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2014-10-25 00:39贺淑萍梁琴赵臻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直报甲肝丙肝

贺淑萍,梁琴,赵臻



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贺淑萍,梁琴,赵臻*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重点分析我国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后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数和发病率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移动平均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政府部门1992-2013年间公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进行分析。近年及未来一个时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甲乙类传染病中居前列;乙肝的发病数(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占病毒性肝炎的相当大比例;丙肝发病数(率)11年里增长了近10倍,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数(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戊肝发病数(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我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除对甲肝、乙肝仍需高度关注外,应进一步加强对丙肝的防治。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发病率;趋势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流行病学特征一直以来是我国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石长胜等[1]通过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病毒性肝炎爆发流行进行预测;王晓军等[2]通过采用EPI INFO和Excel等工具对1990-2003年法定报告数据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用MAP INFO绘制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地理分布图;金永富[3]通过运用圆分布法对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季节性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王丽萍等[4]通过分层抽样法对网络直报模式下医疗机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梁晓峰[5]、李黎等[6]对病毒性肝炎的三间分布、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控策略。本文基于“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于1992-2013年期间公开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并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年鉴》等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移动平均分析等方法,重点对近10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病毒性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在国家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下简称直报系统)前的1992-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到63.57/10万(1995年)后基本稳定在63.04/10万~68.9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1.77/10万。

以下重点分析我国从2004-2013年采取网络直报系统后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发病率及发展趋势。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逐年上升至高峰160万例(2007年)后下降至125万例(2013年),年均发病数134万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在甲乙丙类发病数中的占比(除2006、2007年以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在乙类发病数中的占比(除2005年以外)整体仍呈上升趋势,占到1/3以上(34.09%~42.69%)。见表1、图1。

病毒性肝炎年发病数的1年线、3年线和5年线逐步靠拢,表明其短期、中期的变化趋势一致,发病数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上升幅度逐步减小,但仍处于高位,年发病数预计在120万例~140万例之间,见图2。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到2007年升至最高点为108.44/10万,之后基本稳定在高位(92.45/10万~107.30/10万)。2004年我国开始采用网络直报系统,2004-2013年间的年均发病率99.73/10万。见表2、图3。

表1 2004-2013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数及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图1 病毒性肝炎占乙类传染病及甲乙丙类传染病总数的百分比

图3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表2 1992-201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10万)

2 2003-2013年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将病毒性肝炎分为5类: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

2.1 发病数和发病率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

乙肝在2003-2007年发病数(率)增长较快,发病数由72万例上升到133万例,发病率由53.32/10万增长到89.78/10万;在2007年之后,发病数(率)开始小幅度下降并稳定在较高水平。年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为106万例、78.29/10万。

甲肝和未分型的发病数(率)逐年呈不同幅度下降趋势,年均发病数均近6万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23/10万、4.36/10万。丙肝发病数(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由其环比增长率看近年来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发病数由2003年2万例上升到2013年20万例,发病率则由1.57/10万增长到15.00/10万,在这11年间发病数(率)增长近10倍,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率)变化趋势的影响逐渐增大,其年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为11万例、8.48/10万。戊肝发病数(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有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并逐渐走平,年均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为2万例、1.54/10万。见表3、4,图4。

2.2 构成比变化过程与发展趋势

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中,乙肝占比最大,分别占到76.92%~83.09%,近年来呈现小幅度下降。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数占比均呈不同幅度下降。丙肝发病数占比呈较大幅度上升,从2003年的2.29%上升到2013年的16.23%。戊肝发病数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见表5。

在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的1年线、3年线、5年线中,乙肝发病数未来发展趋势与病毒性肝炎基本一致,而甲肝、未分型发病数都处于下降趋势,丙肝发病数在未来几年仍处于上升趋势,戊肝总量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见图5。

3 讨论

我国实行网络直报系统,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传染病发病数(率)的缺报、漏报。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一直位居前列,占乙类传染病的1/3以上且逐年上升,至近4年才逐渐趋于稳定,但仍处在较高水平。乙肝发病数(率)虽仍然处在高位,但已有下降趋势,表明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9年起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乙肝的传播,我国对乙肝的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3 2003-2013年各型肝炎发病数(万例)及环比增长率(%)

表4 2003-2013年各型肝炎发病率(/10万)

表5 2003-2013年病毒性肝炎中各型肝炎的构成比(%)

图4 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图5 各型病毒性肝炎移动平均线

甲肝发病数(率)持续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我国实行甲肝疫苗接种及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丙肝发病数(率)逐年增长,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戊肝的发病数(率)基本稳定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未分型发病数(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我国有关部门坚持疫苗接种计划并完善免疫规划策略、减少医源性感染、继续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提高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度等措施在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乙肝发病数的长期居高、丙肝发病数的持续上升,说明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仍然严峻。

[1]石长胜,张振民.灰色系统模型在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预测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1997(12):31-33.

[2]王晓军,张荣珍,胡苑笙,等.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J].疾病监测,2004(8):290-292.

[3]金永富.圆分布法分析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季节性分布[J].现代预防医学,2003(2):244-245.

[4]王丽萍,郭青,张春曦,等.2006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69- 71,102.

[5]梁晓峰.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对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6):561-564.

[6]李黎,梁晓峰.中国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控制现状分析与对策[J].疾病监测,2009(5):307-312.

Changing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Viral Hepatitis in China

He Shuping, Liang Qin, Zhao Zhen*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viral hepatiti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based 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Descriptive and moving average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 the report of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publicly released by the department of our government during 1992-2013.In recent years and one period in future,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viral hepatitis is still at a high level and stays at the forefront among all the reported A and B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Hepatitis B has declined, but it still accounts for a great proportion of viral hepatitis;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Hepatitis C has increased by nearly 10 times in 11 years, but the growth rate shows a slight decrease;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Hepatitis A and unclassified hepatitis show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line; the incident number and morbidity of Hepatitis E stabilize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vention of viral hepatitis in our country has got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Except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A and B,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in future.

viral hepatitis; incident number; morbidity; trend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4.005

湖北省卫生厅中医科研项目(NX2011-8)

贺淑萍,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数据处理与分析。E-mail:shuping_8023@ 163.com

通讯作者:赵臻,教授,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数据处理与分析。E-mail: zhaozhen60@163.com

(2014-03-28,编辑:张华敏)

猜你喜欢
直报甲肝丙肝
灌云县2001—2018 年出生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东港市2013—20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岚山区2018年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告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卫生计生统计直报工作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企业联网直报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