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良方解顽疾

2014-10-27 22:08欧金昌黄雯丽苏柳生李日格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寄宿制局长校园

欧金昌+黄雯丽+苏柳生+李日格

“城区学校入学难、班额大,学生安全问题突出,课堂教学效率低,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几大难题。”来宾市武宣县教育局局长潘振这样告诉记者。与很多县份一样,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武宣县有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县城,造成城区学校压力过重。与此同时,农村偏远学校办学条件差、学生人数少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顽疾”。

“现在,这些问题在我们这儿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潘振局长十分自信地说。

扩容增量:解决城区“入学难”

“大班额”问题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武宣县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黄先生送孩子来上一年级。走进孩子教室时,他不禁惊讶:“这个班怎么人数这么少?”他数了一下课桌,全班也就40多人左右。疑惑之际,他又到别的新生班级去看了看,发现情况也一样。黄先生感到不解:要知道,近年来县城学校班级人数都在六七十人以上啊?

其实,黄先生的“不解”不难解释:他孩子所在的学校“扩容增量”了。近年来,针对校园面积小、教学楼容量小、生均运动场地少、“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武宣县重点抓好城区3所小学的“扩容增量”建设,使城区小学的办学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武宣县实验小学校长廖额宗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获得了两栋教学楼的建设项目(其中一栋为“薄改”项目)。第一栋去年投入使用后,每个年级扩增了1—2个班,使原来70人以上的班额降到了60人以下;今年秋季学期起,第二栋投入使用,班额进一步缩小,一年级新生都是符合国家规定的45人左右的标准班级。

“以后从一年级起,都逐渐变成小班额教学了。”廖额宗校长说。

“我们在城区学校建设投入的力度是很大的。”潘振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武宣县共计投入1 004万元,分别用于城区3所小学的扩容增量建设,已经建成教学楼3栋,建筑面积6 000多平方米,城区小学增加学位4 000个。与此同时,该县通过不断增加、调配教师,使原来70人以上的大班额下降至如今的50人以内。

“除了给原来的3所县城小学扩容增量,我们还办了一件大事!”潘振局长自豪地告诉记者。他所说的“大事”,是该县在县城新建了一所小学——武宣县第四小学。潘局长介绍说,这座新建的小学完全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规划建设,学校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使武宣县的小学教育迈进一个新的阶段。该小学已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目前共有教学班54个、学生2 000多人,有效地缓解了城区小学“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

布局调整:解决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难题

“我觉得我们的校园很漂亮!”武宣县二塘镇寄宿制小学的甘谷蕊同学告诉记者。在这所寄宿制学校里,大多数学生都住校,学校各方面的设施都比较完善,老师很关心学生,家长都比较放心,甘谷蕊与同学们都觉得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很快乐。

从偏远的村小到镇里更宽敞、漂亮的中心小学上学,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这是武宣县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潘振局长说:“我们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实行划片入学制度,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武宣县按照“撤并与建设同时进行”的原则,在撤并规模只有60人以下村级完小的同时,改扩建了一批乡村学校——金鸡中心校、二塘寄宿制小学、马步寄宿制小学、新龙寄宿制小学等,这些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如今,该县寄宿制小学共有10所,在校寄宿生4 747人,使大部分偏远山区孩子集中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

与此同时,该县对全县的初中进行了调整:合并校点距离较近、办学规模较小的乡镇初中,使原有的初中数量从15所减到10所,校均规模在1 400人以上;同时在县城重点打造了一所标准化的民族初级中学,设有60个教学班,共3 000名学生,极大地缓解了县城“小升初”择校难的问题。

“能进民中读书,我感到十分自豪。”武宣县民族中学初三学生覃才修告诉记者。他说,以前父母还担心进不了县里好的初中念书,后来县里创建了民中,还实行划片入学,他顺利进入了这所学校,“校园大气、设备齐全、老师教学水平高,在这里学习、生活,觉得特别带劲”。

还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县注重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园,目前已开设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97人;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潘振局长说:“通过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均衡配置资源,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促使全县的教育朝着均衡方向发展。”

