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富集、账面缺失与绩效评价

2015-01-20 01:57姜玉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贡献绩效评价计量

姜玉勇

摘 要:

探讨了无形资产富集但财务报表却未反映价值的公司如何正确进行绩效评价的问题。指出在此类公司中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未得到合理反映,有可能导致绩效评价扭曲。针对此类现象,对该类公司无形资产梳理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建立模型,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无形资产富集;账面缺失;绩效评价;利润贡献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119-03

1 引言

对于无形资产富集型的公司,如研发企业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拥有可观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这些无形资产价值如何在被评价对象之间分配是个难题。绩效评价的传统模式以收入评价为主,而无形资产价值则体现为未来的收益。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通常并未列示自创型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为绩效评价造成了一定障碍。甚至,极端的情形是,虽然有些公司无形资产富集,但由于处在创业期,对研发的大量投入尚未带来收益,反而产生大量亏损,如何进行绩效评价呢?本文以绩效评价的贡献途径为主线,探讨无形资产富集但账面缺失情形下的绩效评价问题。

2 自创无形资产为什么未反映在企业的账面中

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会计准则的限定息息相关。在账务操作中,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可以顺利地记录于财务报表,而自创的无形资产却大多反映为费用。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增加了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的价值。这些无形资产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既没有得到正确的核算,也没有合理进入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只有当企业决定以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抵押贷款或处置时,无形资产的价值才会通过资产评估体现出来。

会计原则的限制使无形资产具有弱化效应。如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准则将企业的研发支出分成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一律归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符合5项条件才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予以资本化。会计原则的限制无疑使无形资产的形成大大弱化了。大多数用于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无法满足资本化的要求而费用化了,造成企业账面无形资产为零的情况。无形资产弱化现象有很多表现,如广告费用的支出与品牌效应或商标权无形资产的形成有关。有学者进行了广告支出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他们提供的证据表明,可以用广告强度来衡量产品区分度和进入壁垒,并发现公司利润率与广告强度之间有持续的关系。

3 企业绩效的贡献因素分析

要评价企业的绩效,必须考虑绩效的来源,研究哪些因素贡献了企业利润。企业的绩效来源于两个方面,外部贡献和内部贡献。其中,外部贡献如产业政策、发展机遇等虽然功不可没,但是由于这些因素非企业所能控制,也不属于企业所有,不能列入企业的资源。企业无法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核算,当然也不能列入绩效评价的范围。由此,本文研究的重点落在内部贡献层面。企业绩效的内部贡献主要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绩效的来源分析

如图1,在企业的内部贡献中,有形资产带来的收入可以进入绩效评价体系,而无形资产由于通常未进入财务核算,从而无法进行绩效评价。

反过来说,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零,则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利润无贡献。如果有贡献则其价值应该计入报表。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一是公司的报表数据是完整的,没有遗漏任何资产和负债;二是公司的利润均是表内资产贡献的,不存在来自于其他任何方面的贡献;三是任何表外资产的剥离均对公司未来的利润不产生任何影响。经过分析之后,以上假设很容易被拒绝:财务报表中未反映任何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营销网络、管理类无形资产等,这些无形资产不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任何贡献,完全可以剥离;在仅有有形资产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营销网络、管理团队、商标或者品牌效应,也可以取得和原来等同的利润。以上被拒绝的假设说明了如果缺少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绩效贡献,企业无法运营。

4 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

为构建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需要引入资产评估学中的价值类型假设,价值类型有多种,如市场价值、在用价值、投资价值、课税价值、清算价值和残余价值等,根据绩效评价的目的,本文使用的是在用价值假设。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的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这一概念表明绩效评价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可以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

关于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的实现路径,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本文建立两种绩效评价模型,即货币计量的评价模型和非货币计量的评价模型。

4.1 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

(1)无形资产贡献比率模型。

本文的思路是公司的绩效(Performance,Pf)来自于有形资产(Tangible,Tg)和无形资产(Intangible,It)的贡献。公司的绩效等于产出(Output)减去投入(Input)。

PfD=Rt+De+Am+Ac+Ta

PfD為公司绩效或企业收益年金,Rt为净利润,De为折旧,Am为摊销,Ac为利息,Ta为所得税。

有形资产贡献比率=Pf/Tg,Pf为公司绩效,Tg为有形资产价值。

无形资产贡献比率=1-Pf/Tg

单项无形资产贡献比率=(1-Pf/Tg)×IprD,IprD为无形资产分成率。

此时计算的结果为无形资产对当年绩效的贡献,可以用于企业之间的相对比较,而非无形资产的价值。

(2)绩效评价常态化情形下无形资产价值的求取模型。思路是:无形资产对绩效的贡献对企业而言是贡献了超额收益,首先计算出无形资产的收益贡献年金,除以企业适用的资本化率即可求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再乘以无形资产分成率即可得单项无形资产的价值。

