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创新探析

2015-01-20 23:43王竞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浏览器商业模式信息化

王竞

摘 要: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商业创新活动日趋频繁,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也纷纷涌现。各种由于信息传递方式变革带来的新型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就连传统工业经济背景下的企业也为了适应商业环境变化推出新商业行为。通过对信息化、商业模式等关键词的解读,结合相关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生存的新环境和应对信息化挑战的新改革。

关键词:

信息化;商业模式;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006-03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进入科技时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牵引下,信息传输及存储方式、实体社会组织运营模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思维和沟通方式的剧变。大数据、云端等传统词汇被赋予新的内涵,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各种颠覆性理论层出不穷,从“二八定律”到“长尾理论”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由经营模式创新带来的商业成功。

随着科技浪潮的全球化发展,信息革命正在潜移默化重塑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宣告到来。与此同时,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先驱及主导动力,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及在信息化背景的企业管理创新成为竞争力提升的必经之路。如何把握信息化潮流,利用信息化进行企业管理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 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1.1 信息化概念演进

信息化革命最早发生在美国,这与其信息技术的早期发展和广泛应用紧密相关。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信息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于是,信息化从传统单一的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渗透并扩展为技术升级和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升级过程。从原始技术手段提升为促进支持各产业快速发展的生产力。

其实,要具体理解信息化概念,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背景知识必不可少。根据主导产业的不断更替,可以将工业化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是劳动密集型的棉纺加工工业,中期是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后期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一般就产生于工业化发展过程后期,主要特征为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并且在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化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信息化浪潮,把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引向信息社会。

在这股浪潮中,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等优势,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传统产业结构和企业管理方式面临巨大调整和改造升级。

1.2 信息化背景与大数据时代

无论是对理论界还是传统或新兴企业,“大数据”无疑是当今热门词汇之一,随着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及普及,全球信息数据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时代宣布到来。它为企业获得广泛的洞察力,对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在信息多样化、规模化和高速化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为信息社会带来一场巨大变革。大量数据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以及数据流的广泛应用,督促企业重新思考和定位已有的经营模式;同时,企业也面临转型挑战。大数据蕴藏的巨大价值,将掀起商业模式和管理决策模式的重大变革。信息化的出现和普及应用为数据积累整合提供基础,而传统IT技术和数据库软件无法处理的海量数据则使“大数据”概念应运而生。

因此,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及商业模式转型,更多是在研究大数据能促进产生哪方面的竞争优势,如何催生其他创新技术,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各种复杂资源解读成改革模式和发展方向。

2 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界定

2.1 商业模式内涵

虽然学术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却未对其定义取得广泛共识。其理论出现可以追溯到1939年,熊彼特提出的“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商业模式竞争”。随后,德鲁克也明确指出,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尽管学界和实践界普遍接受并应用商业模式这一概念,但却并不存在一个让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或参照体系不同,其理论界定也有些许区别。

一般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核心是企业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增值活动来进行盈利。这时,企业不再仅仅将顾客作为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而是将顾客作为企业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商业模式”作为企业管理中黑匣子一样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衔接工具,在企业研发和价值创造之间发挥中介及转换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分享 。

尽管针对不同规模、行业,其商业模式有所不同,学界也未达成一致界定,但究其本质,基本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商业模式并非简单从供应商、企业、顾客的线性价值创造,不同于市场战略或公司战略,其综合考虑如何进行持续的总体价值创造,如何为现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总体利益最大化。商业模式是一个整合概念,包括了企业的经济本质、经营运作与战略发展等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不同的企业核心能力衬托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程度越来越大,商业模式创新以提升核心能力的作用日益增强。

2.2 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

王忠禹,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曾指出以“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为中心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这是中国企业界、管理界正在认真思考的具有趋势性重大课题。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由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虚拟化、网络化的企业形态,更在迅速改变着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商业模式,由此,管理领域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增多,信息化、网络化带来了变革,更是挑战。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加剧了市场竞争,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及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想要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就要不断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3 创新案例解读

商业模式一个重要核心就是创造价值。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好的商业模式,是跳出框框局限,变废为宝、聚少成多的颠覆性变革。既能把握现在商机,更能创造未来需求趋势,使收益呈持续且多元化发展。通俗点说,就是如何把“一次性买卖”的顾客变为“终身会员”。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的乔布斯和中国的马云。

苹果公司发展史已经被商业案例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从iPhone到App Store的升级,显示苹果完成了从有形单一商品都系统产业链的控制升级,并通过强大营销手法,成功打造苹果的品牌形象。若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其模式转型创新的成功在于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经营产品更是从手机到另一种生活方式。虽然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去世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受到不少病垢,但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批死忠粉丝。有趣的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商业模式的成功除了天时地利外,人和也非常重要,即对于信息数据等各种复杂资源的解读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

十多年前,当马云以50万创业资本起家时,曾梦想说阿里巴巴未来要做成一个市值 500 亿以上的公司。在当时看来,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年轻人的天方夜谭和异想天开。但阿里集团发展至今,已远远超过500亿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成功。初创淘宝时,马云引入美国互联网Ebay这种B2C网站最基本的模式,并与中国的实际环境做了很好的结合,客户价值主张是其首要考虑的关键。如何在网络中实现小企业客户的诚信买卖,如何体现卖家客户的便捷和实惠等问题让支付宝应运而生。支付宝信用评价和支付体系,对网络诚信交易和支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不仅解决了买卖双方交易问题,更凭借这个资金中转的平台获得更大机会。可以说,从客户价值角度去思考,去整合产业链或服务链,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要素之一。

