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之美

2014-10-27 19:45陈冬梅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刘老师数学老师运算

陈冬梅

春季学期,在我区举办的“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刘松老师的《四则运算》一课。刘老师的课从一道算式“100-24×3”开始,他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28这个结果是对的?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以及“‘100-24×3如果想等于228,可以添一个什么符号?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最后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则运算运算顺序的算理,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品味刘老师的课,课堂上处处闪耀着师生数学思维的光芒:学生在课堂中由思维受阻慢慢变得会思、乐思、善思,课堂因洋溢着学生的推理思考而变得更加美丽。

刘老师的第一轮追问:为什么“28”这个结果是对的?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一时之间,让“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第一次思维受阻。学生只能回答:“因为这是我们数学老师告诉我们的!”刘老师接着追问:“是谁告诉你们数学老师的?”“是我们数学老师的老师告诉她的。”“是谁告诉你们数学老师的老师的?”……课堂外出现了轻松诙谐的笑声,然而学生思维中的那个“?”却在刘老师的不断追问中被一次次放大了。此时,刘老师告诉学生:知识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接着他便出示了“售门票”“配椅子”“扎风筝”等生活情景题,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推理”寻找答案。这些生活情景题让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有趣,他们快乐地投入学习和思考,课堂因学生的“乐思”而美丽。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习得了学习的态度和思考的方法,而态度和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是更为重要的。

在学生学会了推理思考,解决了“为什么‘28这个结果是对的?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这些问题后,刘老师又展开了第二轮追问:“‘100-24×3如果想等于228,可以添一个什么符号?为什么?”这时,学生已经不再需要老师的引导,他们轻车熟路地“走进”自己的生活,从中寻找答案与同伴分享、交流,他们已经慢慢变得善于推理思考,课堂也因为他们的“善思”而变得更加美丽。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思想是最上位的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新课标同时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相对于知识技能来说是“隐性的”“缄默的”知识,它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内容中;它不是靠教师的讲授让学生获得,而是通过具体的数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逐步领会和感悟。刘老师的课堂,恰到好处地“注释”了这一教学思想。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刘老师数学老师运算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有趣的运算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迟到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