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4-10-27 03:30陈桂霞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应用小学语文

陈桂霞

摘 要:从有效教学理念入手,综合儿童心理发展在不同学段的特点和朗读教材的文本类型两个维度探讨朗读教学目标及教学注意,再次论释有效朗读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当对学生抱以积极的期望,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和领悟。教学相长,恰当的朗读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同样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应用

一、有效朗读教学

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教学情境中达到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感受力、加深阅读理解力、开发阅读探究力和创造力,达到培养语感、发展语言的教学效果。所以,判断朗读教学这一环节是否有效就是看其在合理的时间内学生朗读水平有无进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急功近利式的朗读教学是不可取的,朗读教学是一种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朗读水平的发展并不会因为一两节课的训练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指导方略

1.第一学段(1-2年级)。该阶段要求教师在组织朗读教学时要及时吸引儿童的注意,在安排朗读训练时尽量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明确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教师也可以多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具来辅助教学。比起抽象的词语表述,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情境更有利于提高第一学段学生朗读学习的有效性。

2.第二学段(3-4年级)。该阶段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适度的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控,为学生打造充分的独立思考和体验的空间。

3.第三学段(5-6年级)。这一学段的小学儿童的阅读兴趣发生了由课内到课外、由文艺作品到科普读物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重视这些变化,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的朗读体验上升为理性的逻辑思考,这时的朗读教学内容也应该更加广泛。

三、基于不同文本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1.诗歌类文本的有效朗读教学。诗歌朗读教学在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语感的培养和朗读的准确性,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与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用情感感染学生,加强体验学习;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朗读方式交替,发挥教师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第二、三学段的小学生在认识水平、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较快,理解能力提高,应适当留给学生自主理解和发挥的空间。与此同时,一些朗读技巧的传授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朗读效果。

2.叙事类文本的有效朗读教学。第一学段中的叙事类文本大多内容简单、短小精悍,其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十分易于被儿童接受和欣赏。第二学段出现的叙事类文体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学段的课文通常因事明理,以事感人,节奏简朴。第三学段的课文在语言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了很大的深人,随着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朗读教学应与课文的精讲相结合,逐渐用理性的逻辑思考和思想情感的体验替代华丽的朗读形式,使学生在继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3.说明类文本的有效朗读教学。说明类的文本行文一般有一定的逻辑,语言简明准确,语气中肯。这类课文或描述事物或说明科学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记叙类作品不同,在进行这类课文的朗读教学时,不仅要体会和学习说明文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也要关注语言的表达,情感要朴实,语气要自然。

4.童话、寓言的有效朗读教学。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具有超现实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教师的范读帮助儿童把握语感,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人情人境地读,指导学生尽量使用口语一般的语气,亲切自然的态度,必要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寓言是一种寄托深刻含义的简短的故事,巧用比喻的艺术,结构单纯紧凑,突出明确的寓意,供儿童领会,提高该类文本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力求从寓言的语言特点、形象特点和隐藏的寓意三点出发,通过范读,引导学生体会寓言形象化的语言,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性格鲜明的形象,从而发现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受到教育。

四、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朗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大到一个学年,小到一节课,朗读教学的目标应当分层递进,根据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小学生应达到的朗读水平划分教学目标的层次,有效的朗读教学就是要做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获得不低于标准水平的发展。有效的朗读教学还要对于不同能力层面的学生制定出适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朗读目标。

2.朗读教学材料的处理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有针对性,首先就要区别对待不同形式的文本,第一学段的朗读教学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韵律感强,想象丰富,生动有趣,而第二、三学段的朗读教学内容则更多地体现了语言的人文性、工具性和科学性,因此,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匹配的教学资源是应当有所差别的,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不同文体的特点对朗读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对朗读教材的有针对性处理,可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促使课堂中朗读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3.朗读教学行为的选择要有适应性。朗读教学行为的选择以及朗读形式的编排应以人为本,适应教学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现实的朗读教学实践中,需要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转变教学策略,灵活选择适宜的朗读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和适度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借助声音和图像的展示使学生较快地进人情境,促进朗读体验的生成。

4.朗读教学评价要体现多元化与激励性

实现朗读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从朗读教学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三个方面的多元化来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首先要一改往日只有教师对学生作出单向评价的现象,促进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其次要逐渐提高质性评价在朗读教学评价方式中的比重,对学生的朗读行为进行积极描述,少用判断性质的语言,多肯定学生的努力或进步,不要只把目光停留在结果上。

参考文献:

[1]哀振国.当代教育学[M].第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67.

[2]崔允沸.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65.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应用小学语文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