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域经济调查研究

2015-01-20 14:32王娟李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村域南疆少数民族

王娟+李青

摘 要:

新疆少数民族村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对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南疆地区如何通过发挥其地域优势、改变落后的生活条件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是亟待考虑的问题。以新疆温宿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通过问卷与访谈的方式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全面了解样本点村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寻找南疆少数民族村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突出不同村域产业发展的特色与比较优势,通过兵地融合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技术与文化交流、合理布局农区、提升基层组织与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是提升温宿县村域经济核心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温宿县;村域经济;南疆少数民族;村集体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1-0043-04

0 引言

习近平主席来新疆调研考察与南疆各族干部座谈时强调:“南疆发展要因地制宜。粮棉、果业、牧草和畜牧业覆盖绝大多数农户,要教会农牧民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经营方式。一招鲜吃遍天,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农民就会受益于此”。村域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县域经济的基础,在统筹城乡的历史新时期,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村域经济就成了研究的重点和有效的平台。因此在此背景下探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疆地域位置特殊,有21个贫困县,占总数的778%。其少数民族47个,占总人口的84.1%。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目前南北疆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如何真正意义实现农村与农民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提高少数民族村域经济综合实力是目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研究区温宿县大力发展有机大米、薄皮核桃、冰糖心苹果等招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村域经济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全面了解温宿县不同村域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以及特征,解析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村集体经济综合实力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村域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以乔家君和王璟新两位学者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乔家君在《中国典型农区不同村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及《河南省村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课题研究中,总结了村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研究动向,指出村域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结构及其动态分化、以及不同尺度村域经济模式的总结与比较。王璟新(2009)认为在村域经济的组织形式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村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村级经济实业公司和农户,还认为最佳的选择是实行一村一品。这些成果为村域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涉及少数民族村域经济的很少,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村域经济的就更少,本文选取新疆南疆典型县域温宿县村域,通过访谈、问卷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少数民族村落典型案例的方法全面剖析南疆村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模式,从自然条件、人口结构与文化素质、经济结构与收入水平、宗教文化与制度等方面解析村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和问题。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新疆南疆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镇化进程、保证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研究区的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温宿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天山中段的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和阿克苏市毗邻,西与乌什县相连,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南疆铁路、国道314线自东而向西穿境而过,县城距民航机场3公里,距中心城市阿克苏市12公里,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016公里。温宿县地貌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所以形成了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以棉花、水稻等大宗农作物为主导产业,以林果为后备产业,以庭院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框架。在城郊、农区、山区以畜牧业为重点,形成了畜牧业产业化格。

温宿县属典型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昼夜温差悬殊较大,年均气温10.10℃,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年均无霜期185天,这也促使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温宿县水源充足:有库艾日克河、托什干河、台兰河、喀拉尤勒滚河、木扎提河等河流,有托木尔苏、琼台兰等主要冰川14条。温宿县全县总面积14375.72平方千米,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回等21个民族。2012年全县总人口24.7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76%,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72%。

1.2 区位划分

该县行政区划:温宿县辖4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11个农牧团场:温宿镇、吐木秀克镇、克孜勒镇、阿热勒镇、托乎拉乡、恰格拉克乡、佳木乡、依希来木其乡、古勒阿瓦提乡、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县境内有:水稻农场、清泉农场、青年农场、共青团农场、塔格拉克牧场、博孜墩牧场、萨瓦甫齐牧场、恰其力克牧场、佳木林场、木本粮油林场、吉格代牧场、兵团五团、兵团六团。宿县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有着悠久的历史。

图1 温宿县乡镇分布地图

2 温宿县典型样本区基本状况及调研内容展开

本文根据研究问题的特性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样本,在调查准备阶段,通过了解目前南疆少数民族村域发展的特征,在温宿县境内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问卷调查获取相关原始资料数据。村域调查样本分区聚类选取,同时保证棉花主产区、林果业发达区、特色农业精品区、贫困山区、边境区、城中村和城郊村在样本中的代表性。

2.1 样本分布

所选取的样本乡域在区位条件、农村经济结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特色主导产业等方面具有各自的典型性和区域特征。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涵盖6个乡镇、18个村的30名基层干部和180个农户。以少数民族村域产业结构、村域主体收入来源结构、村域劳动力就业方向、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制约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问题为重点,进行座谈;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重点是村级收入来源结构、各种收入比重、以及一些村域主体的基本情况,农户的重点是家庭收入来源情况、收入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种植结构、生活质量相关问题等。采取面对面、一对一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的方式,对基层干部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做到了一个村至少有一份有效问卷;对农户发放1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达88.3%。考虑到少数民族农户居多,调查问卷维、汉各一套,由研究人员通过翻译进行问卷填写工作。endprint

