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写出“个性作文”

2014-10-27 19:49欧金昌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

欧金昌

商德远从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已有28年。从教以来,他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法,提出了“构建个性化课堂”的观点,尤其是在作文教学方面,坚持走个性化的教学路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山东省小语会理事长、特级教师李家栋先生这样评价他的作文教学:“商德远的作文教学理念新,研究深,形式活,有实效,功底厚,突出了作文的个性化,已形成作文教学的鲜明特色,值得学习与推广……”

前提: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商德远认为,小学生的“个性作文”是指文文相异,表达出色,各具特色,其突出特征是真实、自主、创新、个性。而要让学生的作文创作走向个性化,前提是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商德远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大胆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他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体验,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抒写真情,自由表达,写出个性。

在培养学生生活体验能力的初期,商德远主张自由体验,不提写作要求,只提体验要求。例如,春天来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看、听、闻、尝、触,感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随后,他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畅谈春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春天来了,路边的树木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说春天来了,能听到公园池塘里的蛙声;有的说春天来了,到处都弥漫着花香;有的说春天来了,新上市的蔬菜特别脆甜;有的说春天来了,公园里的泥土变松软了……很显然,学生们已经调动了身体感官,对春天有了初步的体验。

商德远说,体验,就一定与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分不开。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物,都习惯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感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变成生活的有心人。

在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感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后,商德远开始逐渐加大“体验”的难度:在观察、感知生活具体事物的基础上,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是以“春天来了”为例,学生初步懂得运用身体的感官感知春天后,那么就该深入了解“为什么树木在春天冒新芽”“为什么春天泥土会变得松软”……带着问题,学生们或者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向家长、老师请教,寻找各自的答案。商德远同样会安排适当的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明白了是气温回暖催发了新芽,有的学生查阅到是空气湿润使得泥土变松软……这样的引导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还使得他们的生活体验由表及里,印象深刻。

这种花费大量精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做法,在作文教学中是否“多此一举”或“喧宾夺主”呢?对此,商德远认为,作文的情感和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才是写作的真正源泉。让作文回归生活,既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能为“如何写”奠定基础,不但能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求知、热爱生活的情感,凸显了作文的生活化和个性化。这样的体验,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商德远说,当学生已经学会自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后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学生都会有材料可写,有情感可抒发,而且各人的感知不尽相同,表达各有特色,这就为个性化作文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的良好表达奠定了基础。

基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商德远认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写好“个性作文”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好的生活体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体验写下来,这就是最好的语言训练。

商德远善于激趣,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一步一步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节名为《圣诞节的礼物》的作文课上,他带来了一份装在圣诞袜里的神秘礼物,让学生先观察,看外形,“猜一猜是什么”。商德远尤其强调,要写出“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致,经过观察后,纷纷动笔。由于这个礼物切合学生的期望,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的表达可谓“妙笔生花”,试看小徐同学的一个片段:

我一边观察一边饶有兴趣地猜测着,里面到底会是什么呢?是玩具?是学习用品?还是糖果?如果里面是糖的话,袜子里为什么看起来和没有东西一样?我心里猜测着,又一一把自己的猜测否定了。“应该是很小的东西吧?”我自言自语着。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竞猜,可都被一脸神秘的商老师否定了。真是神秘莫测啊!到底会是什么呢?

猜不对,那么再摸一摸。学生们轮流触摸了这个神秘的礼物后,更是一头雾水,小李同学这样写道:

摸了之后,我更是否定了自己前面的答案。我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真神秘啊!看到大家有的在议论纷纷,有的在低头冥想,有的却一脸茫然,我敢肯定,应该没人能猜对……

还是没猜对——但学生的表达却尽显个性,有的写别人,有的写自己,有的写全局,还有的写老师,绝无雷同。下一步,商德远打开袜子,原来,礼物是一个U盘!打开小小的U盘会看到什么呢?教室里的多媒体很快播放了U盘里的电子相册:《我们成长的足迹》——回顾学生五年级的校园生活和精彩瞬间。学生们一片哗然,直呼老师“真用心”。

谜底揭晓了,学生们又该如何表述出来呢?其实,学生们能写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这样的感受太独特了”(某学生话语),请看刘家序同学在展示作文时的精彩片断:

大家充满期待地望着老师把U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只见眼前展现的是一棵长在乳白色雪地里的圣诞树!圣诞树枝叶翠绿,上面挂着五花八门的装饰物品——照片。紧接着,《永远的画面》的优美歌声轻快地响起,那记录我们快乐成长的照片一张张地映入我的眼帘: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地瓜、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颊、一个个正在比赛的小队……接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跃入我的视线——竟是我们大摇绳比赛的画面!望着不断跃入绳中的同学,往事又浮现在眼前:为了比赛,大家不顾寒冷,每天早晨早到校进行团队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在级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狂喜地相拥在一起……视屏最后出现了老师对我们衷心的祝福:请同学们记住快乐的生活,总结经验接受教训,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永远向前,正如《永远的画面》所唱的那样:“寒冬已过,还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谢……”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圣诞礼物了!此时,我望着商老师,见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神态,也许他是熬夜才为我们做好的圣诞礼物吧……

商德远在总结这一节课时说,以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题材为话题,教学时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真情的欲望,让他们讲真话、抒真情,系统训练学生观察、取材、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就在这种观察、思考、构思和表达的训练中,个性化作文也就“呼之欲出”了。

手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综观商德远的作文教学,可以发现他对传统课堂的改革是明显的。商德远认为,小学阶段主要应写好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记实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写前指导→范文引领→学生习作→教师讲评”,想象作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命题→方法指导→范文引领→学生习作→教师讲评”。

对于以上两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商德远认为它们的弊端较大。他指出,以上两种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从教育思想上看,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指导过程看,是从形式指导入手,体现的是从目的到动机的指导规律,不符合写作心理学的指导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命题并指导写作,没有从学生的写作实际需求出发,不能很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写作需要,极易造成作文的模式化,导致千篇一律,难以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为此,商德远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他把记实作文的教学模式改进为“快乐体验生活→学生自主命题→写前畅所欲言→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妙笔生花”,把想象作文教学模式改进为“走进生活→放飞想象→畅所欲言→妙笔生花”。

商德远说,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教学思想上看,体现的是以生为本,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过程来看,新模式是学生从体验生活入手,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个性化的体验,通过体验引发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情感,体现的是由动机到目的的写作指导规律,符合写作心理学的指导原则。最重要的是,新模式能在每个学生都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写作需求。

观察上文提到的几个作文教学例子,就能窥见商德远一直都在践行着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无论是让学生畅谈生活体验的课堂,还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都基本遵循这样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针对性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年来,商德远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大胆突破,改变了学生不愿写作、无内容可写、写不出个性、写作雷同化等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写作个性,构建了生本高效的个性化作文课堂,让学生体验到了个性写作的无限乐趣。

【人物小档案】商德远,中学高级教师,全国语文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拔尖人才,山东省小小说协会理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青岛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新生入学指南》,参编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等近二十部。在国家、省级的近二十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