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2015-01-22 20:16徐艳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片状大面积低密度

徐艳红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 102200

大面积脑梗死好发于老年患者,是一种后果较为严重的脑缺血、缺氧性脑血管并发症,约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10%[1]。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甚至闭塞所致,会导致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2]。所以,早期的明确诊断是治疗以及延缓病情发展的前提。本研究对在我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造影,观察其诊断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4—2014-03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畸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55~81岁,平均(66.4±6.2)岁;临床表现:肢体偏瘫32例,意识障碍21例,头痛呕吐18例,失语16例,口角歪斜13例,大小便失禁11例;有高血压史2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8例,心房颤动8例。从急性发病到进行首次CT检查1h内10例,1~2h16例,2~6h8例,6~12h6例。发病6h内行CT平扫加CT血管造影32例,发病12h行CT血管造影8例。

1.2检查方法设备选用Siemens Emotion6螺旋CT机,平扫的参数具体为电流150mA,电压130KV,层距5mm,层厚5mm。进行增强扫描的参数设定为电流150mA,电压130KV,层厚5mm,螺距1.0~1.5,薄层重建为1.25mm,重建间隔为0.7mm。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所得图像进行多平米的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相关处理。CT血管增强造影需要在扫描前经肘前静脉注入造影剂(优维显)100mL,推注速度为4mL/s,扫描方式采用螺旋容积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18~22s,范围从寰枕关节层面扫至侧脑室顶部。

2 结果

2.1 CT平扫结果(1)CT平扫诊断阳性率:第一次CT平扫诊断为阳性22例(55%)。其中在发病1h内诊断阳性者2例,1~2h8例,2~6h8例,6~12h5例。患者在24~48 h内行第二次CT平扫复查,阳性率为100%。(2)脑梗死发生部位:发生在脑枕叶区域梗死17例,颞、顶叶区域梗死6例,脑基底区域梗死6例,脑半球区域梗死5例,额、顶叶区梗死患者4例,顶叶2例。(3)CT表现:22例为血管阻塞引起的大面积梗死,表现为CT下片状低密度影,或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浮云征)[3],或内边缘清楚的略高密度脑回状影(脑回征),或患者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假肿瘤征);12例患者为血栓脱落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楚,并且阴影沿血管走行;6例患者为外伤所致脑梗死,表现为在损伤基础上的大片状低密度影,并且往往累及灰白质。

2.2 CT血管造影(CTA)造影结果示,大脑前动脉严重狭窄或者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者闭塞18例,两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病变血管支配的脑实质范围比CT平扫所见梗死范围明显增大。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因脑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阻塞导致,其受损范围大,多数为整个脑叶或跨脑叶大范围病变[4]。目前,CT扫描是主要诊断手段之一,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灶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别是多层螺旋CT,不仅具有传统CT优势,且能够较准确的辨别急性脑出血或脑瘤卒中引起的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资料[5-6]。由于脑梗死病变是一个逐步演进过程,患者在发生大面积的脑梗死6h内的脑部病变一般只表现为脑沟变浅、脑回密度见底,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及脑灰白质模糊等,同时由于细胞水肿,CT下还会显示脑沟消失,岛皮质边缘模糊现象[7]。故在早期患者病情轻重往往与CT表现不相符,临床症状重但CT显示轻微,故有必要对这类不确诊的患者6~24h后行CT复查,此时CT下往往会有大片低密度影的典型脑梗死表现[8]。本研究第一次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为阳性的患者22例,影响此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从发病到行CT扫描在6h内,且1~2h内患者16例,从而对CT诊断有一定影响。而随后进行的二次CT复查阳性率为100%,说明多层螺旋CT完全可以应用在诊断大面积脑梗死上。但对于发病时间短或不能确定的患者,应给予二次复查或多次复查,以持续动态观察病变过程,或行CT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病变情况,以免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出现[9]。

综上,对于临床上表现为疑似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首要需要行CT平扫,从而排除急性脑出血行卒中或脑瘤卒中的可能。对于CT显示下未能发现脑梗死的直接或间接相关征象者,可以进一步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确定脑梗死的同时可以观察受损血管位置及损害程度,以便拟定治疗方案。总之,CT平扫加血管造影省时、省力,对于诊断早期需要积极抢救的大面积脑梗死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无DSA设备的基层医院。

[1]陈秋月,张丹红,张仙飞,等 .血糖及其变异性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12):749-753.

[2]洪亚军,夏辉,袁作文,等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有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3):216-218.

[3]周孝桥,闫福明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表现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5):551-552.

[4]方伟 .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3):247-248.

[5]朱峰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防大面积脑梗死的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2):1 665-1 668.

[6]吴升强 .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新认识[J].海南医学,2014,25(4):515-517.

[7]Lee M,Saver JL,Alger JR,et al.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derangements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Frequency and relation to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J Neurol Sci,2011,313(1-2):142-146.

[8]杨春燕,梅友泉,苏俊红,等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诊断与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44-347.

[9]王红欣,李珍红,姚东陂,等.CT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10):90-92.

猜你喜欢
片状大面积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低密度脂蛋白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