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生存研究

2015-01-04 09:11李著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食管癌检查

李著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食道癌的主要方法是放射治疗[1],但是食管道恶性肿瘤中存在乏氧细胞,乏氧细胞对射线具有抗拒作用,这种细胞的抗拒作用会影响放射治疗的疗效。甘氨双唑钠是一种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作为乏氧细胞增敏剂,能提高放射治疗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放疗治疗和采用增加甘氨双唑配合放射治疗对食道癌的效果,分析其对食管癌放射疗法增敏作用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60例。患者入院期间均经过病理确诊。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1.2±1.4)岁;观察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9.6±3.7)岁,2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均为鳞癌,按照TNM分期;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入组标准 入组食管癌患者均经过病理学和细胞学确诊,除锁骨淋巴转移外,其他内附脏器均未发生癌细胞转移。患者均能够适应放射性治疗,存在能够测量的肿瘤病灶,身体条件、活动能力良好,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状,心电图测试正常[3]。

1.3 治疗方法[4]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放射基础治疗,治疗仪器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18 mV。放射剂量按照标准食管癌治疗方案,每周放疗5次,每次200 cGy,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上增加甘氨双唑钠,患者每次放疗前静脉滴注800 mg增敏剂甘氨双唑钠,观察1 h,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即开始接受放射治疗。每周配合使用3次,连续使用到放射治疗结束。

1.4 疗效观察指标[5]分别在放疗治疗1、2、4、7周后对患者进行胸部部CT检查,测定摄影图片中肿瘤大小、并记录数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放射治疗标准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恶化[6]。完全缓解:肿瘤病灶基本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超过或等于30%,至少维持4周。疾病稳定: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范围小于30%,或增大小于20%。恶化: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超过或等于20%,及其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出现新病变。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出院休养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预后情况。

1.5 不良反应 分别在放疗治疗前,放疗治疗过程中及放疗结束后3个阶段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做血常规检查,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情况,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当每升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小于4.0×10a个,同时丙氨酸转氨酶含量超过40 U[7],心电图检查呈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显示ST段异常改变,则表明甘氨双唑钠对患者具有毒副作用。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组患者均放射治疗7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后均定期进行CT检查测定肿瘤细胞大小来分析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在治疗7周后,总有效率为71.67%,CT检查肿瘤细胞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0例(16.67%),部分缓解患者33例(55.00%),病情稳定(肿瘤细胞不再生长,但也不缩小)患者15例(25.00%),肿瘤细胞继续发展恶化患者2例(3.33%);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其中肿瘤细胞完全缓解17例(28.33%),部分缓解患者37例(61.67%),病情稳定(肿瘤细胞不再生长,但也不缩小)患者5例(8.33%),肿瘤细胞继续发展恶化患者1例(1.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食管癌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观察 2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放射治疗结束后均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查白细胞数目变化、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做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以上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食管癌发生早期,采用放射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命5年以上甚至治愈,但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生存率仍然很低。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肿瘤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是肿瘤再次复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中含有大量乏氧细胞。乏氧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明显比正常有氧细胞低,同样放射剂量下,健康细胞损伤率大于肿瘤癌细胞,乏氧细胞不能被有效杀死,它能继续通过糖类无氧酵解获得能力,一旦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它能继续分裂生长,成为肿瘤复发的主要根源。研究表明采用增敏剂能够增加肿瘤细胞中乏氧细胞对摄像的敏感性,同时对其他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8]。增敏剂可以通过与受损肿瘤细胞分子上的电子结合,使其损伤固定而加速肿瘤细胞死亡,明显增强放射治疗效果,同时增敏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修复,特别是通过杀死乏氧细胞,阻止肿瘤细胞的潜在损伤修复功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度, 提高了射线对乏氧细胞的杀灭效果,提高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自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联合甘氨双唑钠增敏。连续用药三周,放射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血常规与不良反应状况。数据显示,对照组出现2例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出现1例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90%。2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放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例数。

综上所述,针对食管癌患者在实施常规放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甘氨双唑钠增敏,能够有效的增强肿瘤细胞的敏感度,从而使得射线治疗更为有效,及时减少患者病痛折磨,同时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1] 彭俊英,吴金通,沈芬,等.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23(5):164-165.

[2] 王明智,吴伟,吴刚,等.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63-65.

[3] 米登海,任维维,田金徽,等.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 Meta 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9):1122-1128.

[4] 罗和生,蒙建超,童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Meta 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4):223-227.

[5] 蔡述华,王捷忠,林建辉,等.甘氨双唑钠对老年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分析(附31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2):128-129.

[6] 钱宇,马建芬,曹博强,等.放疗增敏剂相关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48):79-82.

[7] 朱蓉,唐世芳,李彩云,等.甘氨双唑钠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学,2010,31(8):995-996.

[8] 黄其春.肿瘤内科治疗增敏剂的研究进展[J].内科,2011,6(5):486-488.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食管癌检查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Playjng with ch & sh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