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4-12-20 05:45谢玉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根型上肢颈椎病

谢玉超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外二科 新密 452370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的多发慢性疾病,中老年人群中常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颈椎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者常出现头晕、颈部僵直、疼痛,手指麻木,严重者可出现上肢无力或肌肉萎缩[1]。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由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5例,其中54例患者采取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X 线片、CT、MR)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以神经根受累为主,临床多表现为颈项部不适或疼痛、颈肩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等,体格检查可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阳性。X 线片显示,第2~7 颈椎病变,颈椎生理弯曲消失变直,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窄。颈椎CT检查可见1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等。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肢肌力下降。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26~79岁,平均(45.8±6.9)岁;病程28d~17a,平均(1.6±0.9)a;颈肩部疼痛并向左侧上肢放射者22例,颈肩部疼痛并向右侧上肢放射者20例,颈肩部疼痛并向双侧上肢放射者7例。观察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24~74岁,平均(44.8±6.3)岁;病程27d~16a,平均(1.4±0.8)a;颈肩部疼痛并向左侧上肢放射者24例,颈肩部疼痛并向右侧上肢放射者25例,颈肩部疼痛并向双侧上肢放射者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80岁以下;(2)无其他严重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3)患者四肢健全,无认知功能损害,能独立完成颈肩运动锻炼活动;(4)排除外伤、肩周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的上肢麻木者;(5)排除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妊娠、哺乳期患者;(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操作。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具体方法如下。(1)颈椎牵引:采用多功能牵引床,取坐位,四头带颅骨牵引,牵引角度为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倾10°~30°(根据病变节段而定),牵引质量5~15kg,首次为自身体质量的7%左右,适应后逐渐增加,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牵引时间30min/次,每周4次,8周为1个疗程。(2)运动疗效:患者取占位或坐位,依次进行如下运动:颈部前屈、后伸至最大幅度,持续5s→向左、右侧屈至最大范围,持续5s→向左、右旋转至最大范围,持续5s→上半身直立,耸肩至最高点,持续5s→双手交叉置于头后部,头颈用力向后伸,持续5 s→右手掌置于右颞部,头、手掌对抗,颈部用力向右侧屈,持续5s→左手掌置于左颞部,头、手掌对抗,颈部用力向左侧屈,持续5s。上述连贯动作持续10次为1组,每天做2组,每周锻炼5d,8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具体为取风池、阿是穴、风府、颈夹脊穴等,抽取复方当归注射液l mL 和维生素B120.5mg混匀,患者俯卧位,头自然垂于床面,充分暴露术区,常规消毒、铺巾,进针约1.5cm,缓慢提插至得气,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液。1次/2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医学会监制的VAS 卡,分值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强,表示颈椎功能越差。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包括躯体健康功能(P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总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和心理健康(MH)8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越好。疗效评定标准[3]:(1)治愈: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随访半年后无复发;(2)显效:疼痛、麻木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正常,能胜任轻体力劳动;(3)有效:疼痛、麻木症状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正常,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4)无效:疼痛症状无改善,颈部活动受限,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VA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VA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VAS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51 7.98±1.62 4.25±1.14观察组54 7.82±1.58 1.28±0.81

2.2 2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s)

表2 2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时间PF RP BP对照组 51 治疗前58.6±17.6 32.6±15.8 46.8±16.2治疗后 72.0±15.6 66.8±16.4 70.5±15.6观察组 54 治疗前 59.2±16.9 30.8±15.9 48.4±16.3治疗后86.9±14.2 80.7±16.4 84.6±16.0 GH VT SF RE MH 54.6±10.6 58.9±14.6 55.6±18.6 44.5±15.1 60.8±16.2 64.8±11.3 72.8±15.4 77.8±18.8 78.8±14.8 72.1±17.5 55.6±12.4 56.8±14.2 54.8±16.2 44.4±14.8 61.4±16.0 78.6±12.6 82.6±14.6 88.6±18.2 90.8±15.6 84.6±16.8

2.3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χ2=6.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病理改变过程,包括周围软组织、颈椎骨质结构与神经的病理改变,与颈部经脉痹阻、气血不畅、经脉失养有关[4]。临床上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4个类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组颈椎的椎间盘与周围组织退行性变或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佂,可表现为颈肩疼痛、颈椎活动受限、肌肉僵硬、上肢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其发病机制不明,有骨性学说、软组织学说、病变互因学说等,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的系列骨赘及骨嵴病变,以及髓核突出、椎间盘破裂等均可导致代偿失衡性症状[5]。由于颈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化,从而导致纤维环肿胀和髓核含水量下降,随后发生的是玻璃样变性变,最终导致颈椎间盘耐牵拉性能和耐压性能下降,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降低,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易引起椎体轻度滑脱和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和项韧带松弛变性等,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可对血管、脊神经和脊髓等产生压迫[6],从而表现为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运动疗法通过向各个方向的头颈部运动,放松颈部肌肉,牵伸颈部韧带,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活跃颈椎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和强度,改善颈椎稳定性。颈椎牵引也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恢复椎间隙,解除神经根受压,减轻充血、水肿,纠正椎小关节的紊乱状态,复位滑膜皱襞[7]。穴位注射除具有针刺作用外,所注射药物还可循经扩散,既可延续针刺的效能,又可增加药物的靶向作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维生素B12可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两者合用可发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紧张,加速组织代谢和修复,从而治疗颈椎病的效用。综上,颈椎牵引与运动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颈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1]王国基,王国军,杨翊翔,等.中老年人颈椎病运动疗法康复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64-565.

[2]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33,31(8):472-476.

[3]黄泰康.颈椎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11.

[4]吴发荣.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05-107;110.

[5]蒋国民.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J].陕西中医,2014,35(1):29-31.

[6]周春宇.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411-412.

[7]陈士烱,倪凌雁,邓爱华.针刺 牵引与超短波配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12-13 .

猜你喜欢
根型上肢颈椎病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