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生活、收藏及记忆

2015-01-04 02:31吴慈圣东
文学港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家具

吴慈 圣东

床:生活、收藏及记忆

吴慈 圣东

日常生活之用,除了房屋,最重要的是床。有的大床跟小屋一样大,且梁、柱、壁、廊、窗等皆一应俱全。故我有“家具小建筑,建筑大家具”之感悟。人的一生有一半是在床上度过,床无疑是恢复疲劳、休息养生的家具之首。正如李渔在他著名的《闲情偶寄》中所言:“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所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莫过此。”

宅有官宅,床有官床。官床者,即簪缨之家和望族不惜工本的精美之作。官床有七弯、九弯骨木嵌镶和朱金木雕床之分。俗称千工床。

普通的七弯架子床,需要有如下材料制作而成:260厘米×6厘米的两直杠和160厘米×6厘米的两横杠,这是最关键的大料,而且要直。上世纪70年代木料紧缺,尤其是床杠、棕棚梃子最为紧缺。那时有钱的渔民就到处买老眠床。而且专买死过人的床,这样就意味着出海捕鱼可以平安而归。此外是四床脚大料,还有长260厘米×6厘米两根弧形压杠和两块压板大料。还有是八根床柱、床肚枨与长短不等的其他枨档和盖顶两长四短的主要材料,以及做拷头的短料和床前屏、围屏的许多板料等。如做得考究,就要用上等的黄杨木,请雕花匠雕刻成各式吉子和花板等。黄杨有小叶和大叶之分,做吉子的都是前者,有“千年黄杨”之说,十分珍贵稀有,本人名之曰“四明金檀”!

吉子内容有凤戏牡丹、人物圆雕和其他山水人物和花卉图案、文字纹等,有条件还要备象牙若干。雕花是细心活,旷日费时。为此制作月洞式架子床工本之高、用时之久,以及许多黄杨吉子和象牙高嵌的精工细作,耐心精心地打磨,甚至可比琢玉,即使小康之家也为之咋舌。然后是漆匠,经“三砂三层三漆”晾干待满月,方算完工。这其中好羹好饭好酒好茶殷勤款待,自是不在话下,在工匠师傅面前,每个主人都成了仆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要你是工匠,俗称做手艺,那么娶媳妇,讨老婆都不成问题。俗话:“做泥匠挑,做木匠烧。”家里一做木匠,既添置了家具或修好了房屋,还可解决烧柴问题。

甬式架子床的这些制作过程和次序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今特将晚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1906)农历八月南吕月完工的一张小凉床的床账录于下:一是工钱。木匠李财皮花了80余工,负责雕花镶嵌的鄞邑人邬金生则花了85.2工,漆匠董文孝做了40.2工。三人合计205工,计大洋33元,饭钱以每工1角算,是20.5元。两

项相加是53.5元。二是材料费用。买本山树料8元,红木板加象牙骨片2.5元,黄娘树(黄杨)5毛钱,花型小栲并桂子在内2.2元;藤棚一张5元,漆和鱼胶3.5元。这样,做好这张高230厘米、长210厘米、宽145厘米的床,共让主人花掉了大洋72.2元(今普通大洋市价每枚约两三百元)。已知205工为72.2元大洋,那么千工床就大概需要350元大洋。此床账工匠无意中写在床屏里侧,今天已成了极宝贵的文献资料,也让我们记住了当时李财皮、邬金生、董文孝等令人敬重的工匠名字。上世纪40年代晚,一元银洋可买150斤大米。可知72元大洋不是小数目了,350元大洋更令人“望洋兴叹”了。甬式家具的工账记载极其少见,弥足珍贵。不妨将当代千工床的价格推算一下:所谓千工床即三个工匠做一年,共计10800工,以今天细木巧匠以5000元月薪计,年薪为6万元,三个工匠一年工薪则为18万元整。当然最高级的千工床还不止千工。加上材料(倘是传世红木)和副料,还有饭钱加误工费,大概也要十多万元,这样粗算已达三十多万元。如用珍贵的小叶紫檀或海南黄檀、黄花梨制造,那就会让人咋舌了。因此传世的精美千工床之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发现!