2.2 样本基本统计特征

通过对样本地区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

(1)样本6个乡镇中,有4个乡少数民族人口平均比重高达90%以上。最少的温宿镇也达到了7189%。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汉人口严重失衡,这种聚居的方式制约了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的推广。

(2)收入来源单一。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恶劣的乡村农牧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种植性收入和打零工收入,这两项收入占整个收入比重的近80%。

(3)当地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近80%的农户文化水平为小学及初中,近8%的农户文化水平为文盲或半文盲,大专以上的不到1%。就业地90%的选择在本地农村就业,从事于农业生产。

(4)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位于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500-3500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是自治区级贫困乡、边境乡、民族乡。是距县城最远的乡,达到99千米。2012年申请了“大库斯巴依”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至今到该地的旅游爱好者络绎不绝。当地的居民自己制作一些民族手工艺品,出售给前来旅游的客人。这也给他们增加了一部分额外的收入,当前的旅游项目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5)托乎拉乡地处温宿县城郊,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91%,乡域内水源充足,是温宿县乃至阿克苏地区的水稻主产区。还兼营其他粮食经济作物水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了解到当地的大米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生产大米被誉为“贡米”。

2.3 温宿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获悉:温宿县有10个乡镇、104个村委会,到2012年底,村级债权合计3605.9万元,村级债务2823.5万元,债权债务相抵净债权782.4万元。温宿县104个行政村2012年实现总收入3377.43万元,其中土地发包收入2543.03万元,占总收入的753%;集体林、集体畜牧养殖收入834.43万元,占总收入的24%,无工业企业等其他收入。收入在5万元以下村有6个,占总数的5.8%;收入在5-10万元的村有6个,占总收入5.8%;收入在10-20万元的村子有24个,占总数的23.1%;收入在20-30万元的村有26个,占总数的25%;收入在30-50万元的村有17个,占总数的16.3%;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存有25个,占总数的24.4%。村集体经济总支出2279.7万元。到2012年底,温宿县村集体村债务达到了2823万元。

2.4 村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与乡镇领导干部交谈了解到:近年来,温宿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林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长足发展,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创收门路窄、收入来源少、积累能力弱,离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村集体经济一直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各村集体积累总体上相对滞后,存在“一少两多”现象,即有集体积累的村少、无集体积累的村多、欠外债的村多,成为长期困扰各基层党组织的老大难问题。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无力搞。各村村干部平均在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足够的精力。没法搞。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没思路,没点子,没办法,不知从何入手。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偏低,工资普遍在2000-2500元,有些村甚至更低,造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村级债务沉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弱。一些非生产性支出(报刊费、招待费、贫困户、五保户)补助费居高不下。据了解温宿县96个村集体有负债,占村集体数量的92.3%。到2012年底,负债3001万元,平均28.85万元。其中负债额超过50万元的村有21个。

(3)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收取各项生产费用(护青费、防雹费、改良费)这三项基本没有结余;村集体土地、集体林、集体畜、集体草场等,这些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成了村集体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温宿县有104个行政村,2012年共拨付财政转移资金678.5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486.8万元、办公经费转移支付143.5万元、五保户供养金48.2万元。

3 样本村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南疆温宿县村域的调研情况,明确影响南疆少数民族村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3.1 实证分析研究变量及赋值

y=a+bixi=b0+b1x1+b2x2+……+bkxk+ε

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y为因变量,xi为自变量,建立村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y表示村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用村集体收入表示,xi表示制约村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各变量的说明与赋值见表4。

从农户行为理论和温宿县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变量选择。地理位置x1、村民文化程度x2、家庭收入x3、是否从事非农业x4、种植面积x5、家庭人口数x6、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x7、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的重要性x8、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x9、是否懂汉语x10。

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运用Eviews6.0统计分析软件对温宿县6个样本乡镇对其影响各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因素做多元回归分析。对10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剔除多余变量2个,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异方差;使用广义差分法,回归方程无自相关,模型R2、t、F、DW统计量达到理想水平,比较显著。

