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及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

2015-01-17 11:46陈庆文黄燕玲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微课专业研究

陈庆文+黄燕玲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开放共享、资源丰富、主题突出、时间灵活、实践性强等特点。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重塑、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教学与科研的整合等方面。基于此,利用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须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组建网络社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组织开展“微研究”等关键步骤推进。

微课  教师专业发展 运用

微课是指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凭借其时间简短、资源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成了在线教育的“新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微课能推动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解决教师培训的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促进教学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微课已经被公认为最有应用价值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之一。

一、微课的特点

1.开放共享

网络资源的核心理念是共享。微课不但具有网络资源丰富、便捷、交互性等优势,还打破了资源的地域、时间、数量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用的资源。此外,微课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传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供同行参考学习,也可以在这个平台观看同行的作品,与同行交流切磋,挖掘智慧,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分析评判以及强化反思。教师还可以跨越地域的距离,与更多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进行零距离对话,全方位解读名师,感受名师独特的魅力。事实上,这个平台为教师打造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教师群体共同构成,以网络虚拟环境为基础,方便广大教师群体交流、学习,实现个体专业发展的学习组织。

2.资源丰富

微课资源不但有微课视频,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点评、微练习等等,因此,资源种类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视频更加丰富。微课提供的丰富资源,一方面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来学习,微练习来复习巩固,微反馈来评价,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微课资源,能够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3.主题突出

微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繁多、教学目标多个的惯例,主要是针对解决课堂中某个知识点,如重难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等设计制作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与40分钟的课堂相比,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

4.时间灵活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而微课具有传统课程无法超越的优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学习一个完整的微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多,恰好也适宜教师在工作之余,灵活地安排地点、时间,充分利用微课吸收、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因此微课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更具人性化,更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5.实践性强

微课本身具有的众多优势,使得广大一线教师开始致力于微课的开发和研究,而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在这一潮流之中,开始逐步探索本校的微课研究。这些微课的开发本身就是基于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等因素,由学校的广大教师群体共同或者教师个体独立开发,并且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专业意识的重塑

微课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教师的主体体验,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但是传统的培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管参加培训教师的水平是否一样,都采取统一的模式,没有层次性、针对性。微课的出现,给传统的培训模式带来了挑战。目前,把微课用于教师培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如果对他们开出统一的、系统的课程,难以照顾差异。可当我们把一门课程碎片化,将知识化整为零,把每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学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有关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2]。这种有重点、有选择的学习,正是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与补充的体现。有了微课视频的针对性学习,教师在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丰富教师的主体体验。

2.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微课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培训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它是教师学习的模拟实践场。这种直观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学习方式更能丰富教师的实践体验。因为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个平台,观看同行的作品,分享同行的宝贵经验,吸收同行的教学精髓,还可以精选别人的成果为自己所用。但是教师要获得成长并不是把别人的成果原封不动地利用就可以。微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微”特性,它所具有的动态性,使得教师可以不断地修改、扩展。一旦经过了教师个体再次的切片加工、组合和开发,无形之中,别人的东西就会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采取各种策略对别人的东西进行加工、优化,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微课不仅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既可以在线与教师探讨,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告知教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行动。在教师解决学生的困惑,或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完善微课视频这个过程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3.强化教学与科研的整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很多,如进修研习、听讲座等,但这些耗时的短期培训收益不大,促使我们寻找一种更为经济、有效且长期的方式。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3]。以微课为载体进行的校本研究是强化教学与科研整合的一个很好途径。endprint

教师要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就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小课题进行深入的、立足于校本的研究。诚然,作为一线的教师并不像一些专业研究人员具备丰富且高深的理论修养,他们做的只能是一种“草根式”的研究,而以微课为载体进行的校本研究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草根式”研究方式之一。这种研究方式相对于理论研究而言更加彻底,因为广大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对教学中的问题体会更加深刻,了解得更加透彻,更有发言权。而且教师反复对教学活动或者课堂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与探究,并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以微课视频录制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微课既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又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展示教师教学反思等将科研结合了起来,一定程度上微课强化了教学与科研的整合。

三、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教学思维的转变

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研究等环节,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学习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面对面的教学,学生到学校上新课,回到家里做作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课堂上采用的是齐步走的策略,课堂教学实际上只照顾到了三分之一的学生,因材施教更难。微课引领的翻转课堂,一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在教室,只要有网络或者移动设备,在家里、在车站等等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想学习,都可以随时学习。而且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一旦遇到问题,就可以马上在线与教师或者同学互动学习,及时获得解答。而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这个过程中,也了解到学生在哪里遇到了困难,再对微课视频进行不断地修改、扩展,实现动态性更新。利用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先在线学习,再到课堂上与教师面对面学习,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混合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变得多样性。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以及混合学习三种教学模式中,混合学习是最高效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4]。总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以“学生”为主的,它让教师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学得更愉快、更高效。

2.网络社群的搭建

利用微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搭建一个实践社群,为教师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一个平台,而合理、有效地建设和整合资源库是重要的保障。

(1)网络平台的组建

随着微课运用于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优势的日渐突出,微课也通过建立一些组织群体,如微课QQ群、微信等,进行互动与交往。微课网络平台是以网络虚拟环境为基础,方便群体之间交流、学习,实现个体专业发展的学习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自发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又建立了对彼此之间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共享隐性知识,毕竟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往往需要合作,借助同伴的经验和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进而把隐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在网络平台互动中,一方面,当教师个人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在这个群体里提出,其他成员就会针对问题给予各种各样的建议,教师再从中整合大家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个人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互补互助的学习伙伴[5],一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交流教学法、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微课资源库的建设

建设丰富的微课资源库,是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6]。学习资源贫乏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而微课的出现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了转机。建设丰富的微课资源库,首先要保证微课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允许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并制作优质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平台上;其次,学校和相关学术团体应组织微课评选等活动,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表扬、奖励,激发教师持续参与微课视频制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微课发展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第三,加强微课资源库的管理,使其规范化、专业化。虽然教师制作上传的微课视频许多都是单一、杂乱的,但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同属一个主题。对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之后,众多类似的视频就会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系列的专题,存放在微课共享平台上,更好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教师凭借微课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可避免就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如重点、难点、疑点等。但教师要制作拍摄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微课视频,以往对教学每一步的精心设计,教授知识后的深刻反思等,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一样不能“偷工减料”,反而因为它独特的“微”特性,每一步的设计更需要精益求精,独特新颖,才足够彰显微课的独特。因此要求广大教师学会面对微课这一新型网络课程,掌握其设计及制作的技能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4.“微研究”的开展

“科研引领、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倘若教师能够抓住这些有价值的小问题、小课题以及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学并进行深度的“微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将有极大帮助。“微研究”是“发现小问题—梳理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7]。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微研究”始终要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从经验层面提升到理论层面,但作为“草根式”研究,以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的方式来表达难度较大,此时采用微课来表达教师的“微研究”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

[2] 姚晓兰,兰觉明.微课: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型课程形态.中国成人教育,2013(18).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5] 郑小军,张霞.高效网络化学习:理念、路径与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6] 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10.

[7] 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作者: 陈庆文(1978-),男,广西博白人,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黄燕玲(1990-),女,广西北海人,北海市海城区庙山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专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