再说一下明清甬式床的特点。明式架子床总体上是简洁明快光素,而清式床则雕饰繁复至不计工本。清代床杠的做法是拷牢,不能轻易拆开;明代床杠是组合,或称横拼,横床杠可以轻易拉出,便于全床脱卸。还有架子床的床柱明式为六根,而清代为八根。工匠制作床,不管明式还是清式一律不用钉子,同时连胶水(多用鱼胶制成)也不用。明式代表作有全圆技艺的架子床,是铁床的老祖宗。还有扇形屏架子床,即床前屏不是月洞式而是呈折扇式,传世品较罕见。清中早期多三屏架子床,这是月洞式架子床的前身,所谓三屏即床前屏上部用三块红木或白木制成,由清雕和稍后的黄杨、象牙高嵌等式样出现。值得一提的是黑漆添红架子床,红仅仅是点缀,黑似占99%,这是传统之色。沉静大方的黑漆与稍后的荸荠色为我国古代家具的主色,为闺女未嫁时、儿郎未婚时的家具之色。吉庆吉祥的朱金木雕的红妆家具是婚嫁后的家具。

吴江泾上世纪70年代婚龄青年,可在生产队分到2000斤木荷树。当年做婚床大部分是木荷,少量是做床脚的梓树。木荷细洁不变形而梓树不易霉烂,是当地上等的制床木材。“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梓树寓意有子有文。因为过去文字雕版皆选梓树而为之,“排版印刷”被称为“付梓”。做解(锯)匠既是力气活也是细心活。“拉锯,送锯(用顺力推)你来我去”不能出线,否则要伤料,受到木匠的责备。随着时日的推延,不知不觉2000多斤树被分解成了床料,堆在天井里像一座塔,任风吹雨打——只有经过“三冬两夏”风雨的洗礼,才可以开工制作,制成的床才牢固耐久。

做过农民背过树,背树要翻山越岭,尤其是背着重树上高坡的时候,那是要使出吃奶的力气;下坡也不易,当一脚起步,另一只脚就得支住全部重量,此时膝关节就“骨骨”地发抖!一次两人抬大树,雨后山坡滑,不慎一个“通关跌”大树重重地压在身上,幸无大碍,农民有“高山‘白树’变买价”之说。做过解匠、叠过床木料的人,才知道夏天的宝贵,床之来之不易。那年炎夏,木料被拆开来暴晒,原本洁白的木荷其时已变得黑不溜秋,晒干后的声音叮咚作响,与原本的卜卜之音相异。请师傅要付工钿,可当时农民贫困,几次欲行又止。虽然家中有两个响当当的全劳力,但生产队所得的报酬毛收入总共才四百元左右,当时七口人,还不够生活。做七弯月洞式架子床根本就是奢望……吴江泾村有许多官宅,多是武举人在京“大挑兵部”选中,领旨守府,保卫海疆和忠义乡安宁的武略骑尉府第,但官床已罕见,估计是在艰难岁月将官床甚至房屋也换成了生活。留下的多是被“文革”破坏得面目全非的残缺床……今在陈列馆也有残床收藏,从侧面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民间历来有“买床眠,眠床卖”的现象存在。

那时普通木工除了修老木屋和生产队老木犁之外,较为清闲,这样就出现了一有床料一有工的两需现象。“两求无不合之愿”,所以就有了做“赊工”的现实与可能。青年木工阿有本是做大木(修房屋)出身,对做细木经验尤其是“七弯大裁带”,尚需历练,这是最好商量的人选。

我就去请阿有,并热情鼓励说:制作中即使稍有差错也没有关系!就这样经过阿有月余时间的努力,一张全新的七弯架子床就初步形成了。虽然这是最简单的版本,但毕竟是当时最时髦的新床,只有婚龄青年才有资格拥有。木匠完工后,接下来是雕刻,那可全是工夫活,许多地方因缺乏黄杨木且费用也难以承受只好用镜子玻璃代替。但是床屏中间两只“倒挂狮子”民间有避邪和吉祥的意思,无论如何也不能免,只好硬着头皮请雕花匠来雕。漆匠更是免不了,就请了外地的漆师傅,热情伺候,全力协助。并赠送牛角(做刮刀用)等,最后弄得漆师傅不好意思只收了最低的工本费,舒缓了压力。至此一张普通简洁型传统架子床就横空出世了。接着选了一个吉日,办了两桌酒席邀请木、雕、漆三匠和徒弟以及平时帮工的朋友来搭新床,庆祝一番。所有费用都是靠我在沪帮佣的阿姆支持。

