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区域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研究——以绍兴为对象

2015-01-17 06:08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密集型禀赋绍兴

金 晶

(绍兴市委党校,浙江 绍兴 312000)

区域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是区域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地方要素禀赋的结构作为切入点和支撑点,来探讨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给比较优势的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通过调整要素禀赋的结构来满足和促进地方比较优势的增进,最终使经济获得健康的发展。

绍兴是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城市的代表。本文实证分析以绍兴作为对象,均采用绍兴的统计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和模型构建。尝试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情况,面对工业的转型升级,基于要素结构的比较优势该如何发挥作用。而对待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稚嫩期,如何从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中得到破题。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机理

(一)比较优势的静态与动态

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以静态的、不变的视角来说明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趋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固守着一成不变的优势发展,那么会陷入发展的瓶颈。所以动态比较优势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静态比较优势的局限性,即避免“比较优势陷阱”①。国外经济学家们分别从“干中学”经验积累,人力资本和创新等方面对分析动态比较优势提供了理论框架。目前,对于动态比较优势没有特定的概念界定,各派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和计量模型。国内对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也比较多,以杨小凯、林毅夫等为代表。林毅夫提出比较优势变化的一种“自然动力”,即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当要素积累从简单部门转移到复杂部门时,促进了比较优势的升级[1]。本文认为,通过要素结构的调整,使更多的要素积累到复杂部门,会引起技术的进步,而这两者会促进要素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比较优势的升级或转移,也就是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进而实现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所以,本文在讨论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时更倾向于使用“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而非“动态比较优势”。以里卡多·豪斯曼②的“比较优势演进理论”[2]和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持,并对其有所拓展和应用创新。

(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的理论机理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每个阶段要发挥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所以需要将要素禀赋结构得以升级才能逐渐把产业结构提升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产业[1]。

要素结构的优化可以引导合理的产业结构升级方向。Zilibotti(2006)认为,地区经济增长研究的核心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而这又表现为地区经济活动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和转换,并最终体现在产品种类增加和技术含量提升[3][4]。里卡多·豪斯曼的“产品空间结构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认为,不同产品之间的生产距离(即生产一种产品到另一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增进,从微观的产品层面解释了比较优势的演化问题[2]。

(三)扩展HK模型

里卡多·豪斯曼深入产品升级的微观领域,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技术距离形成的一张巨大网络设定成产品空间,而产品本身包含了经济体的要素禀赋信息,产品特征对于贸易模式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产品空间的结构与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演化密切相关,而这种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积累了所需要的能量[2]。产品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也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最终推动经济的增长。

在HK模型中个,δi,j表示产品i与产品j之间的跃升距离,则产品的价格随着距离而线性变化,假定产出为1的情况下,从产品i升级到产品j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其中,p是系数,且当i=j时,δi,j=0,当i≠j时,δi,j>0;根据边际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产品的升级成本可以表示为:那么利润公式为:

因此,本文对HK模型的拓展有两点:一是将δi,j表示为产品结构从i向j升级变化的程度,二是加入要素禀赋的因素,假定F表示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程度,则升级的成本将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而下降,公式为:C(δi,j)=此时,产品结构升级的最佳幅度为,所以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程度越高,对产品升级或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大。

当要素禀赋的结构优化程度未达到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最优时,产品收益无法达到最大化,产业结构就无法达到最优,也就是此时的原本有的比较优势就无法得到发挥。林毅夫在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理论中说到,“东亚奇迹的发生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实际遵行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他们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比较好地发挥了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1]。

二、区域要素结构变动分析——以绍兴为对象

要素禀赋主要是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自然资源是外生的,因此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主要是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

(一)劳动力成本提高,但要素优势还在

绍兴城镇以上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从2000年的11 428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45 614元,增长了4倍之多但与浙江的平均水平50 813元还有10%左右的差距。劳动力要素价格的提升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加劳动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前导力量。但是绍兴的职工年均工资2012年为44 609元,还未达到浙江省的平均水平50 813元,与杭州上海等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来说绍兴的劳动力要素成本的相对优势还有。