以上是对159个全样本农户综合统计回归分析的结果,考虑到篇幅有限,本文对不同样本村的多元回归结果就不进行逐一分析。虽都属于一个县但不同的乡镇村域其经济发展水平、特点都有所不同。从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来看:地理位置、种植面积、从事农业的年限、是否懂汉语对全样本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成正向的,在普遍意义上它们对村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使其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产生的规模效应依然明显、村民从事农业年限越长它所掌握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就越丰富,“干中学”效应显著;村民懂汉语可以使自己在最快的时间得到第一手完整资料,可以更方便与当地团场职工有效交流,同时接受和掌握先进农业科技技术比别人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以上因素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对农民收入增加和经济水平提高具有显著地推动作用。endprint

在是否从事非农业上,对大部分村子村域经济影响是正向的,影响性明显。然而对个别村子外出打工与从事非农劳动并不一定带来满意的收入;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对全体样本而言具有很大的显著性,它对种植、管理、销售、产品安全保证等环节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大大减少了农户承担的风险,有效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可见它的正向作用较明显,但是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据了解吐木秀克栏杆村当地村民接受参与农村合作社的意愿很低,只有3%的人愿意接受或参加农村合作社;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对村域经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还是有个别的农户认为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并不是很重要,如博孜墩乡巴依里村农户认为技术推广跟自己关系不大,还不如政府来点实际的,多发点补贴多好。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村民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两变量对村域经济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而被剔除,只是说明目前所选样本点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没有呈现出对村域经济发展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培训力度,使得他们才有可能更愿意接受新技术、新改革,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尽管模型中家庭人口变量对村域经济影响不显著,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家庭人口多它可以提供富裕的劳动力,但同时家庭负担也相应的增加,特别是贫困的家庭就更无力让孩子去上学,很早的参加了劳动,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永远无法摆脱贫困。

4 主要结论与措施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与较低的生产生活条件、少数民族与汉在人口结构失衡、收入来源单一、产业结构雷同产品同质性强、村民文化素质低、接收和采纳新技术的意愿不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等使得南疆少数民族村域与全国典型经济强村相比差距甚远。尤其是缺乏拉动农户经济的内在驱动力,集体经济和新经济体的造血功能不足也是造成目前村域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不同村域经济社会与环境条件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依靠密集型劳动从事农业生产依然是农民收入的核心来源;拓宽农民多元增收渠道,提高产业比较优势与合理布局,转变目前只注重高产不注重高效的生产方式是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有效途径。

(1)要依靠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反哺农村,以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组织为载体,不断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并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方式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型。

(2)依据中央关于新疆第二次工作座谈会精神,依靠县域以及各乡镇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结合南疆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避免盲目跟从。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以及在资金上的扶持,依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域脱贫致富。

(3)通过生产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农户种植管理能力以及精耕细作的技术投入,是实现农户家庭经营效率提高的关键。

(4)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切实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多渠道融聚社会资金,重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5)加强兵地融合以及村域之间的融合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技术、文化的融合。加强兵地融合有利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优良品种的普及和推广,并通过加强文化共享,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升劳动者就业率,从而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

(6)依靠优势的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建立以民俗民风为依托的特色旅游型村域,依靠文化发展经济;打破地域界限,采取少数民族地区混居、杂居的嵌入式方式,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

大融合,从而为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缓解人口结构

现代物流与采购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作者简介:

左英杰,衣田田,黄顺,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学生;

刘岚,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副教授。

失衡创造条件。

(7)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对于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想办法改善,严禁开荒、发展节水农业等。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在现有的环境资源条件下我们要力求创新,积极寻找一条适合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村域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乔家君.中国乡村地域经济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0-96.

[2]王景新.村域经济转型研究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8-72.

[3]乔家君,李小建.基于微观视角的河南省农区经济类型划分[J]﹒经济地理,2008,(5):11-16.

[4]车裕病.典型村落经济社会转型及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3.

[5]王景新.村域经济转轨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9-69.

[6]王景新,严海淼.少边穷地区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调查[J].集体经济,2011,(3):16-24.

[7]王竹林.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87.

[8]丁磊.村域经济对区域信息化响应机制研究—以陕县莱园乡三个村庄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2,(5).

[9]阿克苏统计局.阿克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域南疆少数民族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
村域人地关系定量研究——以重丁村为例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筑梦南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立足村域资源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