空荡荡的古宅因有了新床而带来了新气象。床是屋的中心,家的重点,文化的靓色,艺术的平台,人的依靠。新架子床应为多劳力殷实人家所有,而贫家竟然也拥有了!此后也真是鬼使神差,上海表兄郑华来观赏新床。观后立即召开家庭会议,客人刚刚还春光明媚的脸色,霎时多云转阴,没有具体结婚打算的我被狠狠批评一顿,他把我当成了城里只谈恋爱不结婚的“滑头码子”!保守和羞涩之心皆被骂光,使原本缓慢的生活节律加速加重而渐变成了铿锵之音。在这激烈振奋的音调下,思路得以改变,新娘进门了。新床因此变成了婚床,可婚后不仅陈年旧账未还,还添了一千元新债,那时的一千元,相似于现在的数万元。旧欠压力虽重,但不是自己经手。而这一千元新债可都是亲口所借,其中三百元必须婚后归还!除了卖床,别无他法。征得妻子同意,将新婚未满月的新床以三百元价格卖给了渔民。其时也只有桐照、栖凤的渔民才有力量购买新床。到手三百元钱,连夜还给了朋友,妻子连看也没看见……

靓丽的新床转眼不见了,找来两块木板权作替代,也就是“铺板”。再重新制作新床根本不可能。有人提议到城里去买张铁床,这倒是好办法。可铁床要凭结婚证只供应城里人,而且时常断货,所以这也是奢望。结婚床失去了,所幸还有一只三五牌台钟,这是靠母亲的面子亲戚才狠心拿出三十张华侨票在上海南京路七重天华侨商店购得。据说,三五牌台钟之所以如此紧张,也有做钟壳的木材紧缺之故。

一天得到喜讯:城里亲友已帮忙买到了铁床。铁床由大小圆钢管焊接而成,两边中心有一块约一平尺铁板,上面喷绘一只啼鸣的公鸡,意境可喜,自然倍加珍惜。始知甬式有铁器家具,而我外公郑崇燎竟是创始人(他在上世纪20年代是上海沪光铁工厂的老板,生产了一批高质量的铁床,今在家具陈列厅就有一张展出)。后来儿子就出生在这张铁床上。

1994年,我偶然在镇明路某巷内发现了一张红木拼攒如意纹绳纹高低床。床屏中心透雕如意纹,两边是拼攒回纹和螭龙纹,底下是一排精致大气的回纹,设计制作之精良和超前,人见人爱,可谓一绝。主人除了床之外还有红木橱、梳妆台,要买一起买,最低价五万。而当时买鄞州长丰的三室一厅房子才三万,可知红木家具之珍贵。怎么办?农民进城一无所有,买房的钱也是拼凑的。失而复得的东西才更珍贵,此床等非买不可!结果借了五分高利贷,终于心想事成。虽然是借钱买床,但毕竟有了红木床,这无疑是一次飞跃。2004年余秋雨先生寄赠《借我一生》大作,感慨系之,生命尚且是借,那还有什么能不借的东西?借资金也就不足为怪了。现在回想“借鸡生蛋”的路还是走对了。当时买长丰套房只有四百元一平方,而且还可欠账,我告诉了许多朋友快来赊房,可朋友都嫌长丰地段冷僻,不感兴趣。既然如此,我便自己多赊买了两套,后来转让,舒缓了收藏甬式家具捉襟见肘的压力。

观赏和使用红木艺术床的感觉真好,当我第一次看到此床就眼前一亮,连放床的老木屋也增辉添色,顿成艺术殿堂。所以买到后百看不厌,如饮琼浆。那位先生卖床后也得睡木板床,我就将自己新做的双人床连带棕绷送给了他,以表谢意。临书法,看,也是临的一种方法,所以欣赏藏品也是一种健身运动。故有拙文《甬式家具的健身文化》。

1992年初安家长丰后,因当时长丰尚是城

乡结合部,平时应酬不多,就有了读书的机会。读书的内容也从文学、历史、地理类转到了艺术类。如德国人艾克先生的《明代花梨木家具》、王世襄的《明式家具》、陈万里的《瓷器与浙江》、冯先铭主编的《中国瓷器》以及《桐荫论画》《清秘藏》《古玩指南》等。理论加上实践,为我后来的收藏和编著《古玩鉴别十八法》《阿姆》等奠定了基础。这些多是在床中炕几上进行的。炕几、凭几、茶几、花几、香几等都是家具中的雅品,让收藏者获益匪浅!