(二)资本要素作用积极发挥,且潜力大

绍兴近十年来资本要素的积累速度很快,并且资本的作用得到了积极的发挥。本文选取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来表示地区的国民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企业机构、政府储蓄),通过计算绍兴、杭州、上海三地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如图1,绍兴国民储蓄的积累速度的波动变化基本与杭州、上海保持一致。2009年的至高点出现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三地又逐渐恢复投资热度,存款储蓄增长逐年走低。近三年来,绍兴的储蓄增速大幅下降,表明资本的投资作用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资本存量不断增加,有更多的资本要素进入生产部门,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所以,绍兴在资本要素上的优势不在于总量,而在于要素利用率和投入潜力。

(三)区域要素相对变动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地区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相对结构,本文采用劳动力人均资本占有量这个指标来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本文全部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数据(下同)并且不考虑人力资本的因素。

定义:劳动力人均资本占有量=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工业企业年均职工人数。

绍兴劳动力人均资本占有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00年的20.08万元增到2012年的92.98万元,增长了将近五倍,与杭州的差距在2010年一度缩小到0.04万元,但与上海的差距始终较大并没有缩小的趋势。

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发展。所以要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部门转移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或部门,从而比较优势也更多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部门得以形成。根据新结构主义理论,每一个比较优势对应一个特定的最优产业结构,那么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要升级要素禀赋的结构[5][6]。当资本积累的速度高于劳动力增长的速度时,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

具体考察绍兴1998年到2012年的资本增长速度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变动情况,设定P(差值)=工业企业资产增加率-工业企业劳动力增加率。

资本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所以资本的积累促进了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见图3)。

小结:上述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反映了绍兴资本要素的有机构成发生了改变。虽然劳动力要素仍然具有优势,但是资本较劳动力的比例在逐步增大,资本要素的占有率十年翻了两番。

三、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绍兴为对象

(一)区域要素划分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随着资本要素积累速度高于劳动力要素的积累速度,更多的要素流向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并伴随着技术进步同时发生。分析绍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探索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工业)。参考王岳平基于要素密集程度的工业分类方法,把工业行业分成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中度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7][8]。通过比较整理将绍兴35个工业产业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选取出来共19个(见表1)。通过计算2000-2012年各个产业产值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成长性,讨论具有发展性和比较优势的产业。

表1 绍兴历年U增长率前三名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汇总表

X产业的产值贡献率(U)=X产业产值/工业总产值

U增长率=(Ut+1-Ut)/Ut

从近十年来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纺织与服装制造产业在绍兴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一直无法动摇,但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领域,通过比较产值贡献率的增速,发现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三个产业较其他产业更快一些,成长的更明显一些。说明近十年来绍兴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化工和机电产业发展地更快一些,这也是与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的辐射作用和对相关产业的渗入作用有关。

(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RCA)

1.指标解释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RCA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够较好的反映某产业或产品的比较优势。本文在分析绍兴比较优势在一段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发展时,把开放型经济体中的绍兴作为一个区域对象,主要测算绍兴主要产品的出口与中国平均水平的相对优势,所以将RCA指数进行拓展,用绍兴总出口中某类产品出口所占份额与中国总出口中该类产品所占份额的比值来表示绍兴某类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公式为:

其中,RCAi-sx表示绍兴市i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子表示i类产品出口额占绍兴地区总出口额的比重,分母表示该类产品出口额在中国总出口额中的比重。若RCAi-sx>1表示绍兴地区该类产品处于比较优势,反之则为比较劣势。RCAi-sx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

2.主要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分析

考虑到本文对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主要研究资本技术与劳动力的相对变化,因此在采用线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时,主要选取纺织和服装类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来表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9]。通过计算2000-2012年这三类产品RCA指数来分析绍兴市近十多年来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相比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绍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纺织和服装类,而且优势十分明显,仍有增长的趋势,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10年后出现了回落,究其原因与当时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出口受影响。但总体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指数还不及浙江的三分之一,相对较为滞后。绍兴虽是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带,但是二线城市对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度不是很强,近些年来工业的发展多是以资本投入来拉动,而且投资对产值和出口的效果反应比较快,而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对产业的发展效果反应比较慢,需要一个滞后周期,所以除了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发掘具有比较优势潜力的产业时,更多地倾向于资本积累速度快,投资拉动力量足的产业。

产业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是一致的,说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对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增进的促进作用。

