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蝶鞍综合征合并双眼视神经萎缩验案1例

2014-11-26 11:10郭岩松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视盘右眼视神经

孙 河 郭岩松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1级中医五官科学硕士研究生

患者郑某,女性,57岁,退休,患者因双眼视物模糊,左眼视力渐降4年余,右眼视力渐降2个月余,于2012年10月4日经我院门诊眼科常规检查以“双眼视神经萎缩”收入院。患者10年间先后3次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甲状腺结节、囊肿病史6年;月经初潮13岁,行经7 d,经期量多,月经周期21 d,25岁与一健康男子结婚,育有1子,45岁因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量过多、月经持续时间长就诊,经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子宫肌瘤术”。曾查垂体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常规检查,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 160 cm,体重 55 kg,耳鼻喉检查无异常。双眼无突出。视力:右眼0.25,左眼0.12,眼压右眼 13 mmHg,左眼 16 mmHg,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欠灵敏,双眼晶状体密度增高,双眼视盘色淡,C/D≈0.5,静脉走形迂曲,后极部视网膜轻度水肿,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右眼视盘颞侧可见点、片状黄白色渗出(图1)。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呈不规则管状视野,在管状视野中心区有不规则点片状暗点,左眼颞侧视野缺损范围呈垂直状(图2)。右眼平均光敏感度(MS):11.7dB,平均缺损(MD):14.9 dB,左眼 MS:12.3 dB,MD:14.3 dB。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60’方格,右眼P100潜伏期延迟,左眼波形未引出;15’方格,右眼P100潜伏期延迟,左眼波形未引出。鞍区(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垂体形态显示欠佳,垂体窝增大,其内充满液样信号影,垂体受压变扁位于鞍底,垂体柄深入其内,鞍底未见明显下陷,视交叉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考虑空泡蝶鞍(图3A)。血常规:淋巴细胞数 1.19×109L-1,平均血小板体积 11.2 fL,血小板分布宽度14.4 fL,大型血小板比率34.4%。甲状腺功能五项:正常。血脂:载脂蛋白A 1.8g/L。心电图:PR间期略缩短,ST段压低。胸部正位片:双肺纹理增强。中医四诊:双眼视物昏蒙,偶有头痛,平素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入院诊断:中医:青盲,气血两虚证;西医:空蝶鞍综合征合并双眼视神经萎缩。

治疗方法:(1)中药煎剂。治则为通窍明目、补益气血,以通窍明目汤和八珍汤为主方加减:黄芪20 g、当归 15 g、茯苓 20 g、白术 20 g、熟地黄 15 g、石菖蒲20 g、女贞子 20 g、旱莲草 15 g、麦冬 15 g、升麻 5 g、肉桂 5 g、全蝎 15 g、党参 15 g、枸杞子 20 g、覆盆子20 g,水煎 300 ml,早晚温服。(2)针灸治疗。 取球后、承泣、太阳、攒竹、瞳子髎、丝竹空、以及“窍明穴”(枕骨粗隆上0.5 cm为下界,向上、左、右各2 cm的区域)〔1〕。(3)静脉输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80 mg、辅酶A 100 IU、肌苷注射液0.1 g,每日1次。1周后患者视力,右眼0.3-1,左眼0.2,头痛、畏寒肢冷消失,睡眠欠佳。辨证为气血不足、心肾不交,原方减石菖蒲、肉桂、全蝎,加百合20 g、制远志20 g、夜交藤20 g,以交通心肾。

患者经治疗28 d后双眼视力逐渐提高,右眼:0.4,左眼:0.25,右眼底黄白色渗出减少,出院。患者因经济原因拒查复查视野、视觉诱发电位,2013年4月复查鞍区(垂体)MRI,与2012年10月结果无明显差别(图 3B)。

讨论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是指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2〕,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ESS多无明显病因,可能与脑脊液压力过大的长期作用、鞍内囊肿、垂体病变以及内分泌功能异常等有关。继发性ESS由垂体及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所引起。本例患者无颅脑手术及放射治疗史,应属原发性。

ESS主要以中老年肥胖妇女多见〔3〕,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部分患者会伴有内分泌紊乱、颅内压增高以及脑脊液鼻溢,而空蝶鞍垂体受压较轻者可无明显症状。ESS的视野损害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半视野、中心暗点或象限视野,以及双颞侧视野缺损〔4〕,或者近似青光眼患者的视野表现〔5〕。部分原发性ESS患者会出现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颅内压升高的表现〔6〕,垂体视交叉受压,导致轴浆流的缓慢,随之发生视盘水肿,长期的视神经受压、视盘水肿、轴浆流缓慢使视神经得不到营养致视神经萎缩。ESS大多无内分泌紊乱症状,但有少数患者有全部或部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且症状轻微〔7〕。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高泌乳素血症、下丘脑功能紊乱,还可出现尿崩症以及腺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8〕。垂体柄移位可致下丘脑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和抗利尿激素(ADH)的释放减少,而高泌乳素血症以及尿崩症均有垂体柄移位的影像表现。腺垂体功能减退是由垂体受脑脊液压迫所导致的〔3〕。本例患者为57岁女性,属标准体重,临床症状以视功能障碍为主,双眼视力下降,视野向心性缩小,PVEP潜伏期延迟或没有波形。眼底见视盘色淡,未见水肿,呈萎缩表现。结合病史,左眼发病在先,右眼为新发病眼。

ESS诊断主要依据鞍区MRI检查,其MRI表现为鞍体受压扁平,位于鞍底,鞍内充满脑脊液信号,垂体柄位于其中,矢状位呈弧线状,冠状位呈“锚”形。CT对ESS的诊断能力不如MRI,虽然快速简便,但不易直接观察垂体组织并较难避免骨伪影的干扰,需要追加蝶鞍冠状位CT,疑难者可作脑池造影以确认〔9〕。对于ESS早期患者,由于MRI对垂体前叶受损程度的评估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将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方可确诊〔10〕。本例患者鞍区MRI可见垂体窝增大,垂体受压变扁位于鞍底,垂体柄深入其内,符合ESS的MRI特征表现。

ESS相关症状一般在垂体受压明显时才会出现,对于垂体受压较轻无临床表现者可定期复查,如症状严重可考虑行蝶鞍填充术。本例患者为ESS合并双眼视神经萎缩,我们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明目、补益气血中药及针刺治疗,28 d后双眼视力明显提高,随诊MRI未见明显变化。

[1]孙河,赵爽.针刺“窍明穴”(枕视皮质对应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8(4):257-259.

[2]沙松林.空泡蝶鞍综合征[M].//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6-1137.

[3]胡蜀红,张木勋.35例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3):306-308.

[4]王洪涛,李树宁,王宁利,等.空蝶鞍综合征眼部特征分析[J].眼科,2012,21(5):309-312.

[5]Beattie AM,Trope GE.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and field loss in primary empty sella syndrome[J].Can J Ophthalmol,1991,26(7):377-382.

[6]Guinto G,Del VR,Nishimura E,et al.Primary empty sella syndrome:the role of visual system herniation[J].Surg Neurol,2002,58(1):42-48.

[7]周燕英,李春平,庄小平.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及探讨性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02,10(2):174-176.

[8]Cacciari E,Zucchini S,Ambrosetto P et al.Empty sella in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ossible hypothalamic-pituitary disorder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4,78(3):767.

[9]郑祥武,吴恩福,郑景晨,等.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7(3):144.

[10]王家强,乔智红,刘光华,等.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8):946-949.

猜你喜欢
视盘右眼视神经
视盘水肿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视盘内出血伴视盘旁视网膜下出血1例
双胞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