堵疏结合:解决学生安全问题

过去,武宣县桐岭中学的校园被一条村级道路一分为二,学校管理极不方便。校长李召世告诉记者,这条路从校园里经过,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经常有车从这里飞速开过,还会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到学校里影响教学工作。该校学生覃东金也向记者证实:她曾看到有社会闲杂人员往教室里扔鞭炮,同学们感到很害怕,都希望学校能尽快处理这条路的问题。

“我们要彻底解决老问题,逐个解决新问题。”潘振局长说。近年来,武宣县把校园安全、学生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堵疏结合等方式,防范于未然。针对桐岭中学的“道路问题”,武宣县教育部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村委的支持,积极与相关群众协调,投入资金63万元,在校园边上新建了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从今年4月1日起,这条道路正式通行,原来横穿校园的道路已然成为历史。

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个别教学点的学生上学的路程变得较远,由此带来了系列问题,比如中午放学在学校吃过午饭后,路途偏远的学生如果想回家休息,得花掉大量时间,如果在学校休息,又没有宿舍、床铺,某些学生干脆不午休,经常到学校附近玩耍,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该县禄新镇大榕小学(教学点)就有几名离家较远的学生。该校学生黄柏告诉记者,他家到学校有近一个小时的路,每天中午在学校吃过午饭后,他就只能在教室里趴桌子休息。他说:“趴桌子睡不好,脖子会痛,下午上课没有精神。”

针对这一问题,武宣县教育部门与该校协商后,决定在该校开设“午托”:利用学校一间闲置的旧校舍,改建成午休宿舍。该县教育部门争取到了1.5万元资金,用来装修这间宿舍。“如今好多了,吃完午饭后还能好好睡上一觉,下午上课就精神了。”黄柏说。禄新镇中心校校长覃新将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午托”后,学生家长不再担心孩子中午到处去玩,都很放心了。

“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我们要防范于未然。”潘振局长说。该县加大防范力度,采取整治与宣传相结合、应急预案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和运送学生上下学车辆集中整治,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印发“交通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防溺水告家长一封信”10万份,发送安全教育知识短信2万多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此外,该县还在做好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经常性开展安全常规检查,先后排查中小学校舍844栋,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实施课改:解决课堂教学

效率低的问题

在武宣县走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话题之一是课改。

为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该县启动实施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致力于打造“参与式课堂”。该县出台了详细的课改实施方案,形成“教育局→教研室→学校”三级联动模式,有步骤地推进课改工作。

“老师们都动起来了,我自己感觉提高得很快。”武宣县民族中学的潘美菊老师说。课改实施过程中,潘美菊参加了系列培训,自己也在不断摸索、实践。“先不说我们取得了多大成绩,单是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找到了工作的激情,我就感觉实施课改特别有意义”。潘振局长说。

“我们就是要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传统课堂弊端太多了,必须得动一动。”武宣县教研室主任李启灵说。为了刺激教师的课改神经,该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多次带领中小学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到梧州市蒙山县观摩学习,并邀请专家团队亲临学校指导。县教研室教研员也经常深入学校,走进教师的课堂,不断解决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营造“课改常规化”的实施氛围。

“在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有自己的课改自主权。”武宣县东乡镇中学校长梁国卫告诉记者。东乡镇中学在“参与式课堂”的基础上,正在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生命成长课堂”。该校制定了周密的实施计划,通过行政小组、学科小组、“一帮一”扶助等形式,深入推进课改工作。

该县别的课改试点学校也一样:以课改为契机,以小课题为载体,引导教师自觉地把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课题,在问题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各科任教师带着课题研究,带着问题学习,在全县的中小学里掀起了一股教学研究的热潮。

实施新的教学法,给老师压担子,让学生动脑子。“如今的课堂活起来了。”梁国卫校长这样感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变得更为自信了”。

“在过去的课堂中,同学们都不愿回答问题,现在在课堂上,大家都踊跃发言,而且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偷懒、睡觉的现象没有了,感觉课堂特别活跃。”东乡镇中学初二学生周丽明说。

经过一系列改革发展,武宣县巧用良方,花大力气,逐渐解决了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顽疾”。如今,该县的教育事业正沿着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继续前行。

(责编 黄雯丽)

猜你喜欢
寄宿制局长校园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谁把局长推下水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
谁都可以当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