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中全纳教育理念的运用

2015-01-17 11:43吴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全纳全体学生理念

全纳教育理念下,我国当前课堂教学管理与该理念之间还存在许多不相符合之处,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参与,减少学生的被排斥而接受全体学生,追求教学管理中的平等、民主、合作。通过全纳教育审视当前教学管理,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有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对教学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全纳理念  课堂教学  运用

一、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在“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并号召各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广泛开展全纳教育。“宣言”提出了开展全纳教育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求保障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儿童的爱好、兴趣、能力、学习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不同儿童的差异与个性,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也应该具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到普通学校学习。此后,许多国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号召,主动在教育工作中引入和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开展工作。

二、全纳教育理念视野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意识淡薄,教学与管理脱节

教育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三位一体的,然而,目前的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导致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脱离、分离。并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常常导致三者治理的分离,而且容易导致三者之间产生冲突。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我们也常将教学与管理两者看成不同的、具有重大区别的两个环节,没有将教学与管理两者视为一体,而是认为教学与管理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职能作用。但是,过分强调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区别与各自的职能作用,就给教师形成了教学者、管理者各司其职、各司其政的观念,从而对“教学”在实际上产生了重大的束缚,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内容就是讲授,而所谓的课堂管理就是维持课堂的秩序,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贬低,教学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脱节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的实效。

2.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得到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管理模式,尚未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导致师生关系之间的不平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十分狭隘,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空间十分狭隘。在师生课堂交往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缺乏更多的沟通交流,学生处于一种非自主的被动地位,扮演一种遵守者、接受者的角色,和全纳教育理念下学生平等受教育的要求严重背离。部分教师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式的方法管理班级,通过制定《班规》《学生行为要求与规范》等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拥有教学管理中的绝对话语权,而学生往往单纯地成为被管理者。

3.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这就和全纳教育的理念“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要求背道而驰,除了教师之外,甚至连部分家长也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维定势,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成果评价的标准、尺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关注少数“优等生”,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学生无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和全纳教育理念严重不相符合的重要体现。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展露个性、培养个性的重要场所,但是,我国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在面临现实问题时缺乏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缺乏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索和参与的热情。

三、全纳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管理提出的总体要求

全纳教育理念和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相互吻合的,和我国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前,全纳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管理提出的总体要求为:一是要切实转变师生关系,从当前的教师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关系转变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从单向的专制的命令与服从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互动交流的关系,对全体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实现更大范围、更加平等的合作交流。二是要切实转变当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观念,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让学生的个性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管理得到良好培养。三是要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转变为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让师生在融洽的氛围当中进行情感、信息、价值观、经验和知识文化的互动。

四、课堂教学管理中全纳教育理念的运用

课堂教学管理中运用全纳教育理念,必须坚持对待学生的平等原则,将每一位学生均视为平等主体的一员,对学生一视同仁;必须坚持鼓励学生参与的民主原则,注重每一名同学的积极参与,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积极倡导合作管理的原则,高度强调团体的合作精神,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依靠全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必须坚持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并且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发展。

1.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原则

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要得到良好的运用,首先就得树立正确的符合全纳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原则。首先,要树立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在全纳教育理念下,主张人人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在入学的机会上平等,同时还需要校方能够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树立让学生民主地参与管理的原则。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生活的“主人”。再次,要树立协作管理的原则。学校党委、校团委、政教处、学生会以及相关机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配合做好课堂教学管理,形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合力。最后,要树立因材施教的原则。全纳教育理念下,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简单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实际上,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特征个性不一样,需要教育教学管理者牢固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保障全体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endprint

2.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课堂教学是否融洽,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有影响。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高效,学生的学习行为更为积极主动乐观。相反地,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不融洽,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增多,课堂教学就会乏味、低效。营造良好师生关系,须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变那种将教师作为权威、将学生作为纯粹的教育对象的做法,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以伙伴关系、知心朋友关系代替以往的师尊生卑关系,并使全体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之中过于注重师道尊严的做法,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反过来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逐步成长,而教师也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再次,师生之间要能相互体谅、相互信任、相互欣赏。“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圣贤,学生更是需要不断克服缺陷、改变和提升自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身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师生之间要能够相互体谅、取长补短,逐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3.塑造良好课堂环境

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全纳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之义。课堂教学管理的成效如何,在较大程度上是由课堂环境决定的,平等的、积极的课堂环境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避免课堂中许多不良问题的产生。为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按照师生民主合作的要求,让师生共同参与对支持性课堂环境的构建。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培育塑造良好课堂环境。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切实关注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自主管理的良好环境。其次,要从文化层面培育塑造良好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墙面上贴满了规章制度的环境,对课堂的人文环境产生弱化。相反地,除了心理环境之外,积极营造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环境,能够让学生从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熏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培育功能。课堂文化环境的培育,可从办好黑板报、张贴名人名言、设立书报架等细微方面入手。

4.创设平等沟通合作路径

任何活动均可能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师生互动的复杂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产生问题之时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必然导致各类问题雪上加霜。全纳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必须培养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路径,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及时化解。首先,教师必须接纳全体学生,必须避免对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从内心深处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充分考量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公平平等地对待课堂中的任何一名学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对不同学生布置有所差别的作业,并安排同学之间的相互辅导,设计小组比赛,让每一名学生均能够在比赛中体验成就感。其次,切实强化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构建互助的、友好的、健康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之间互助解决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5.创新课堂课程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学习品性,绝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全体学生。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逐步缩小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同时,不能期待在短时间内让后进生迅速转变为优等生,而是要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帮助。全纳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名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充满信心。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的是: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提供指导,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健康成长;其次,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不能单凭自己“独断”,而是要让学生家长、同学、任课教师等进行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对学生要以多元化的标准进行评价,不能将评价标准死板地固定起来,要注重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6.强化课堂控制方式

由教师监督和控制课堂教学管理的传统方式,强化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外在性,却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诉求,无论学生是否接受、有多少学生接受,教师均按照自己的意图强有力地控制课堂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居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和全纳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引导学生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具体而言,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悔恨,在教师的指导下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其次,要注重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培育良好班风,有利于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无形的教育;再次,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水平,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一整套规划、检查、评价、监督的体系。

总之,全纳教育理念引入普通教育领域之后,对普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纳教育理念下,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进行全方位的关注,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反对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排斥,包括对极少数学生的排斥和对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排斥,也就是要树立“全纳”的理念。全纳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成为教育教学领域内的一次创新性的革命。

————————

参考文献

[1] 邓勐,肖非.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9).

[2] 周满生.全纳教育:概念及主要议题.教育研究.2008(7).

[3] 吕寿伟.排斥与全纳——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教育排斥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1(9).

[作者:吴畏(1966-),男,江苏南京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纳全体学生理念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基于全纳思想的高校女教师发展实践路径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