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构建

2015-01-17 16:20肖瑶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学研究教研

教育科研机构是教育部门的重要机构之一,其教育科学研究的先进理论和重大成果,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引领性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研究成果和基础教育的教学需求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那么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教育科研机构  基础教育  横向沟通  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先进理论成果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引领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在理论上已经形成了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教育科研事业经过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培养教师职业、服务教学实践和助推教育质量的三元性职能,尤其是在促进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方面,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教育科研机构所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为国家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为基础教育的办学思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为一线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可供操作的实践方法。但在目前情况下,教育科学研究与基层的教育教学研究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脱节现象,导致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并未彻底惠及基础教育。本文试图就这一现象来探讨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必要性、意义,提出机制构建策略。

一、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必要性

作为“低端”教育的基础教育,其实践性的另一极就是教育科研机构的理论性引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须臾不可分开的。因此,建立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间教研横向沟通机制很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理念领头羊的教育科研机构在“三元性”的职能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一,培养教师。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培养新型的教师队伍。新型教师的标准是既注重知识与素质,又注重实践与理论,亦注重创新与发展。在经过师范院校“一站式”培养后,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其自我培养并未就此终结。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必须既要善于吸纳新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与水平。[1]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与完成,都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辅助与服务。第二,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的作用就在于将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凌驾于实践之上的理论研究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则如无头苍蝇,只有理论与实践得到完整的结合与统一,它们才能互相促进,焕发活力,成为助推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第三,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基层学校的综合发展,从而使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目前,国内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不算太少,但是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切实可行的理论成果却不多。现有理论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理论性太强,可操作性不足。另外,更多的理论之间似乎缺少融合性互补式的研究,和国内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育现状结合也不够。特别要指出的是,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并不会被长期借鉴、运用并发展下去,也没有扎根本土进而带来教育效益的理想结果。比如有的基层学校在三年之内变换运用了四套教改理论,是很不科学的教育行为。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并在长远规划之下进行教学改革,将会消除种种短期的、作秀式的行为。

2.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质性的提升靠的是教育管理人才,是优质的教师队伍。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固然可以为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供物质帮助,但人仍是中心因素。教育科研机构过去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培训活动显然无法保证教师队伍质量不断优化的要求。在新形势面前,不进则退,静止也是退步,而且是很大的退步。基层教师的职业养成、职业需求以及后续的职业培训已经而且必须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线性行为[3],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对基层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是维持基础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科研机构对教师、教学、学校的跟踪服务甚或终身服务将能从根本上让每个教师个体达到这一要求,只有这样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才会得到保证。

3.有利于教育科研机构的自身发展

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是培训教师、服务教学和助推教育的发展,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赖于教师的职业能力,教育质量的提升则反过来助推科学研究的进步。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较为成熟的今天,这三者之间可以构成互相依存的利益产业链。因此,随着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理念的转变,其职能机制也必须顺势而行。总之教育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必须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在理论研究转化为教育成果的同时,也促进教育科研机构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三、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构建策略

如果将教育科研机构比作开发商的话,那么基层学校就是它的客户;教育科研机构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如同新的软件程序,必须在基础教育这个客户端得到应用与检验,否则它就失去了市场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规划中,“市场机制”可以是一种指导思想,甚至是一种理念。在此,“市场机制”一词只是借用,但其本身确实蕴含了社会需求的潜在因素在内。

1.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单位“为教育教学实践所需而研”的理念在过去比较淡薄的,或者说其头脑中的“市场意识”并不浓厚,其融入“市场机制”的行为还有很多空白。作为专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科研机构,和处于低端教育位置的基础教育建立横向联系的案例并不多,更鲜有成功者。笔者在网络搜寻和纸质资料的查阅中所得到的相关信息有限,这表明在试图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有效模式之前,有必要对现存问题进行挖掘和研究。

(1)纵向关系限制了联络与交流的通道。纵向关系同时也造就了“上下级”关系类型,使得教育科研机构始终处于基础教育之上“很高”的位置。而随着教育科研机构工作职能与研究理念的转变,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就不能再被置于象牙塔内。正如前述,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科研的前卫性,而基层学校的长处则是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是前沿阵地。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结合、彼此统一才能共进共赢。

(2)原有机制限制了联络与交流的时间空间。从一线基层教师的继续教育实情来看,除了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外,在职业培训这一块,极少人次是与教育科研机构直接有关的,大多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县市级教研室的组织,偶尔也有专家讲座;至于国培教育也只是网络教育的一部分,和科研机构间的直接交流仍然极少。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机制里仍然缺少这种对教师职业培养的长远规划谋略与发展目标定位。

(3)职业培训的内容、形式限制了基层教师职业培训的效果。教育系统内的自我培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会被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培训的内容不易有质的提升,理论水平有很大限制,虽然优质课的观摩相对方便,但毕竟还是处于实践层面,而且能够观摩的人数和机会并不多;至于请专家讲课,更是极为罕见的教研活动。实际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更需要教学与教研的常态化融合。这对教育科研机构来说,也是较大的空白。

2.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模式构建

要解决目前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实践需求问题,就要努力构建一种存在于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联络机制,即教研横向沟通机制。采用何种方式或何种模式则要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战略需求而定。从局部和具体单位来讲,也要视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取向而定。这其实是一种互惠互利式的联合机制。具体要突出三个方面。

(1)建立横向合作关系。一个具体的教育科研单位可以和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以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关系,并在长期的合作中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最终融合的基础上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种合作是一种横向的伙伴关系,使基层教育实践与高层教育理论实现了沟通和融合,从而消除了彼此孤立、隔离的状态,达到了彼此职能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共赢的理想结果。这种合作打破了既往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上下级壁垒障碍,实现了平等、民主、和谐的相融关系。这种合作对基础教育来说,可以不断把教育科研机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让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因吸纳先进理念的养分而得以大幅度提高;对教育科研机构来说,也因其理论研究根植于教学实践的肥沃土壤而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具有长盛不衰的顽强生命力。

(2)推动有机高效运作。这种合作模式要想形成,还必须建立系统、完整而又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教育科研人员必须重视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尊重来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并用来自基层的经验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营养;中小学教师则通过借鉴、吸纳教育科研机构较为前沿的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甚为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合作始终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基于教学一线的现实场景这一平台,并进行自然状态下的深刻反思与交流,以探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方式如观摩课、示范课、讲座、教学研讨会等,不仅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同时推动了合作各方的共生与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形成长期合作机制。针对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双方或者多方可做一种长期的规划,既要从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目标、人员配置、经费提供上有细化磋商,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趋势走向制定跟进计划,以构建出切实可行、可供操作的教研横向合作模式,并进一步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当然,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从行政角度对此构想作相应调研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

参考文献

[1] 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沈坚.创造发现——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江苏教育,2012(4).

[3] 孙敏.引领提升,创新超越.徐州教育科研,2012.

[作者:肖瑶(198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科学研究教研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霍尼韦尔新型制冷剂获欧盟科研机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