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研究

2015-01-20 02:11曾小强覃开朗王雅丹王宝荣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竞争性劳动力

曾小强+覃开朗+王雅丹+王宝荣

摘 要:

以广西代表性的竞争性行业和垄断行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并解释了以行业垄断程度为表征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即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分割因素在该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广西要大力发展竞争性行业、垄断行业要实行适应市场的用工制度、放宽对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引入民间资本、积极应对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对就业带来的挑战的建议。

关键词:

行业垄断程度;劳动力市场分割;经济;劳动生产率;就业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032-04

1 引言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根据奥肯定律中的经验法则: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比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减少2.5%左右;反过来,如果要使失业率降低1%,则国民生产总值就必须比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2003年至2011年,广西GDP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同期就业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25%,呈现“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情况。但是,从一些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学者陆燕春、杨喜孙在对广西1985年至2005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广西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时并不完全意味着就业增长呈同向变化,在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情况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不同方向的变化。从全国范围看,曹建云研究得出1978-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15,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人口数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不是就业增长的Granger成因,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究竟是以怎样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探究。目前,广西存在着不同行业垄断程度,即以竞争性行业与垄断性行业为表征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由于这些分割因素的存在,使得广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正相关影响弱化。同时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研究,得出劳动生产率也是影响就业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使分析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更全面,使研究更贴近实际,因此在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同时引入劳动生产率这一调节变量进行分析,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以广西代表性的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增长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对广西代表性的竞争性行业、垄断性行业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以劳动力市场分割因素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内在作用机理。

2 研究理论与假设

2.1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先后提出的产出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数量的增加,劳动与产出的模型为:W=P×L,W是产出,P是劳动生产率,L是劳动力数量。柯布和道格拉斯根据美国的经济数据提出了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模型:Y=λKαLβ,其中H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L代表经济中的劳动,α是产出的资本弹性,β是产出的劳动弹性,索洛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技术进步情况下的索洛模型:

Yt=A0eλtf(Lt,Kt)

函数中Yt,Lt和Kt依次为t时期的产出、投入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λ、A0、α、β为参数。其中,α和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λ代表技术进步率,eλt代表技术进步因子。该模型证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一致性。

我国学者陈晓毅通过建立变参数模型,应用卡尔曼滤波估计研究得出,广西经济增长对于就业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吴雨对广东省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广东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有促进作用。陈琭婧研究发现贵州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李海东对福建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相关性进行分析时得出福建省近年来存在“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情况,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非一致性。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大体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有促进作用,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在此提出假设:

假设1: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有促进作用。

2.2 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刘勇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短期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之间是对立的逆向相关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王忠通过研究得出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就业增长率将会下降。

王林辉、董直庆利用MS-VAR模型分析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就业增长存在非一致均衡特征,二者存在替代效应。田成诗、王婵对辽宁省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得出辽宁省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增长具有非一致性,有替代效应。因而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广西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就业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就业率下降。

2.3 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调节作用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他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有非竞争性的特点。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学者们认为传统理论无法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诸多现实问题,他们摒弃了竞争式分析方法,强调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属性,制度与社会因素对劳动力市场有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相关的学说和不同的分支。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Doeringer&Piore,1971)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Doeringer&Piore,1971)是两个重要的基石,其中皮奥里(MRore)和多林格(Doeringer)最早完整提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dualthory)是分割理论中被引述得最多的一种并成为分割理论的代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和统一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竞争性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