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分析

2015-01-21 09:41程林敏
关键词:溶栓出院心肌梗死

雯 洁,程林敏

(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分析

雯 洁,程林敏

(锡林郭勒盟医院,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次研究中,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与护理,在出院之后生活能够自理,随访3个月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注意加强和改进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多发性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致病原因为冠状动脉血量中断或减少,致使患者的心肌发生缺血或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与护理,则患者容易发生猝死。我院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特选取了9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9.36 4.77)岁;心肌梗死类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5例,下壁心肌梗死23例,前壁心肌梗死19例,后壁高侧壁心肌梗死23例;病因:受惊、暴饮暴食、劳累、情绪改变。

1.2 护理对策

第一,常规护理。①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患者发病后的48 h是关键期,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发生猝死。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将患者安排至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向医生报告从而及时予以处理[2]。②合理给氧。在发病早期,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中流量吸氧,此后在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之后再转为低流量吸氧,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使患者的胸闷、焦虑、气短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吸氧时间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生之后48~72 h内。③便秘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存在便秘的情况,那么在排便时就可能因用力或屏气而发生猝死。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做好便秘护理工作,比如协助患者排便,给予患者番泻叶口服以通便;如果患者在三天之内没有排便,则应对患者进行灌肠[3]。④溶栓护理。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在溶栓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做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检查,并计算出凝血时间。同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嚼服,0.3 /dg,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改为0.1 g/d并维持用药。可选用尿激酶作为静脉溶栓药物,使用前加入0.9%氯化钠溶液稀释,之后再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前,护理人员应选择较粗的血管;在溶栓治疗开始后,护理人员每隔15 min记录1次导联心电图,以保证溶栓治疗的有效性[4]。

第二,疼痛护理。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肌注吗啡或哌替啶,或者还可以给予患者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药物含服。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减轻心脏负担。

第三,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病情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惊慌、恐惧、焦虑等心理,从而加重心脏负担。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够有思想准备,遇事能沉着应对。另外,护理人员应安慰并开导患者,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5]。

第四,饮食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应该禁食,等到平稳渡过之后再给予其流质食物,在患者病情稳定且好转之后在给予其普通饮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不能使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宜多吃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低盐低脂的食物,并注意少吃多餐。

第五,康复护理。在康复阶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安眠药和镇静药。同时,不定期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预防意识,防止病情复发。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从而使导致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得以减少。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与护理,在出院之后生活能够自理,随访3个月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的重大疾病,临床虽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患者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较高。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做了相关的探讨,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便秘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对策,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并且出院后的预后情况良好,生存率高。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护理对策乃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身体状况来制定,因此在护理对策的作用下,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在出院后获得痊愈且不再复发。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认为出院即痊愈,因此出院之后没有坚持治疗与护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时说明继续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加强监督,使患者避免病情复发的风险。

综上所述,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1]张 燕,夏彩霞,杨雨兰.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2(06):153-154.

[2]王淑香.急性心肌梗死80例的临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6(21):104-105.

[3]李 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8(06):166-167.

[4]韦学萍,叶 祺,黎承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药,2015,29(08):1615-1616.

[5]屈 睿,赵永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和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17):180-181.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33.173.02

猜你喜欢
溶栓出院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