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晚粳新品种‘浙粳9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01-21 01:31葛常青王俊敏汪艳丁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葛常青 王俊敏 汪艳 丁力

摘  要:‘浙粳97系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3007)的双季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生产上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感光性强,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等特性,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连作稻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浙粳9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适量播种、稀播培育壮秧、合理肥水运筹、草害防除、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浙粳97;晚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32-02

‘浙粳97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联合选育的双季常规晚粳稻新品种,2013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3007)。生产上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感光性强,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等特性,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连作稻种植。

1 产量表现

‘浙粳97参加2010年浙江省双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7 345.5kg/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5.5%,未达到显著水平,增产点率97.5%;2011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8 584.5kg/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5.2%,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1.4%;2012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 550.0kg/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3.6%。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 株高(97.7cm)、株型适中,剑叶短挺,分蘖力中等,叶色绿,茎秆粗壮,抗倒性强(表1)。

2.2 穗粒兼顾,青秆黄熟 穗粒兼顾,着粒密,谷壳黄亮,谷粒圆粒形,穗长15.0cm,每穗总粒数125.8粒,每穗实粒数104.4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5.3g;分蘖力中等偏强,有效穗330.0万/hm2,成穗率76.5%;始穗至齐穗时间短,抽穗集中,穗型大小较一致,整齐度好;青秆黄熟、落粒性中等(表1)。

2.3 生育期适中 浙江省2a连作晚稻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5.3d,比对照‘秀水63长1.5d,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连作稻种植(表1)。

表1 浙粳97和对照秀水63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品种

名称\&全生育期(d)\&有效穗

(万/hm2)\&成穗率(%)\&株高(cm)\&穗长(cm)\&总粒数

(粒/穗)\&结实

率(%)\&千粒重

(g)\&浙粳97\&145.3\&330.0\&76.5\&97.7\&15.0\&125.8\&82.8\&25.3\&秀水63\&143.8\&364.5\&79.0\&102.9\&15.2\&101.4\&87.9\&24.9\&]

2.4 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2010、2011年2a抗性鉴定,叶瘟平均1.4级,穗瘟平均5.0级,穗瘟损失率8.9%,综合指数3.9(表2);白叶枯病2级。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秀水63,白叶枯病抗性与对照相仿。

表2 浙粳97和对照秀水63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

[品种\&叶瘟

级别   \&穗发病率

(%)   \&穗发病

率级别 \&穗损失率

(%)  \&综合

指数\&抗性

评价\&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平均\&最高\&浙粳97\&1.4\&5.0\&15.5\&36.5\&5.0\&7.0\&8.9\&20.8\&3.9\&中抗\&秀水63\&4.0\&6.5\&59.6\&91\&9\&9\&36.8\&61\&7.05\&感\&]

2.5 米质较优,食味佳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10、2011年2a米质检测,平均整精米率70.4%,长宽比1.9,垩白粒率35%,垩白度6.5%,透明度2级,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含量17.3%,米质各项指标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米饭口感软,有弹性,食味佳。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适时、适量播种 作连作晚稻栽培,移栽田一般可在6月20~25日播种,大田用种量60kg/hm2;直播田在6月25~30日播种,大田用种量75kg/hm2;机插田在6月底播种,大田用种量58kg/hm2。也可作单季稻直播,一般可在6月初播种,大田用种量53kg/hm2。播前选择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推荐的适宜药剂浸种消毒,防止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

3.2 稀播、培育壮秧 壮秧是高产的基础,秧田须选择能灌能排,田块平整,土壤无杂质,运秧方便的田块,并施足有机肥,配施P、K肥。苗龄9~10d时施用尿素60~75kg/hm2,施肥时田间保持薄水层;移栽前1~2d用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600mL/hm2加48%毒死蜱乳油(斯速)防治稻蓟马、卷叶螟、灰飞虱等虫害。连作晚稻栽培移栽秧龄30d、机插秧龄15d左右。

3.3 合理肥水运筹 浙粳97需肥量为中上等施肥水平,因此,应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少施,平稳发展,后期看苗施肥”的施肥原则。一般土壤肥力选用碳酸氢铵375kg/hm2、过磷酸钙255kg/hm2、氯化钾150kg/hm2、硼砂30kg/hm2作基肥,栽插后5d内第1次追肥尿素112.5kg/hm2,10d后第2次追肥尿素150kg/hm2,15d后第3次追肥尿素150kg/hm2,15d后第4次追肥尿素112.5kg/hm2,破口前10d和破口期分别各用硫酸锌和硼砂1.5kg/hm2兑水喷雾,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水分管理上,应浅水插秧,深水护苗,浅水发棵,适度搁田通过搁田,控制苗数,后期干干湿湿到老,做到青秆黄熟。

3.4 草害防除 移栽田在栽后3~5d,选用69%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825g/hm2,或53%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900g/hm2,兑细土(或细砂)225~300kg/hm2拌匀撒施;对阔叶杂草基数大的田块,另加10%苄嘧磺隆(稻无草)225g/hm2;施药时田间应有3~5cm浅水层,不淹苗心,并保水5~7d。直播田块在翻耕前3~5d选用10%草甘磷水剂7 500mL/hm2兑水750kg细喷雾杀灭老草;播种后2~4d用40%直播净可湿性粉剂900g/hm2兑水675kg均匀细喷雾,施药时及药后3~5d保持秧板湿润;在秧苗2叶1心后使用25%二氯喹啉酸(杀稗王)可湿性粉剂450g/hm2兑水600kg细喷雾;5叶期使用10%精噁·氰氟(百除)乳油360mL/hm2兑水600kg喷雾。对于错过用药适期,草龄较大的杂草,要结合人工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3.5 病虫害防治 结合统防统治工作,切实减少防治次数,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大田期选用适宜药剂,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迁移性害虫的危害;分蘖盛期、抽穗期以及台风洪涝灾害后,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流行性病害,同时应注意稻曲病的防治。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