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探究

2014-10-27 19:43贺艳萍任明力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路德马丁文本

贺艳萍+任明力

据《中国人的读书量》统计,我国人均阅读量2005年为4.5本,2008年4.72本,2009年3.88本,2010年4.25本。人们在享受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似乎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家园。2011年9月,我们对本校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多体现为盲目的阅读、感性的体验和简单的思考。为探索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我们以该届学生为对象,立足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结合时代特性和学校文化,以年级为阶段,组织策划了为期三年的课外阅读活动:高一引导学生思考“我是谁”的问题,推荐阅读毛泽东、徐志摩、闻一多、舒婷、海子、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等诗人的生平简历和诗集,以及朱自清、李乐薇、史铁生、川端康成、马克思、马丁·路德·金、艾伯特·史怀哲等名家的生平简历和作品,让学生明确身份、归属、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高二引导学生思考“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推荐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名篇、唐诗宋词元曲供学生精读,让学生了解民族血脉、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高三引导学生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问题,读现实,谈理想,讲未来,明追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书籍。我们期望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文化涵养和精神品格,为学生的生命打好底色。

一、解疑释惑,以文本疑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之所以阅读量少,很大原因是因为不知道该读哪些书以及不知道为什么读,所以阅读兴趣不高。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材越来越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和选材丰富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教材文本,特别是面对来自异域的和不同文化形态的文本时,会产生很多疑惑。在高一阶段,我们立足教材文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文本疑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延伸阅读来解疑释惑。在教学中,我们重新整合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篇目供其鉴赏。譬如,高一教材(大纲版,下同)选入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艾伯特·史怀哲博士的《敬畏生命》和美国黑人民权活动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以及阅读积累有限,学生对这些文本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存在很多困惑,我们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了整理,并设计了如下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1.马丁·路德·金一方面说“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另一方面却反对“暴力行动”,这两方面是如何协调起来的?

2.阅读《圣经》片段(由教师提供),说说耶稣对暴力的看法如何?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3.马丁·路德·金从谁那里汲取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思想?他的思想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们面对的恶势力是像希特勒那样的以毁灭为乐(无差别地消灭犹太人)的人,我们能否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使之屈服?

4.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片段(由教师提供),说说尼采对“上帝之死”和“超人”的看法,你觉得他的看法有没有道理?与马丁·路德·金相比,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

5.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权利、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观都基于平等的观念。你觉得人与人是生而平等的吗?课后可以组织辩论会:正方——人与人生而平等;反方——人与人生而不平等。

6.尊重生命包括尊重杀人犯的生命吗?

为解答以上问题,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作者艾伯特·史怀哲、马丁·路德·金、朋霍费尔、尼采等,并且阅读相关经典片段,如《圣经》(和合本)之《出埃及记》第20章2—17节,“《马太福音》5—9章”;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第一节、第二节;《马丁·路德·金自传》;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2—3节;高一上册语文读本的《林肯演讲词两篇》、约翰·格里芬的《假如我是“黑人”》、马丁·路德·金的《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贡纳贾恩的《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等作品。此外,我们还利用周六下午举办年级读书会,凡是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阅读交流;在读书会上,我们还设置了辩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运用阅读所得的知识进行辩论。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些问题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不是显得繁难?刚开始我们也犹豫不决,但大胆尝试之后我们发现,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理解和思辨能力均不能低估。在辩论环节,学生都能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思接中外,流畅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且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和软肋进行反驳,气氛相当热烈,效果出乎意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也由此获得提升。

二、整合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吸收中外文化精髓

高二年级,我们的年级读书会变成了班级阅读课,由每班的语文教师以主题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阅读中外文化经典,深入吸收中外文化精髓。例如,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分布在各册教材中,我们对这些文本进行了整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集结起来,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相关作品,并且学会从课本迁移,用经典文化知识去解答现实中的问题。以下是教师整合后设计的问题和辩论主题:

1.孔子的治国理念是怎样的?这种治国理念有没有现代意义?你认不认同这种治国理念?设计辩论题:是贫穷但平等比较好,还是富裕但有些不平等比较好?

2.“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孟子为什么认为与“利”相比“义”更重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有没有空想的成分?孟子的社会理想有没有现实意义?设计辩论题:人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

3.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看法有什么依据?

4.庄子的“无为而治”有没有现代价值?这是有积极意义还是完全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你觉得政府的管理应该面面俱到还是有所侧重?你觉得无政府主义思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5.墨子对战争的看法与《庄子胠箧》中的观点有无相同点?