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比较优势动态增进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如果要素禀赋的结构优化程度越低,那么产品结构或产业结构就不能达到最优,所以只有使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才能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本文通过数量模型构建,探索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对其有影响,且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对比较优势的变化影响程度如何。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比较优势演进可以理解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类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增加,所以本文采用上文中的纺织和服装类产品、机电类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的RCA指数之和作为解释变量Y,劳动力要素指标用从业人员数(l)来表示,物质资本要素用工业企业资产总计(k)和实际利用外资额(g)来表示[10],人力资本要素用每万人拥有大学生和企业家人数之和(s)来表示,技术要素用全员劳动生产率③(t)来表示。数据来源为《绍兴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样本数据选取2000-2012年。要素增长与比较优势增进之间的关系通过多远方程如下(1)式表示

在采用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时,要考虑到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切实的关系,所以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二)平稳性检验

首先,为了消除变量之间的异方差,将变量进行对数变换(Y-logy),变换后不改变变量间的协整关系。

为了避免没有经济意义的变量间因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趋势而造成的伪回归,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用Eviws6.0计量软件得到:

表2 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汇总表

通过ADF检验可知,K、G、S三个变量无差分下通过平稳性检验,Y、T、L三个变量一阶差分平稳。所以,lnK,logG,S与一阶单整的Y,T,L(即DY、DT、DL)在同阶上平稳可以进行协整检验。而此时上述问题的经济学意义转变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增长率与物质资本要素存量、外资资本要素存量、人力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增长率和技术要素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三)EG协整检验(Engle-Granger)

根据平稳性检验调整模型如下:

首先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然后对模型的残差e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同上),根据EG检验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那么变量是协整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用Eviws6.0得到结果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可以回归。(见表3)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四)用Eviws6.0模型回归分析

首先变量回归后模型的拟合程度一般,R2为0.67,在统计意义上大于0.6,结果虽然有效但拟合不佳,也就是说选取的这些因素变量对因变量(RCA)的关联程度不是很强。其次,在显著性水平10%的条件下,发现模型中物资资本要素(K)和人力资本要素(S)与因变量的关联性是有效的,但S的影响作用是负的。因此对绍兴来说,过去比较优势的变动主要以资本投资驱动,地区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是有绝对影响作用的,但是绍兴的人力资本并没有发挥作用,这主要与绍兴人才资源因考大学多流向大中城市,而毕业后回绍工作的比例比较低有关,同时流入绍兴打工的人口多以文化水平较低,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这与前一部分产业结构的分析不谋而合。通过投资增加物质资本的投入来改变要素的结构,确实促进了资本密集型或者说中度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然而对于技术的投入和人力资本在产业间作用的发挥还没有足够明显的提升。这也是工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五、结 论

本文在要素禀赋的视角下,探讨要素禀赋的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有怎样的关联性。并以绍兴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发现绍兴的要素禀赋特点:一是劳动力要素成本相对较低,将仍然是目前绍兴的相对优势;二是资本的要素积累速度较快,且资本要素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趋明显。本文的实证分析说明了绍兴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是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动一致的,所以在寻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应该是具有一致性的。绍兴的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印染,仍然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且这种优势并没有消退。同时,由于资本的对比较优势的拉动作用最为有效,所以绍兴近十年来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机电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产业,这两个产业对纺织服装产业也是具有有机联系的。所以在区域层面上对待传统产业的发展,应与地区的要素禀赋的特点相结合,以推进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使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动态的增加。通过提升资本要素的有机构成,拉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流动,从而助推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注 释

①“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②里卡多·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born 1956):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国际发展中心主任。

③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④其他参考资料: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绍兴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Ricardo Hausmann,Bailey Klinger.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J].CID Working Paper,2007.

[3] 殷德生,胡峰.动态比较优势的来源与演进[J].求索,2006,(4):1-4.

[4] 伍业君,张其仔,徐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评述[J].经济评论,2012,(4):145-152.

[5] 黄少安.《新结构经济学》侧评[J].经济学,2013,12(3):1085-1086.

[6] 邹戈源.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文献概述[J].时代金融,2013,(12):19.

[7] 王岳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8] 王岳平.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机理分析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15):35-72.

[9] 朱翔.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29-31.

[10] 朱翔.基于要素供应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密集型禀赋绍兴
绍兴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绍兴大闯关
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