花梨木嵌镶的罗汉床的发现也值得骄傲。罗汉床是床中最罕见雅致的上品,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有载。“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苏东坡的妙联,更脍炙人口。还有请“床座”被忽视,能够享受被邀请到高雅的罗汉床上,坐而品茶的朋友,自是最高级别的礼遇。汉光武帝刘秀邀请宁波人严子陵同床而卧,严子陵还把“脚搁到皇帝的肚皮上”。这一搁搁出了刘秀“君轻民重礼贤下士”的千古佳话。这或许就是严子陵回报知音的奇妙方法!只可惜当时没有人提及床为何床,有待有心人以后来论证。“床座”是专指在罗汉床藤面上而坐,绝不是坐在睡觉的架子床上面,也不是在抽吸鸦片的“鸦片床”上面而坐。区分是看床腿的位置,后者不是四角落地,而是往里靠进一尺多,这也是桌和案的区别,腿往里靠的称“案”。罗汉床的发现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发现了就无论如何要设法买回来。这样自然增加了经济上的压力,事后回想“承受力”也是一种财富!本人搞收藏虽然缺钱所幸不缺精神,这是在艰难岁月当二十多年农民练出来的本事。只要有精神没钱可设法,没有精神有钱也将一事无成!

罗汉床床屏嵌镶非常雅秀,梅兰竹菊加蝴蝶和蜜蜂仿佛让人置身芳园,心旷神怡。而正屏岁朝图百博纹繁而不乱,给人以清雅吉祥又富丽的印象。此床和后来骨嵌文字纹双门橱配对,珠联璧合。文字纹双门橱有一对,一口橱纹的是唐诗,另一口橱纹的是陆游的诗,由张苍水用草体写成,诗云:“老向人间未拂衣,偷闲聊喜息尘机。丹枫断岸秋来早,淡日孤村客到稀。偶忆雪溪携鹤去,却从云肆买茶归。酒徒莫笑生涯别,久矣渊明悟昨飞。”此橱极其罕见,可称双绝。今宁波骨木嵌镶和朱金木雕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甬式家具整体已登“省非”之榜。有许多朋友见到嵌镶罗汉床和橱后,都提出要购买,不在乎价钱,我闻言笑而不答。因为它是天字号的藏品。

后来收藏的是红木月洞式架子床,其床之木材和做工之雅洁,亦可谓一绝。首先从床脚说起,人有抬头仰望的习惯,如参观古宅必然抬头仰视牛腿、梁椽。而农民出身的我在看物时则每每下视,大概是见惯了庄稼生长在地上的缘故吧。其实最能体现古宅年代的是柱础,如明代的柱础多呈纱帽形,即中间有高凸的圈,又像老灶的“铁汤罐”,俗称汤罐形。床也一样,不管是虎头脚,象鼻脚、狮子脚、鹅头脚、香蕉脚、灵芝脚、鳌鱼脚等,床脚最能体现一个工匠的技术水平和文化档次及制作年代。虎头脚造型之美,是床脚中最优秀的,它柔中带刚,刚劲有力,因它的造型优秀,床的其他部位就几乎可以免检了。看围屏,也是看床的一个门道。床屏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既要美观又要牢固。牢固要材质好,面板不裂;美观要耐看,要做工好。该床围屏的材质是精良的老花梨,为花梨木中精品。框子皆以高难度的凹槽和倭角制成,棋高一着。大家都说“紫檀工”,紫檀工必然雕刻精良,但雕刻是雕花师傅的技术,非木匠的手艺。工匠即细木工匠的最高手艺则是拼攒和刨凹槽及凸线。此床围屏无论材质和做工堪称一绝,并无半丝裂纹,美不胜收。前屏“和合中正”,即前屏左右对称之下屏为整块红木镂雕,这是一幅立体的国画,苍劲古朴,古色古香应为清中晚期之物。多数下屏皆为“和合二仙”。此床除了拼攒的回纹之外,配镶有黄杨吉子,上屏是红木面板加数道凸纹,光素亮丽。此床无疑是甬式家具不可多得的精品。列为头字号藏品当之无愧。

有了这三床以后,收藏床的念头一发而不可收拾。都说没有钱怎么搞收藏,那么除了精神和承受力之外,还要有超前眼光,所以超前眼光也是财富。接下来收藏的清中期的红木面人物纹踏步床,人物浮雕皆是戏曲故事,主题是状元及第和郭子仪拜寿吉庆内容。踏步前廊放有小橱茶桌

