合生态经济区、环湖山地丘陵生态经济区[3]。

近年来,洞庭湖区湖泊萎缩、生态退化、经济发展放缓的问题日益突显,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洞庭湖区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联系的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专家评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明确不同类型区的功能定位,探讨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洞庭湖区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民生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为决策部门调控优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区范围包括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全部范围以及长沙望城区,共25个县(市/区)。该区域是湖南省地势最低平地带,为一外围稍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平面轮廓则略呈南北短、东西长的四边形,全区国土面积4.63 万km2,人口1 602 万人。

2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其支撑理论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构成了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理论。分区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导功能原则、区域相似性与分异原则、生态与经济统一的原则、特殊生态服务功能区优先发展和保护原则、行政区相对完整性原则。

3 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和分区概述

参考已有研究成果[4-9],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理论依据和分区原则,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由31个指标组成。见表1。

表1 洞庭湖生态经济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系统聚类谱系图

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专家评议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详见技术路线图。

图2 技术路线图

将聚类分析的结果(图1)作为功能区划分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水热组合、地形地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作用、各区县区域发展战略等制度安排,并结合专家评议结果,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分区单位,进行区域类比,以调整、确定分区界线。将洞庭湖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类型:I 湖堤保护区、II 农业功能区、III 集约开发区、IV 生态涵养区,详见下图及表2。

表2 洞庭湖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类型

3.1 湖堤保护区

该区包括沅江市、岳阳县、湘阴县、南县、汉寿县,共5个县(市、区),面积为9 899.13 km2,占洞庭湖区国土面积的21.41%。该区是湿地资源的集中区域,滩涂沼泽面积占到该区国土面积的12.25%,占到洞庭湖区滩涂沼泽面积的69.48%。涵盖了洞庭湖水域的主要部分,水域面积占到该区国土面积的37.26%。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为4 180 km2,占到该区国土面积的42.22%,占洞庭湖区中自然保护区面积的2/3。

功能定位:该区域主要承担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滞洪等功能。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包括调节大气组分、净化和提供候鸟栖息地)、文化科研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区域。

发展方向:①改善湖体水质,严格防治污染,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②调蓄洪水。严禁围垦湖泊、湿地,禁止在蓄滞洪区建设与行洪泄洪无关的工程设施,巩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成果,增强调洪蓄洪能力。引导蓄滞洪区内人口向外转移。③保护湿地资源。禁止侵占湿地进行生产性开发,规范保护区过渡区域的开发建设行为,努力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和湿地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④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休闲产业。

图3 洞庭湖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图

3.2 农业功能区

该区包括临湘市、鼎城区、安乡县、君山区、澧县、临澧县、华容县、资阳区,共8个县(市、区),面积约11 3 28.96 km2,占洞庭湖区国土面积的24.50%。该区耕地资源丰富,面积达4 221.91 km2,占到本区国土面积的37.26%。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9.48 万hm2,占洞庭湖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7.8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 562 678 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 218 890 万元,两者分别占洞庭湖区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功能定位: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区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发展方向:①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物资装备水平、支撑服务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供给和食品安全。②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连片标准良田建设,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③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适度集中发展,构建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有机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力度。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监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⑤统筹考虑人口迁移、适度集中、集约布局等因素,加快农村居民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第三产业,拓展农村就业和增收空间。

3.3 集约开发区

区包括岳阳楼区、武陵区、津市、云溪区、望城区、赫山区、汨罗市,共7个县(市、区),面积约5 478.14 km2,占洞庭湖区国土面积的11.85%。本区城市化水平较高,达到了65%。人口集聚,人口密度为715 人/km2。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占到本区国土面积的4.66%,占到洞庭湖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的40.0%。城镇从业人口比重较大,达24.81%。单位土地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07 万元/hm2、8.60 万元/hm2。

功能定位:适度拓展产业空间,扩大人居和生态空间,在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洞庭湖区的经济和人口的密集地区,构建绿色相连、疏密相间、山水城林相融的生态格局,打造宜居城市。

发展方向:①合理发展城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注重产业的多元化和结构平衡,参照城市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产业,进行密度、强度和风格控制,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②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湖区经济发展。走低耗高效的资源节约型、内涵提高型的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延长产业链,以提高质量效益。③加快产业发展。坚持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品牌,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④以现代工业、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业、社区服务业等为主的新兴行业,成为真正带动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4 生态涵养区

该区包括安化县、平江县、石门县、桃江县、桃源县,共5个县(市、区),面积约19 540.19km2,占洞庭湖区国土面积的42.25%。该区以丘陵地貌为主,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了70.73%。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达49.697 万hm2,占洞庭湖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4.20%。

功能定位:洞庭湖区绿色屏障和水资源涵养保障区。

发展方向:①涵养水源。加强植树造林和森林管护,稳定森林覆盖,提高森林质量。提高区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有效控制山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②保持水土。实施水土流失预防监控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流域综合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禁止毁林开荒,推行节水灌溉,适度发展旱作农业,限制陡坡垦殖,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加大工矿区环境整治修复力度,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强区域水土保持能力。③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走廊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恢复,保持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④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资源开采、农林产品生产加工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⑤构建生态廊道,提升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4 结语

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一项基础性研究。本文通过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型生态系统的叠加影响,提出了不同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和发展方向,可能为区域生态经济规划、区域产业规划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分区管理提供科学保障和有力支撑。

由于资料获取的局限性,本文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还有待增加生态因子的丰度。分区单元的选取,若能以乡(镇)为基本单元,或者将地理网格的区划方法引入到分区当中来,可提高分区和功能定位的精确度和可操作性。

从系统的角度看,洞庭湖区是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10]。洞庭湖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如何使其社会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状态,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胡宝清.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64-75.

[2]李 姣,张灿明,罗 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6):103-109.

[3]李红岩.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区划与建设初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5.

[4]刘玉龙,马俊杰,田萍萍,等.黄土高原区县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以吴起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0,(11):31-33,53.

[5]张青峰,吴发启.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110.

[6]余 凡,刘金锤,叶 茂,等.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108-111.

[7]刘雪婷,张爱国,于亚军.临汾市尧都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15-120.

[8]王传辉,吴 立,王心源,等.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18):5808-5817.

[9]刘 滨,陈美球,罗志军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体功能分区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55-60.

[10]陈端吕,彭保发,熊建新.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11):57-65.

猜你喜欢
洞庭湖区分区区域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分割区域
浪莎 分区而治
基于GIS的洞庭湖区水土流失变化监测
基于SAGA聚类分析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基于多种群遗传改进FCM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洞庭湖区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