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状况调查分析

2015-01-17 16:15黄建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农村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已成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能否深度融合、农村教育信息化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某地级市部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更新的政策、知识更新的愿望、知识更新的途径、知识更新的平台等方面存在一些羁绊,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农村  信息技术教师  知识更新  调查  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在向纵深方向推进,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不断修订,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为此,我们开展了关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工作。

一、调查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个:(1)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指在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及推广的教师。(2)知识更新:即打破陈旧的、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知识、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一套全新的知识体系及教育教学体系。(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是指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通过知识更新,熟悉、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知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提升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促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能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集中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2014年2月,课题组从江苏省某地级市的三个县7所农村中小学选取了10位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这次访谈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即:“您的初始学历专业是否为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后是否学习过最新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知识?”“您是否希望经常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更新?”等等。访谈结束后,课题组将访谈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最终整理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更新方面所关心或提及频度较高的内容,即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状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工作强度、福利待遇、知识更新机会、知识更新途径、知识更新愿望等9项。

2014年3月,为了将调查的范围扩大,使调查的结果更具真实性,课题组根据访谈、调查所提炼的内容生成了含有29道题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或解答。因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与其他学科相比,总体数量是比较少的,采取委托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方便,发放效率及回收率将会很高,覆盖面也比较广。统计表明,三县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达92%。

二、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如下:男32人,女14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男女比例不是十分均衡;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的28人,36岁以上18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初始专业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背景的28人,其它专业背景的18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初始学历中专(中师)13人,大专21人,本科12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7人,说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称整体偏低;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有信息技术课程背景的脱产进修经历的仅5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比较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进行过短期培训的29人,说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进行知识更新的覆盖面不广。

2.对工作的满意度分析

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知识更新的愿望,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占66%,很不满意或不满意的占24%,还有10%觉得无所谓。在影响他们工作的满意度因素方面,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学科尊重(88%),其他依次是工作繁琐(82%)、领导重视(78%)、职称晋升(72%)、硬件设施(68%)、学历进修(56%)、知识更新(48%)等。调查还显示,100%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前5项因素是否得到关注是能否提升他们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3.知识更新的客观现状

(1)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现状:有100%的教师进行过知识更新(含自主学习),其主要形式是:参加本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的100%,参加高等院校专业进修的只有10%,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的占56%,参加专门应用技能培训的占62%。

(2)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内容:100%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都进行过本体性知识更新,有28%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过条件性知识的更新,进行过实战性知识更新的只有16%,三种知识都进行更新的只有8%。更重要的是,受工作条件的限制,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内容比较零散,很少有人能够得到系统的知识更新。

(3)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途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受工作环境、家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知识更新速度比较缓慢,知识更新的途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40%的教师经常通过书店或网络购买相关书籍、100%的教师进行过网上学习、72%的教师与同事进行过知识交流、22%的教师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16%的教师与专家进行过交流、10%的教师进行过脱产学习、28%的教师上过培训班。

(4)知识更新的愿望:78%的教师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82%的教师认为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评优评先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明显不具优势;88%的教师认为农村信息技术硬、软件建设投资太少,无法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72%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发展都太快,要想跟上时代步伐显得力不从心;92%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过于繁琐,除了教学还需要承担其他很多繁杂的事务,真正静心下来学习的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愿望。调查显示:48%的教师学习愿望非常强烈,34%的教师学习愿望一般,18%的教师表示没有学习愿望。

三、对策与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

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条件明显不占优势:第一,受地理条件限制,农村学校学生基础信息素养远不及城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起点落后;第二,各级政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时,优先投资的是城镇中心学校,导致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与城镇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学科不占优势,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冷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课时都得不到保障;第四,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比如: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都处于靠边站的状态。

面对这些情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农村和城镇师资流动,在信息技术硬软件设施方面应和城镇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加强素质教育,做到学科平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及计划,规范实施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行为,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与其年度考核、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形成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更新的热情。

2.系统优化农村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知识更新的实效性

1987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即: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的目的目标等。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在《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的教师专业知识基本框架,可以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教育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即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而改变那些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及做法;二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四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3.创新知识更新途径,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推向新高度

(1)在职培训。这应该是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的主渠道。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发展十分迅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所获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教学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经常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目前国内很多大专院校都有以培训为主的专门机构,长期进行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培训机制。

(2)远程教育。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形成一条不受时间、空间、距离限制的远程教育通道,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师知识更新形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节省时间、信息容量大、灵活方便等显著特点。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学习、工作两不误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视频、网络文本等媒体形式掌握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将系统设置成学完当前一门课程且通过合格考试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的形式。

(3)有效利用文献资源数据库。目前我国网络文献资源数据库已经比较完善,国内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知网(www.cnki.net)、万方数据库等,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库下载与信息技术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来提升自己,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

(4)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教授对话。教科研是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升华,通过教育科研再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再向新的层次、新的高度迈进,教科研是一个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可以促进一个教师的内涵发展。与同行沟通、与专家交流,是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更新的另一重要途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新知识掌握、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引领,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化解自己多年知识或认识的缺陷,能够很快了解掌握到课程改革最需要的前沿知识。

(5)提升学历层次。调查表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层次已大大低于其他学科,且差距还在逐年拉大。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农村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影响着农村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及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自学考试、开放教育、教育硕士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

四、结语

关注、关心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是新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农村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及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只有不断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知识更新,才能使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上升一个高度,知识、技能才能上一个层次。

————————

参考文献

[1] 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7).

[2] 张燕,董玉琦,景维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11(11).

[3]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宋祥,赵晓光.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4]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作者:黄建峰(1970-),男,江苏如皋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数理与信息技术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技术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赞农村“五老”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