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探析

2015-01-12 07:05王映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成都

王映玥,何 东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交通能耗在总能耗的比重中已经达到20%以上。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电动汽车将是未来的必然途径。成都汽车产业现在通过引进大众、吉利、沃尔沃等项目,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其致命缺陷在于没有找到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可能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引爆点,而成都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上应认真分析国内外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成败得失,以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案例

1.通用汽车收购

纵观整个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俨然是一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史书。据统计:仅在1908~1910年通用就收购了近二十家公司,如表1所示。在通用的前期收购中主要侧重于产业的整合,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侧重在金融上的控股与财政上的控制,然而财务部门对汽车行业知之甚少,在收购的品牌间难以形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使得通用汽车的整体竞争力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通用于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汽车行业巨头在一个世纪内的兴衰,有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谨慎思考的地方。

表1 通用汽车的收购

2.大众汽车收购

大众汽车的兼并重组之路较于通用来说是一个更为成功的案例,它兼并的企业均是与其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或者早已结成联盟,如西亚特、斯柯达等。在对企业进行业务上的整合之后再进行股权的收购,因而减小了收购后企业间整合的阻力,保证了兼并后大众的做大做强。如表2所示。

表2 大众汽车的收购

此类通过兼并重组而发展壮大的国际国内企业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兼并重组是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然而,若只是一味地兼并重组,并不能使得企业发展壮大。

二、成都电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现状及问题

1.成都电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现状

以成都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突飞猛进发展。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对电动汽车的大力发展,沃尔沃、大众、丰田、现代四大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入驻成都,雷博、奇瑞、吉利、浙江众泰等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也在持续引进中。在其兼并重组的方式中,有国内汽车企业的强强联合,也不乏世界知名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完美结合,各种方式的兼并重组为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成都电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问题

世界级顶级汽车企业的入驻,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合作,川内汽车企业的自强,已经使成都汽车产业在近年来实现了一次“没有跑道的起飞”。然而在这次“起飞”中,仍有两个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关键在于掌握机电、电池、电控等核心技术,虽然合资企业产量高,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合资企业作为研发的载体,那么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在兼并重组后将处于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因此,如何在兼并重组中紧紧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成都引进的四大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中,只有沃尔沃将研发平台放在了成都。在对外资的引进中,不仅仅要考虑到产量产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重视对技术、研发能力的引进,以带动成都市电动汽车产业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2)市场竞争力较弱

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将面临异常严峻的市场竞争。目前,市场的主体依旧是传统市场,购买者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虽然有政府的补贴和政策的支持,但新能源汽车的前途终需在市场中进行考验,其价值的大小最终是由消费者进行评判。而浓厚的观望情绪无疑成为新能源汽车向前发展的障碍,如何树立起消费者的信心,如何进行市场的营销与推广,也成为了企业兼并重组后的难题。另外,国际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众、宝马、奔驰、福特、日产、通用、丰田等都相继发布了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计划与时间推进表,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较量,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必面临双重压力。

三、汽车产业企业间兼并重组的途径

工信部在《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将汽车产业列在首位。《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因此,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应朝这一目标进行开展。

1.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中国目前汽车产业现状为散、弱、小,即使国内屈指可数的大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实力弱小。结构性产能过剩且效益低下之所以会在国内汽车产业出现并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推动。汽车行业投资大、产出高、带动性强,由于汽车产业的高投入能带动的规模效应和地方GDP的增长,很多地方政府已将汽车产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成都市也不例外,龙泉汽车国际汽车城的成立标志着成都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力度与信心,然而在发展中也须注意产能过剩的问题。国际四大汽车企业在成都的入驻,大大提高了成都汽车生产水平。在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时期,政府应切实做到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充分尊重企业意愿,坚持市场化运作。

2.抓住政策机遇,放宽市场准入

《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意味着就汽车产业而言,不受地域限制,不分车企体制,鼓励海外并购。另外,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进入将成为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的又一重要因素。吉利、比亚迪、长城等民营车企固守市场本色,策略灵活,是自主品牌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企与民企在自主品牌之间的联合,可以以国有企业较好的研发力量充实民企,以民企灵活的机制激活国企潜力,充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都应努力抓住机遇,引进高素质的企业,对汽车产业进行优化重组。

3.推动境外并购,加快投资合作

推动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也将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一条重要途径。虽然上汽收购双龙失败,到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流产,但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还是给国内汽车业并购海外品牌增加了信心,也证明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具有开展跨国经营的视野和能力。成都市的电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也应重视民营企业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中的地位与贡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发挥其优势以推动成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兼并重组后的整合

汽车产业在兼并重组的同时,还需要重视重组后的资源整合。只有对战略、管理、文化等各个因素进行整合,才能使企业兼并重组的协调效益出现,实现兼并重组的目的。

1.战略重组的整合

企业间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联合能够增强电动汽车产业的总体实力,而兼并方与被兼并方是否真正达到了战略的统一至关重要。企业间的战略联合能够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有利于增强企业间的凝聚力。如中国重汽与成都王牌汽车间的战略重组,效果已经显现。2010年6月30日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生产基地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汽车工业园奠基,新基地的奠基使得中国重汽“缺中少轻”的局面得以改善,成都王牌则在产品的生产技术上得以提高,成立的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成为了挺进西部市场的桥头堡。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在重组后公司发展战略上的高度统一。

2.管理方面的整合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权威资料显示,并购以后真正实现了企业规模扩张和良性发展的仅占全部并购案的20%~30%;并购失败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只注重并购的规模与速度,而忽视了并购后企业管理的整合。

并购后在管理方面应注意不能将并购与管理分割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在兼并重组的协议达成之后才对被兼并企业进行整合工作;要确立专门的负责人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整合,确保兼并企业与被兼并企业中层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员工对兼并行为所持有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同之处,减少管理的阻力。

2.企业文化的整合

除了战略与管理方面的整合之外,企业文化的整合对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也据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兼并中,由于行业、企业地域、从业人员素质不同等,决定了企业之间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价值观、工作态度、管理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甚至兼并双方在企业文化上背道而驰。

在成都电动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中,应积极吸取其他行业兼并重组的经验与教训,注意兼并重组中战略、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以减小企业间整合的阻力,促使协调效益的出现。

[1]唐赵芯.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J].中国商贸,2010(2).

[2]蔡云,张华.加快发展成都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4).

[3]王晶.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研究与经验启示[J].上海汽车,2011(3).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成都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电动汽车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