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支撑幼儿成长

2014-10-27 19:44张旭慧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周幼教新西兰

张旭慧

2014年寒假,我来到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与在该市做幼儿园教师的女儿团聚。期间我参与了女儿所在幼儿园的中国周活动与教师培训活动,亲身感受到这里充满理解、信任和关怀的教育环境,也亲身感受到这里的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满腔热情。

丰富多元的文化周活动

恰逢中国春节,奥克兰所有幼儿园都在组织中国周活动,女儿邀请我去她所在的幼儿园教孩子们做饺子,并向孩子们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

我和女儿事先在超市里买了饺子皮,并在家里做好饺子馅,带着食材来到幼儿园。示范之后,我们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做饺子,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包饺子的过程。有的孩子刚开始很胆怯,连饺子皮也不敢碰;有的孩子很感兴趣,一定要亲自动手。最后,每位小朋友都独立做成了饺子并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吃完饺子,幼儿园的老师让孩子们用歌舞来表达对我的感激。表演结束后,孩子们簇拥过来拥抱我。看着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笑脸,我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参观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和其他幼儿园后,我发现每个幼儿园的墙上都贴有他们在中国周活动中的照片,有制作灯笼、剪纸、红包的,有挂对联的,有玩中国拼图游戏的,等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对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及对语言、色彩和音乐的感知领悟力很有帮助,比纯粹的音乐、美术、手工、图画课多了一份文化与情感熏陶。

儿童认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幼儿园非常注重营造文化氛围,让儿童以适合其心理发展的方式,在感官及情感的共同参与中,感受和接受文化熏陶。大年初一下午放学时,女儿所在的幼儿园的园长还亲自给孩子及来接孩子的家长发红包,让大家一起感受中国的孩子在春节时所感受到的快乐。这在客观上也加深了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友好关系。

新西兰教育部门不仅要求所有的幼儿园都在中国春节期间开展中国周活动,还要求在相应的时节开展萨摩亚周、印度周、斐济周和毛利周等文化周活动。在文化周期间,幼儿园的老师们会身着相应的民族服饰,以有趣的方式介绍该民族的衣着、饮食、歌舞、行为习惯等。文化周期间,幼儿园还经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

新西兰在幼儿园开展多种民族文化周活动,适应了当地民众交流与融合的需要。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国民的组成非常多元化,不仅有欧洲后裔、当地土著毛利人,还有来自太平洋的萨摩亚人和斐济人,以及来自亚洲的印度人、中国人等。在幼儿园里,你能看到各种不同肤色的孩子。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除了法制,还要有一个兼容并包的文化心理氛围。因此,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构建平等包容、相互理解、互相关怀的社会文化机制。中国周期间,奥克兰南区的主干大街上都高挂着红灯笼,各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也用喜气洋洋的口吻说着对中国新年的期盼。这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倍感温暖。

在这样兼容并包的社会环境中,新西兰的孩子从小就在心里播种下了尊重他国文化的意识。

纪实性“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是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最大亮点。在新西兰的每个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都被记录下来,不仅图文并茂,有时还图、文、影像、声音并存,每月一份。新西兰的幼儿从0岁开始就可以进入幼儿园,假设一个半岁的孩子进了幼儿园,他到五岁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就会拥有54份“学习故事”了。在此引用一篇“学习故事”《我会自己完成拼图》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早茶之后,Angel Mercy决定玩拼图。当时我正和其他孩子在一起,Angel过来对我说:“我自己能完成拼图。”我饶有兴致地问:“是吗?”Angel回答:“是的,我会,因为以前我玩过。”我说:“我不知道你会自己拼。”Angel说:“我以前是和我的朋友Rihannah一起拼的,可是她现在不在这里。”我建议:“那你可以找另外一个朋友一起拼啊。”Angel说:“好,我去找我的其他朋友。”我鼓励她:“真棒,你能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Angel很高兴地说:“做完这个,我还要拼另一个。”

这里发生了什么?

Angel在告诉我她会自己拼图时,非常兴奋。她之前玩过拼图,这让她信心十足,使她相信能自己完成拼图。拼图有助于发展她的逻辑推理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文字认读能力,也能增长她的数学知识,使她了解什么是形状、大小等。

《新西兰幼教课程大纲》目标2

儿童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确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广阔的关系世界里,儿童意识到自己特殊的优势,从而树立自信心。

机会和可能性

让Angel与朋友或小组一起拼图,继续发展她的拼图兴趣;给她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拼图。

2014年5月

由此可见,一个“学习故事”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儿童学习活动的观察;第二部分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情况的分析、评价和反思,分析“在这个情境中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情况”;第三部分是与之相关的幼教教学大纲目标;第四部分是教师为支持儿童进一步发展,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制定的未来教育计划。

“学习故事”以图文形式记录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儿童“能做的”(Can do)、感兴趣的事情,而非儿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在这些“魔法时刻”里,儿童往往展示出一个或几个《新西兰幼教课程大纲》所重视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勇气、信任、坚持、自信和责任。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思想、行为,并抓住契机鼓励幼儿。

“学习故事”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新西兰幼儿教育的理念: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育儿童意味着赋予儿童力量,而不是改造儿童。学习活动是复杂的,也是情境性的,儿童的成长离不开与周围的人、环境和事件的互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先观察儿童如何学习,再尽力地分析和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最后作出教学计划,以支持儿童进一步发展。

新西兰的这种幼儿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

常规化专业学习

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培训活动,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以保证教师能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教育目标,并在业务能力上保持持续发展。

2014年,我两度来到奥克兰度假,每次都有幸参与女儿的专业培训活动。年初的培训活动主要是由教育专家作指导,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他们的专业培训活动是常规化的,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方式类似于小组座谈。事实上,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专家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还会指导教师们学习如何进行行动研究、教学反馈、资料收集和整理。

当我八月份再次来到这里参加他们的专业学习活动时,他们已经在进行结题汇报了。他们的结题汇报与我们在国内所作的通讯式或会议式的结题汇报很不一样。他们在进行汇报的时候,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都必须上台汇报。每人讲解小组研究的一个部分的内容,谈的都是他们如何运用新理念来发展孩子的能力。表现形式各有特色,有声有画有影像,有说有唱,不拘一格,但都是用事实来说话。我女儿的幼儿园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前、后对幼儿教育方式的变化。这种方式生动活泼有趣,让人对他们的课改成效一目了然。

作为进行课题研究多年的老教师,我由衷地感叹他们培训的实效性,也很佩服政府促使幼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这种方式使引导不再流于形式,而能实实在在地影响每一名幼儿教师。他们的课题研究没有花架子,更注重实践效果,注重课改是否真正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真正落实了《幼教课程大纲》的目标。

在政府的重视和培养下,新西兰的幼儿教师逐渐成长为对幼儿教育充满热情而有“力量”的教师,使幼儿园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他们不仅仅传授给孩子知识,更关注孩子心灵、情感的发展和乐观、自信、有亲和力的人格的形成。通过开展活动、做游戏,新西兰的孩子学会与人友好交往,学会用美术、音乐等表达情感,并了解和认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形式,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尽管我们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在地球上同属一个物种——人类,我们身份平等,同样受到尊重和理解,并会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文化周幼教新西兰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新西兰兔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游新西兰
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成功举办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中国(深圳)内衣文化周报导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举办首届图书馆文化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