灯箱之类,另一端放有一把座椅,椅座下放着马桶箱,吃喝拉撒皆可在床内解决。另外在床的里屏放置搁板,搁板两端配有抽屉,搁板上可放置书籍等物件。冬日寒夜,床中坐读,别有意境。此床象牙人物纹已呈黄红色,应是清中期偏早之物,是甬式家具的代表之作。“家具小建筑,建筑大家具”之悟即从此床始。

之后又收藏到清中期满雕人物纹和罕见的回纹镶吉子全围屏红妆踏步床,床柱有联云:“兰浥瑶土花并蒂,香凝金尾桂联芳。”下面是浮雕花篮垂中国结以及“磬”和“双鱼”,双鱼吉庆意境明快。两旁前窗又透雕了各四串中国结嵌镶在蝶形回纹中,正屏和边屏皆满工的人物纹,氛围热烈,诉说着各自喜庆的故事。此床全围屏,气势之大,围屏透雕吉子之多,浮雕人物场面之热烈甚为少见。顶盖是用燕尾榫的横梁和直梁组合,与屋顶之梁如出一辙。奇特之处不用棕绷,改用较粗的枨档,每根枨档有等距离的长方孔,用以穿竹爿替代棕绷,竹爿上面就铺垫稻草。如此精美的浮雕人物纹的踏步床,竟使用返朴归真的竹材和稻草另有寓意。竹子有虚心劲节之意,而稻草不仅仅是温暖,更与谷和饭相关。此外尚有更深层的民俗意义,昔日民间(包括富家)往往将其子女取名狗儿、猫儿的,希望容易养,而狗儿不是出生在草窝吗?这也就是弃棉垫而选稻草的良苦用心!

最后要介绍的吴江泾亚元府晚清月洞式架子床。它无疑也是一张精雕细嵌的官床,就拿前屏上方两根弧形的压杠来说,大多数压杠皆为光素,而此压杠则嵌出了数百个连绵精致的葫芦,葫芦者福禄也;葫芦者瓜果也,即瓜瓞绵绵之意。光是数百个小葫芦已让人惊叹,那么屏面红木板象牙高嵌郭子仪拜寿和信使送捷报喜庆吉祥的画面,令人感动,即使缺乏艺术眼光的人都会啧啧称奇。罕见的象牙高嵌人物纹大大地提升了官床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形象。就是平嵌折枝梅花和飞舞的凤鸟也让人赞不绝口,因平嵌有平嵌的难度,刻线条需毫厘不差,一气呵成!而众多黄杨木人物吉子和人物插件更是锦上添花的亮色。细观此床的凤戏牡丹吉子既大气又雅致,令人神往。远看整床造型似灯笼,充满喜庆顺畅的祥瑞之气。而上屏垂下瓜果纹透雕无疑呈现繁荣富丽和兴旺的气象;而下部和合中正为整块白杨实木镂雕的人物纹,眉宇间洋溢着喜气,令见者心旷神怡。全床采用红木、黄杨木、白木、花梨、乌木五种木材,五种木材而分成五种色差,体现了木(墨)分五色的国画效果,也寓意五树(世)其昌的庆贺与祝福。光素围屏的上部平嵌双龙呈祥,又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此繁复精致的制作水平,在现代化的木工设备帮助下,从选料、设计到制作完成,数位工匠也需要一年半载,更何况是在百年之前的清代。

甬式家具收藏品中有关床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因为渠道和财力的不足,失之交臂的遗憾也在所难免。所谓有失必有得,在收藏过程中得到了几位贵人的帮助,特别是杨伟如和周世春等诸位先生的鼎力相助……

要读懂床,首先要了解床,热爱床,更要熟知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要读懂床,也要有失去床的无奈,得到床的喜悦,更要有人生艰难的历练!有失才有得,有艰苦才有甘甜;要读懂床,必须要制造过床,知道良材之难觅,能工巧匠之不易得,制作工本之昂贵!床是民间艺术的集大成者,床也是地方综合文化之载体,人文文化之平台!个中慈孝文化、吉祥文化、胎幼教文化、本草文化、农耕文化、卯榫文化、漆文化等等将全部在甬式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床者,赏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古今“善本”、雅俗共赏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家具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编织盛夏
家具多,合理摆放更整洁
家里摆放有讲究
家里摆放有讲究
家具设计·互动
慵懒一“夏”
家具
买房子,送家具
概念家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