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5-01-17 16:08曾兵芳赵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创设

曾兵芳+赵艳

为了解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实施的现状,针对2010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态度、目的、方法、效果和困惑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高中化学  教学情境  调查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加深对教学情境的深刻理解,教学情境的功能和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1]。2010年9月,贵州省开始全面推行高中化学新课程,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为了解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情境是否真正地理解和很好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情境实施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了教学情境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为其进一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更深层次地发展和实施提出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2010年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化学教师,每县区选取两所高中,共16所中学,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了121份,回收率达到了93.08%。样本来自不同的学校类型,如示范学校有金沙一中、威宁民族中学、黔西水西中学等,普通中学有毕节四中、威宁三中、大方三中、纳雍三中等,教龄在各个阶段不等。其中调查的男教师为86人,女教师为35人。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并辅以访谈法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情境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创设教学情境的态度、目的、方法、效果和困惑等。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态度

表1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态度

由表1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都很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并且常常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情境。由此表明在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大力倡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能主动改进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情境观念,并且能应用于实践中。但是也有部分教师还停留在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教学情境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不重视教学情境的价值。

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表2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

从表2可以看出,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情境目的认识这块还很欠缺。他们很多还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增强学生情感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上;而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思维变化”等高层次的教学功能上还存在许多缺陷,从而使教师们很难从较深层次去挖掘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教学情境要素的精髓。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能充分从学生的认知矛盾、已有经验出发,难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发展;也难以真正对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理解与把握。

3.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表3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从表3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多用来导入课程和在概念、理论、实验知识课上创设教学情境,说明对情境全程性、发展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教学情境设计不同于以往的新课导入,它不应该只在课堂的某一个阶段发生,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开始前利用有关的生活情景、谜语和问题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新课。在资源整合方面,高中化学教师都能或多或少利用与化学相关的情境素材进行教学,还特别重视学校周边的教学资源并且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在创设途径上,多数教师喜欢选择与生活、社会、实验等比较熟悉的结合点,而在科学史和化学史等其他层面很少涉及。而我国教育家付鹰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2]。这表明教师知识面还局限在一定的领域没有拓展开,情境素材来源较狭窄,缺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整体掌握和新旧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不能充分利用无边界的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不能充分加工、整合和呈现教学情境素材。

4.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效果与困惑

表4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效果与困惑

由表4可以看出高中化学教师自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情境创设总体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实际教学中,一些主客观条件总是多多少少地制约着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教学任务重、课时不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等。教学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说明了教师在情境课堂上只把教学情境作为引入新课或提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教学情境的内涵,整合教学情境与相关课程资源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多数教师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情境设计的培训和支持。

三、反思与建议

1.用正确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要避免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情境。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固然重要,但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设计不符合实际、虚假的情境,而忽略了教学内在的本质。这不仅不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误解和混淆。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促进与学生的互动交往,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欲望,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从而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而不是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其次,教师要摆脱高考压力的束缚。不要为学生获取高分,学校提高升学率、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迈不出前进的步伐。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有效地搜集、积累知识,能适当开发和利用教材,能很好地利用学校周围和自然环境中的资源为教学情境服务;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网络信息为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资源。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赶潮流,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拥有的优势条件,用正确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情境。

2.教师们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花更多心思去了解新课程的发展,尽快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过去的专业知识不但需要改变,而且自身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更新,需要不断关注生活和实践,多注重网络资源、科学史和化学史等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应站在更高层面上理解教学情境的上位功能,加深对教学情境内涵的理解,依据所需知识的内在需求,对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的情境进行适当的改变和再创造,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像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所说:“光懂得过去已经不够了,甚至懂得现在也还不够,他必须学会如何去预测未来变化的方向和速度。他的老师也必须具备这种能力。”[3]

3.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螺旋式上升的要求下,教学情境中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根据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内涵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理解教学情境的意义。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过程和社会环境中适当的提取情境素材,如用生活中的各种认知矛盾和通过提出假说与验证假说等各种情境要素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构建积极的认知氛围与情感倾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4],达到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创新性和知识情感的目的。

4.教师要改进已有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要达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把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情境而呈现出来,要求教师要考虑到教材提供的不同种类的素材,然后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方式,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寻找新知识生长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课堂中,形成师生互动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经验,引导其源源不断地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

5.联系实际生产和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

现代化学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而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单纯的讲授传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有效、具体和鲜活的教学情境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过程而形成[5]。认知结构理论倡导学生的学习应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而高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实践问题,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整合相应的资源,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突下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创造出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生活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陈伟,周志华.中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教学研究,2004(6).

[3] 毕华林,元英丽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2005.

[4] 耿莉莉,吴俊明.深化对情境的认识,改进化学情境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4(3).

[5] 陆真,林菲菲,张怡天,郁云.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情境教学现状的反馈与思考.化学教育,2008(12).

[作者:曾兵芳(1977-),男,江西吉安人,贵州毕节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赵艳琴(1987-),女,贵州威宁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龙场镇第二中学化学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创设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