Ipr=PfD-Tg*ii±r*IprD

其中PfD=132n=1PfD,Tg=133n=1Tg

上式中,Ipr为无形资产价值,PfD为企業收益年金,PfD=Rt+De+Am+Ac+Ta,Tg为有形资产,i为行业平均资本化率,r为企业特有风险或低于行业平均的风险。本模型的含义为用企业近三年收益平均数减去有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即有形资产三年平均净值和行业平均资本化率的乘积,得出无形资产的贡献,再除以企业适用的资本化率,即可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再乘以无形资产分成率,得出单项无形资产的价值。以上公式中的数据来源如年收益、有形资产净值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获得,行业平均资本化率可以从财经类网站或专业网站如巨灵网、Wind发布的数据中获得。

4.2 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

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将重点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上,主要致力于核算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和产出的计量方面。模型如图2。

图2 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

限于篇幅,本文未给出技术类无形资产、市场类无形资产及其他类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

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形成无形资产绩效评价系统,应该纳入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无形资产绩效评价系统改变了原有评价体系只注重财务指标、片面性、静态性的缺陷,解决了评价对象重大遗漏的问题。无形资产绩效评价系统适用的情形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从未进行过无形资产绩效评价的企业,使用该体系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充分挖掘和计量,以帮助企业适应内部管理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的需要;二是用于企业领导层任期内绩效评价,以期能公平、公正地反映其经营业绩;三是使无形资产绩效评价常态化,利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满足无形资产战略决策需要。

5 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案例

5.1 案例背景

C市某电子企业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定位为国内外市场旺销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拥有某芯片生产线三条,有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精良的工艺设备和实力雄厚的技术团队。企业在经营期间十分重视无形资产的培育和投入,申请了50余项专利,研发成功10余项非专利技术,培养和吸纳了包括研发团队的一大批高级人才,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500余家。该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被C市评为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直很畅销,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由于绩效评价不合理,一些技术研发人员常常把自己的薪酬与营销人员进行对比,对收入的分配颇有微词,并一度出现怠工现象。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未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即无形资产的数字为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渐渐关注到此类现象,从而引发无形资产的绩效评价问题。

5.2 企业无形资产的诊断

企业邀请了无形资产专家和公司管理人员一道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了梳理和诊断,认为企业存在明显的无形资产资源优势。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以技术取胜,技术类无形资产因为其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对于此类企业,核心无形资产是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人力资源和品牌,而其他无形资产则处于次要地位。该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价格得以提升,因为无形资产的作用如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使企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他企业并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二是销售增长,因为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得到提高,销售额比以前年度增长;三是成本节约,因无形资产的作用如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使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得到节俭,和行业平均成本费用相比产生优  势,以行业同样的产品价格销售即可产生超额利润;四是竞争力增强,假如在产品品质无差异的情况下仍然能使顾客选择该企业的产品,即可认为该无形资产的作用能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

5.3 无形资产估值和评价

根据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清理结果,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如表1(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无形资产绩效评价的思路,因此略去了估值过程及结果)。

表1 X公司无形资产清单

无形资产大类内容说明价值

技术类专利技术已授权的专利52项略

非专利技术设计技术11项-

数据库专业文献和技术成果等-

商业秘密现有的创新成果19项-

著作权主编的行业和国家标准12项-

市场类商标权已注册商标1项-

人力资本类专家团队、管理团队-

资质类准入类、能力类、荣誉类4项认证体系、129项荣誉奖项-

管理类组织、制度、流程、文化-

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梳理及估值的基础上,该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进行重新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 结论

本文分析了自创型无形资产未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原因,指出了无形资产账面缺失给绩效评价带来的障碍,无形资产富集型公司尤为如此。在对企业绩效贡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基于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

无形资产绩效评价和其他绩效评价一样,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虽然本文建立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并不能解释企业政策理论的错误,这些指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政策理论的方向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另外,绩效评价是一种植根于由上至下的等级制的控制模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效果,本文也没有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楚,白俊勇,戴春福.国外绩效评价体系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6(1):120-127.

[2]蒋天颖.企业智力资本的结构与测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170-174.

[3]夏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研究报告[R].2013.

[4]Kamel Jedidi, Carl F.Mela, Sunil Gupta.Managing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for Long-Run Profitability[J].Marketing Science,1999,18(1):1-22.

[5]姬志恒.广告投入与品牌资产的价值—评价广告投入效益的新视角[J].价值工程,2008,(9):52.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Z].2006.

[7]方中秀.广告投入的有限资本化研究[R].2013.

猜你喜欢
贡献绩效评价计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贡献榜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海洋贡献2500亿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