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视域下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向*

2015-01-17 15:55孙刚成田玉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素质教育评价

孙刚成+田玉慧

自由教育理念经过历史性的发展和改进,其追求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自主性的自由发挥、个性化的自由展现等方面,对当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自由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凝练与完善,并引领个性化学习和多元与包容性评价的全面实施,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培育更多具有个性特长和理想人格的创新型人才。

自由教育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个性化 多元评价

赫胥黎曾指出真正的自由教育“是在自然规律方面的智力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包括各种事物以及它们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人类以及他们的各个方面,还包括把感情和意志转化成与那些规律协调一致的真诚热爱的愿望”。[1]在后现代社会来临之时,人们逐步开始转向对精神自由和人的完善的追求,人的思维敏感性和思想创新性日益重要,所以,依据自由教育理念,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理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取向。

一、素质教育理念的延展

1.自由教育视域下的素质教育内涵阐释

素质教育概念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提出来的,随着社会变迁和人们对人的本质与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在自由教育视域下重新界定与完善素质教育内涵日益迫切与可能。自由教育强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不受约束,着重申明发展个人心灵、理性、德性的必要性。所以,素质教育应是人的教育,关注人的个性和自我认识以及德行修养,使儿童按照他本身的天性自由成长和发展,把教育作为只在儿童成长道路上指明最终方向而不强制设定路标的手段。在学生的成长中,教育只是一种重要途径或方法,它不能代替学生做选择和决定。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个性走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道路,即使会遇到在“统一教育”模式下不会遇到的崎岖不平,他们依然会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自由个体而存在的幸福感和充实感。素质教育谋求的是学生想要怎样发展、成为怎样的人,而不是教育或者教育者给予限制,规定他们怎样发展、成为怎样的人。

2.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应该专注的自由教育取向

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不同主体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素质教育应以自由为价值取向,专注于成为对不同主体来讲都有意义、有价值的理想教育。

(1)帮助学生认识并力争实现自我

“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己的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作出解释”[2]。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他是能动的、自主的,他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他有掌握自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育要做的就是挖掘这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让学生成为认识他自己的自知者,在繁华的世界里给予自己合理的定位,找到自身的价值,并为此积极努力,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存在意义。“其实,人的本性是喜欢走自己的路,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过程”[3]。“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实现认识自我、追求自我最根本的是对自我内在的教育,对心灵、道德的精神诉求和渴望。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它须将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融为一体,在外在物质和利益的诱惑下,使受教育者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立场,在德性的指引下,自由地探索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回归“做自己”的真我本性,并实现有丰富精神体验与幸福感觉的文明人追求。

(2)通过增强公民责任感让人成为文明的社会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分割,公民以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履行义务,才能为享有和行使各种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教育亦然,素质教育致力于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学生作为有思想、有自主意识的个体,绝不能消极地等待教育给予他们自由,而应该在自律和理性的支配下,自主地积极参与自己经历的全部教育实践和活动,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积极主动或能动的受教育者、学校成员、班集体一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获得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教育与成长经历,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向有公民责任感的文明社会人靠近。这种责任感和义务感理应成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3.在自我与社会的融合中寻求终极幸福与人的整全

素质教育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或整全的人,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4]。素质教育是人们获得幸福的条件和基础,获得幸福是素质教育的追求和向往。应然的教育是幸福的,接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幸福的过程。

二、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世界多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它不仅要求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更要求人以多样性的姿态参与其中。这就使得教育不能培养千篇一律的人,而是要受教育者获得具有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个性色彩”[5]。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与逻辑、数理、空间、音乐、身体、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存在等九种智能,这九种智能在不同学生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即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具有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个性化学习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学习内容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需要和兴趣,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所以,面对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他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会面临多样化的发展。如今,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基于此,教育应该满足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愿望,帮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知道自身存在的发光点,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前进找到方向,不至于使他们成为只会课本知识的木偶。

2.知识呈现个性化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更加迅速,这不仅要求学生随时获得最新、最全的信息,而且还要求学生有独立寻找和发现信息的能力。因此,通过网络与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知识与信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而学习者的年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等存在差异,提供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应该满足他们的这种差异性,呈现适合他们的个性化知识信息。“知识呈现个性化还体现在知识内容呈现的顺序上,由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有思考型、实验型和探索型,因此,问题、实验和资料的呈现顺序要符合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使之进行有效的学习”[6]。

三、多元与包容性评价的推广

学生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的实现需要教育建构多元和包容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过程的开放性、价值的多元性、内容的全面性、手段的多样性,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7],克服一次评价或一种评价定乾坤的不良做法。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多彩的、复杂的、多变的,单一的、狭隘的传统评价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且评价不应该主要用来甄别和选拔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并促进教育变革,在评价与反思中提升教育质量和适切性。

1.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要想适应并合理而客观地评价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并有效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单一的评价方法既无法做到客观公正,更不可能做到全面适切。所以,自由教育视阈下的教育评价方法必须是多元的,尽可能通过多元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查学生,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实现“长善救失”。

从具体的评价方式来看,传统的主打评价方式考试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必须淡化其过于标准化的特性,将学生的智力、能力倾向、特长等作为测试的内容,加强对“学生个体不因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经常改变的比较稳定的表现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心理素质”和“所具有的潜在学习能力和学术发展倾向”的测评[8];加大主观性题目的比例,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组织,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变革的同时,要逐步加大自我评价和档案袋评价等突出学生个性特征和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的运用。但是,任何评价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以,评价方式的选择一定要适切多元,有机地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把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多种评价方式的相互渗透、互补、整合,对学生作出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并逐步淡化评价的鉴别和选拔功能,转向其内在的教育和发展性功能。

2.评价主体多元化

人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各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教育在服从和接受的价值观念支配下,“下级”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导致教育评价主体单一,而且被评价者没有“反抗权”。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对于被评价者,尤其是最底层的学生而言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素质教育的评价需要实行多主体双向多元评价,关注对同一评价对象的多个评价者的意见和观点,在评价过程中也尊重被评价者的意念,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和差异,消除绝对的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现象,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现行的教育评价,其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智育,注重知识和理论,标准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指标。改革基础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片面化倾向,着重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实现教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并向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聚焦。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充满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活力与创造力,甚至他们身上一个不起眼的特征都有可能在未来给大家以震撼。因此,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尽可能包容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积极评价,可以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人的片面发展倾向还会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往往受到物质利益的驱使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心理。“在现代教育中渗透自由教育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教育过分专门化和功利化带来的消极后果”[9],回归教育的本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由追求,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和解放。

————————

参考文献

[1] 赫胥黎著.单中惠,平波译.科学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夏甄陶.人的自我认识.哲学研究,1998(4).

[3] 朱永新.写在新教育边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卫东,常淑芳.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教育科学研究,2008(3).

[5] 张男星.论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6] 张洁,赵蔚,缪凯.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3(8).

[7] 虞丽娟.立体化素质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 裴娣娜.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

[作者:孙刚成(1969-),男,河南濮阳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田玉慧(1989-),女,山东泰安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个性化素质教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