4 具体案例研究

4.1 UC浏览器

UC优视科技公司(以下简称“UC”)成立于2004年,凭借当年移动互联网的热潮,率先占领了手机浏览器市场。经过九年多的发展,一系列数据说明UC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扛起大旗:超过 15 亿次下载量、全球用户超过 4 亿、月使用量超 1600 亿、UC 浏览器 Android 平台月活跃用户数突破 1 亿。其员工人数更由2004年的6为创始人发展到现今超过1700人的规模。在多轮融资加速扩张之后,达到了 10 亿美元的市场估值。UC快速发展的背后不难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1)正确战略定位。

UC 将战略定位为“打造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服务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管道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奠定在手机浏览器市场的领先地位。早在2004 年,UC 在全球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即云计算,在当时叫做“服务器客户端混合计算技术”,公司认为未来手机浏览器一定会走云计算的路线。事实证明,UC 非常具有前瞻性。如今,UC 已经打造成市场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平台,这与 UC 实施正确的战略定位不无关系。

(2)打造核心产品。

专注浏览器市场、打造核心产品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 2G 时代,移动用户通过 WAP 上网,速度慢、收费高而且受终端的限制,UC 发现这一商机并最早进入手机浏览器市场,以抢占移动互联网先机。这么多年的发展中,UC面临很多诸如搜索、游戏、电商等机会和选择,但其一直坚持“一家创业公司的基因决定了它的道路”——手机浏览器领域,通过技术升级,保证用户良好的上网体验。

2008 年 UC从 Symbian 时代向Android时代跨越,把握时代先机,实现华丽转身。这不仅帮助UC浏览器维持原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新一轮的技术潮流——Web App在浏览器上的落地。

(3)模式创新——从入口到平台。

由于移动互联网很多业务必须经过手机浏览器进入,因此,浏览器不再是单纯的上网工具软件,而是重要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入口,在用户的移动互联网生活中将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UC 通过聚焦手机浏览器做大手机浏览器规模,实现了由入口向平台的转变,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正如CEO俞永福所说:“UC 不是浏览器,它是一个服务的平台。UC 正越来越多地帮助用户满足用户的三类重要需求,换句话说,用户通过 UC 平台享受的服务宽度越来越广。”UC 将音乐、视频、游戏和电子商务集成到 UC 浏览器上,不断丰富浏览器的功能来。

(4)和谐产业生态。

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浏览器天生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通过它接触到其他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厂商、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都有收获。UC 在这个产业链扮演的是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的角色。

UC 的定位是开放平台,UC 对外提供了开放的应用接口,并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收益分成。在为 UC 和运营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了共赢。

4.2 海尔集团

当张瑞敏成为第一个获邀在AOM大会(第73届)上围绕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变革进行主题演讲的中国企业家后,海尔的颠覆式创新再造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为传统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变革新添成功案例。

(1)颠覆传统企业战略和组织构架。

海尔组织从“正三角”到“倒三角”,再到现在的网状组织,完全扁平。原来企业是串联的流程,从研发到制造,从制造到营销,环环相扣。现在变成并联流程,各个节点都面对用户需求,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让用户参与其中,直至最后销售。

(2)三“无”目标的追求。

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和供应链无尺度是海尔的创新。

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同样重要,不能忽视。而所谓领导,是马克思韦伯的科层制创造的,在现今互联网时代,用户决定企业的逆转,提醒海尔开始探索自治的小微公司。

海尔公司有句至理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4.3 创新的动力和途径

综上所述,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传统商业模式创新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商业经营活动。通过增加新的商业活动,如通过前向或后向整合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上文中提到,苹果公司通过iTunes的音乐下载服务来实现其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IBM 从硬件提供商转移到服务提供商,并根据多年积累经验,推出咨询业务,专门从事于IT维护和服务咨询等。这些重大转换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第二,企业结构。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是如何联系起来以及其所有的秩序。以HTC为例,作为一家高创新、高盈利和高增长的设备生产商,创下了很多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相比Apple既卖手机又卖服务的商业模式,HTC仅体现在产品与技术的创新上,并不能从用户的使用中获得盈利,其绩效表现远不如前者。

第三,企业管理,即由谁来执行企业的经营活动,即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团体来执行某项活动。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对复杂,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当今时代是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也随之出现新的转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知识资本成为重要资源。同时,网络革命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沟通的畅快,也改变了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等要素。从本质上来说,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强调扁平和灵敏、反应和速度,重视主动和创造,可以说企业管理正在从科学向艺术升华。

5 结论

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价值创造或激发的动力。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全球范围内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引起全球商业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球商业领袖普遍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发生着较大变化。围绕着供给方,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方式、管理运营模式等进一步挖掘内部价值;围绕需求方,企业针对消费者消费习惯与方式的变革挖掘潜在价值。

摩托罗拉曾是手机行业的老大,代表着模拟时代,但进入数码时代后,却被诺基亚后来者居上,成功取代。然而,诺基亚也没能长胜下去,被苹果取代。更唏嘘的是,时代不能保证苹果今后的稳赢。因此,企业应看到网络经济带来的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如何借助大数据带来的大洞察,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商业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现今乃至将来学界和企业界共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Boulton R., Libert B, Samek S., A Business Model for the New Economy[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3, 21(4).

[2]Gambardella A., MeGahan, A Business-Model Innovation: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ndustry Structure[J]. 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 (2-3).

[3]常修泽.现代企业创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4]郭界成.论技术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06,(3).

[5]钱志新.创新商业模式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8).

[6]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

[7]王娟.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J].中国市场,2010,(31).

[8]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11,(7).

[9]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1).

[10]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电子商务,2014,(24).

猜你喜欢
浏览器商业模式信息化
商业模式画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反浏览器指纹追踪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环球浏览器
再见,那些年我们嘲笑过的IE浏览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