6.韩非子对“仁义”的驳斥基于什么出发点?他的法家思想与当今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与此同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高中语文读本中的相关篇目《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性恶篇》《庄子逍遥游》《庄子胠箧》《韩非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以上问题。课后,我们还设计了“读经典,学做人”作文比赛,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阅读学生感情充沛、文采飞扬的习作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将这些经典自如地运用于写作,还学会了运用经典文化知识反观现实中的问题,思想更成熟、思维更严密了。

除了诸子百家散文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史记》中的英雄赞歌”“隐士文化”“走进西方文化(希腊神话故事、外国历史故事、西方文化常识、西方名人故事)”“唐宋之旅”“元曲风情”等阅读主题,根据这些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有课前三分钟诗歌鉴赏(或名作名篇介绍、演讲等)、周一时事播报新闻点评、“竹溪”人文讲堂、影视评论、假期研究性学习活动、读书讨论会(辩论会)、读书沙龙等。我们还在教室里开设阅读专柜专栏,按主题介绍相关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避免了学生读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和经验;让学生订阅优秀的报刊,涵养阅读习惯和兴趣等。在这一学年里,学生饱尝了中外文化大餐。

三、结合高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和阅读实用性文本

高三复习阶段,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力,让学生保持阅读激情呢?我们结合高三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在巩固名篇名句的同时,更多关注时事热点和阅读实用性文本,从而为高考作文积累大量素材。

整个高三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背诵名篇名句;师生在课堂上一起鉴赏和品味散文名作;在作文讲评课上评价和品读学生佳作;在作文片段训练课上整合时事材料;利用班会课播放《焦点访谈》《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女人天下》《开讲啦》《百家讲坛》《超级演说家》等电视节目和奥斯卡获奖影片,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名人故事,并阅读相关的名人传记、中外文学名著,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利用学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契机,推荐学生阅读《美国种族简史》《自由在高处》《带一本书到巴黎》《蒋勋说红楼梦》《目送》《看见》《中国人的智慧》《记得几个字》《人性的弱点》《正能量》等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介绍学习方法和调试备考心理的书籍,如《巧学助我上清华》《高考其实很简单》《内心强大的力量——淡定》《王金战教你玩转数学——数学是怎样学好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全球通史》等;为学生订阅有助于了解时事的报刊等。

我们还利用教师的影响力,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渗透、影响并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敦促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应考和备考。一是充分利用名作中的名句激励学生。例如,给没有心志的学生如下评语:“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她就会百倍地付出努力,她就会有一个宁静的核心,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她而言就成了无关之物,她只会风雨兼程地行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漂亮的女孩,你想要什么呢?你的风帆才刚刚拉起,还没有经过风浪的洗礼,为何让它早早停泊呢?已经拉起的风帆,就不要让它停泊,去接受风雨的洗礼吧!”给随性、自负的学生如下评语:“你知道吗?时间是生命的长度,视野是生命的宽度,理想是生命的高度,知识是生命的密度。做厚的生命犹如秋天的硕果和陈年的美酒,立有根基,行有能量,飞有翅膀。这就是我对你的期待,也是我对你的随性、自负、无礼耿耿于怀的原因。你不是一个站在城站路上的铁一人,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二是利用阅读团队的互助力,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氛围。如组织学生利用早读5分钟进行励志演讲,在高考倒计时期间按学号撰写自己的励志名言等。

通过三年的阅读训练,我们的学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品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待社会和自我趋向平和、理性,对报考志愿的专业有了本质的认识,为走向专业生活奠定了基础。高考结束后,我们还推荐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了解民主社会)、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了解全球化)、卡德里的《审判为何不公正》(了解西方审判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龙应台的《野火集》(学习做现代公民)等供学生阅读,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参考。教育家蔡元培有言:“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相信,阅读已经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道德和文化的种子,点燃了学生的梦想,他们的未来必将绚烂多彩!

(注:本文为贺艳萍特级教师工作坊的阶段性研修成果,该项研究获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玉秋、柳州市教科所书记覃方确和副所长马国军等专家的指导,工作坊成员刘凤芝、秦晓娟、韦红萍、齐燕、孙槐、郭芳、任明力、郑婧文、唐勇、李先萍等均参与了该项研究。)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路德马丁文本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神笔马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维马丁的诗
马丁·路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