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2014-10-27 03:30董欣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董欣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差异性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论,它全面地体现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分层教学已成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措施

一、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 学生素质不均衡,数学成绩悬殊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中职院校的生源素质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校教师面对的是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存在较大差异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悬殊,90分以上的有,几分的也有,30分左右的占大部分。数学知识本身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怯而止步

(二)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情况不协调

同时一个老师,如果讲多了,讲深了,基础好点的学生听得兴趣十足,基础稍差的学生却听不懂了;老师只好讲细些,讲慢些,差生刚有点门,还不大懂时,好生等得急了,没事可做了。因此,要改变传统教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

二、分层次教学的萌芽

在上世界80年底末,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甩开“包袱”,轻装前进,分成好、中、差班,分班的依据是总分的排列顺序。虽然这种做法遭到指责、批评,但从现在的教学发展来看,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三、分层次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既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的差异,又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努力转化差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实效。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具体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思想,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针对不同群体所在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和自主学的机会。

有位著名的心里学家曾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并能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许多学生可获得同样的收获”。数学教学改革就是针对现今中职生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制定、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行分层次教学。

(一)学生分层次

《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指出:“在实施目标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班,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满着朝气和活力,会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既乐于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容易在共同活动中接受教育,相互诱发增强自我教育力量。在具体实践中,将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的这类学生划为A层,中等水平的划为B层,基础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划为C层。这三个层次由老师掌握调节,不排名次、不宣布等级,只宣布每组人员在学习及练习中的不同要求。并对每周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随时适当地调整其层次。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层次

在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教学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达到大纲要求。对于基础知识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允许他们进行高难度的练习。只有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练习题、作业题分层次

数学教学的近期效果是通过练习、作业反馈出来的。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C组学生吃不消,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C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A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 各半。如,在学习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后,设计了下面一组作业:第一组(A):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9,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二组(B):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1时,y=-3,当x=3时,y=5,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三组(C):已知一次函数y=kx+1,当x=5时,y=3,求k的值。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考核层次化

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C、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A层,而B、A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C、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五)分层次辅导,共同提高

“培优补差”,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辅导时,老师点拨A组同学,培养优等生,A组同学辅导B组同学,C组同学由B组同学辅导,A组也辅导C组同学,这样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目前,基本形成了“比”“学”“帮”“赶”的学习氛围。

四、数学课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

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教与学互相协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教学效果更好。同时,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递进”机制,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

特别是同一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勉励、互相尊重与信任,学生们能充分展示自我,形成自尊、自信、自立的健康状态。

另外,分层次教学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对学生心理、学生发展变化的研究,促使教师去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知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在中职数学应用过程中,师生教学相长,初显成效。不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学生层次分明,一些学生反而心理负担加重;有的教师感到工作量增加,有些力不从心等。中职数学分层次教学,任重而道远,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改进。

参考文献:

[1]刘华为.对一堂好课的几点拙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0).

[2]韦明理.“分层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1期.

[3]刘宝琴.“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4]赵丽娟.浅谈分层教学的体会[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12期.

[5]秦朝芳.浅谈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2008年03期.

[6] 王淑萍.淺析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3期.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