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

2015-01-04 09:11万刚波
当代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硬化

万刚波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且重要的类型[1]。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的系统性疾病[2],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颈部动脉是动脉硬化最常发生的部位之一。如何有效地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主要任务。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其取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来婺源县人民医院治疗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治疗组,70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60~90岁,平均(78.4±8.4)岁。其中2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25例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14例高血压伴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同时选择同期70例健康体格检查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5~85岁,平均(76.4±6.1)岁。2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7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超进行检查,选择进口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调整探头频率为7.8 MHz[3]。取患者仰卧位,双肩垫枕,头向后仰稍偏向检查侧对侧,将颈部充分暴露,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部进行检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粥样斑块的形态、大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者的狭窄程度,观察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Vmean)变化[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斑块检出率比较 对照组70例患者中8例发生斑块,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70例患者中48例发生斑块,发生率为68.57%,观察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s,mm)

表1 2组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s,mm)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左颈内动脉 右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颈总动脉对照组 70 0.58±0.21 0.59±0.23 0.65±0.19 0.60±0.25观察组 70 0.89±0.24a 0.78±0.20a 0.90±0.14a 0.88±0.13a

2.3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EDV、PSV和Vmean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受试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cm/s)

表2 2组受试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s,cm/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EDV PSV Vmean对照组 70 21.41±4.41 58.51±8.12 33.51±5.45观察组 70 15.45±6.39a 46.68±9.45a 26.98±6.21a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一种疾病[6],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涉及周身及内脏器官,其中以大动脉主干拐弯、分叉处,特别是颈部颈总动脉分叉等部位发病率较高[7]。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内膜的涡流性损伤,造成血管壁发生僵硬,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8]。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较多,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9],其中以高血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概率较高,其所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如何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首要任务,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彩超检查已经成为临床使用较频繁的一种检查仪器。目前彩超已经作为检查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方法之一。因颈动脉位置表浅,采用彩超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等,所以临床医生一般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70例患者采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68.57%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3%(P<0.05),说明高血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较高。并且通过本研究还发现,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流速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EDV、PSV和Vmean也是引发动脉硬化的因素。另外由于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壁应力和剪切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易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形成斑块。所以对内-中膜增厚情况的密切观察,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超声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EDV、PSV和Vmean情况,对预防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彩超检查以其简便、无创、可重复、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受到患者的认可,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彩超诊断动脉硬化准确性高,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提供了准确依据,其诊断效果得到临床医生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罗雯媛,冯淼玲,钟洁愉,等.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30-32.

[2] 桑文凤,桑桂梅,赵习德.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药材,2014,37(2):356-358.

[3] 蔡云,张斌霞,王紫逸,等.血脉通颗粒治疗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肾阴亏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4,37(1):162-165.

[4] 施丽俊,徐荣,曾虹玲.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39-541.

[5] 董育卿.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22-323.

[6] 王惠萍,付桂玲,于小洪.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39-40.

[7] 蔡俊.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57-58.

[8] 梅秀荣,何金梅,田雪梅,等.高频彩超评价高血压病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应用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4(2):309-311.

[9] 康花民,王晓春,李海涛.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2):184-186.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