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伤害研究进展

2015-01-26 02:31李春艳唐四元湘南学院护理学系湖南郴州42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空巢流行病学老年人

李春艳 唐四元(湘南学院护理学系,湖南 郴州 423000)

2006年,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1〕,专家预测:50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2〕。空巢老人由于身体健康受到慢性病的严重威胁,加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上的慰藉。从而使其生活中产生很多安全隐患,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回顾分析空巢老人的伤害相关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其中包括既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年龄可以分为低龄空巢老人(60~79岁)和高龄空巢老人(80岁及以上),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老人〔3〕。

1.2 伤害 伤害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4〕。伤害的统计指标包括:①到医疗单位诊治;②请假(休工、休学或休息)半日以上;③由家人、老师、同事或朋友进行紧急医疗处置〔4〕。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实践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编码将意外伤害分为:交通伤害、跌倒、烧烫伤、触电、中毒、中暑、溺水、锐器伤、挤压碰撞伤、硬物击伤、殴打伤、动物伤害、异物梗噎或卡喉、其他等共14 类〔5〕。

2 空巢老年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美国〔6〕、土耳其〔7〕等地对意外伤害的研究起步较早,有大量文献报道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李刚等〔8〕对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伤害的发生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上海市金山区的调查显示机动车交通事故居老年男性的首位,自杀位居次席,而老年女性意外跌倒为首位,机动车交通事故位居第二〔9〕。杭州西湖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死因排序前3位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倒和淹死。在老年人群中,高龄期(≥80岁)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期(60~79岁)〔10〕。南京市大厂地区的意外伤害流行病学显示70岁以上老龄人群意外伤害死亡率较高,尤以跌倒突出〔11〕。那军等〔12〕对辽宁省城乡老年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钟倩红等〔13〕对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约为29/10万。东亚老年人自杀率为34.5/10万,是年轻人的2.7倍〔14〕。研究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均较高,为自杀率最高的群体。

谢少飞〔15〕对老西门社区202名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但研究局限于1个社区,且研究对象仅为高龄独居老人,未涉及其低龄空巢老人及夫妻偶居的老人等其他特征的空巢老人,不能反映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意外伤害的整体水平。目前国内未见对针对不同类型空巢老人伤害的现况研究和比较研究。

3 空巢老人伤害的危险因素

3.1 年龄 增龄带来的生理功能减退是老年人容易发生伤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增大导致的身体虚弱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制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伴随年龄老化产生的社会功能的削弱,也会导致负性不良情绪而使老年人产生自杀念头。55岁以上者生理功能明显衰退、感知能力下降、瞬间判断能力差、反应迟钝。因此,该年龄段的老年人易发生道路交通伤害。

3.2 性别 老年伤害发生有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活动少、肌力差、平衡差、反应迟钝等老化因素更明显有关,同时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这也使女性更容易跌倒,而且使跌伤后果更严重。老年男性的自杀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普遍面临更加明显的社会角色的变化有关。男性暴露于交通危险的机会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发生交通伤害的危险也高于老年女性。

3.3 疾病 合肥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7.52%,患病居前5位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16〕。北京牛街地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8.1%〔17〕。空巢老人突发急症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都可导致跌倒。同时,躯体疾病是公认的老年人自杀的前提因素。患有躯体疾病、视觉受损、神经疾病、恶性肿瘤等独立因素与老年人自杀相关,而且严重躯体疾病和较高的疾病负担使自杀的危险性对男性的影响高于女性〔18〕。一些精神疾患也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6倍,约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自杀。空巢老人由于与子女分开居住,容易感到孤独和抑郁,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同时因疾病带来的面对交通动态反应不灵活,也是老年人躲避危险能力较差的原因。

3.4 社会心理因素 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获得的社会支持少,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不能及时呼救,缺乏自救与互救知识与技能,错失抢救时机,可能导致伤害。欧美和国内也多次出现过老年人病死在家中,多日后才被邻居发现的例子〔14〕。

3.5 药物与酒精 老年人因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有兴奋或镇静作用的药物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感觉,从而减弱对环境的判断和应对,因此服用药物越多,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等伤害的危险性越大。酒精中毒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约1/3的自杀者有酒精依赖,酒精中毒患者自杀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4倍〔19〕。同时酒精使人反应迟钝、思维判断力降低、操作精确度减弱,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发生各种伤害的危险性增加。

3.6 环境因素 多数老年人跌倒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外界环境因素中,路面不平和照明不足是老年人在公共场所跌倒的最常见原因。然而,老年人跌倒多发生于室内,最容易发生跌倒的地点是门口、洗澡间、厨房、楼梯等,这说明老年的虚弱和日常活动能力状况及室内设施的潜在危险性是共同起作用的。除了天气等自然生态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外,地形复杂、道路设计不良等道路因素和车辆驾驶控制系统的故障等车辆因素也增加了交通伤害的发生。

3.7 其他 由于社会舆论导向可以影响人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成为老年人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各种传媒对自杀的详细描述和渲染也可能对有自杀倾向的老年人产生提示。而在交通伤害中,包括驾驶员和行人违章等不良行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4 老年人伤害干预研究现状

4.1 伤害干预的模型 国外对伤害的干预研究起步较早,北美、西欧和澳洲各国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注意到伤害的预防工作,使伤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提出了很多伤害干预的模型,美国前国家公路安全局领导人William Haddon提出的Haddon模型,它是一个用于伤害预防和控制的模型,此模型最初只针对交通伤害,目前已广泛用于各类伤害的研究与控制。

4.2 安全社区 在1989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下式提出“安全社区”的概念,WHO安全社区模式被认为是社区水平预防伤害的经济、有效且长期有益的方法,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20〕。创建安全社区的主要手段是基层社区的安全促进,安全促进的主要方式是向社区居民普及伤害卫生知识宣传,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居民意识到伤害是能够预防的〔21〕。济南青年公园街道是日前全球99个安全社区之一,自2002年6月创建以来,已经成功实践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标准,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其实践之一就是特色带动的社区干预,要求强化居民的安全意识,围绕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推广活动。

4.3 伤害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发生伤害前,通过减少暴露的机制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如交通安全法律、游泳池周围的栅栏、有毒物品的安全盖、枪支的保险装置等均属于一级预防措。二级预防:伤害发生时,减少意外伤害的程度,如安全带和头盔的使用,减轻道路交通伤害对人体的损害等。三级预防:伤害发生后,控制意外伤害的后果,如完善的急救系统和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护有利于伤害发生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4.4 伤害的教育、强制、经济和工程(4E)干预策略 在伤害的三级预防策略实施过程中,又分别可通过4E干预达到伤害预防目的,即通常所说的4E干预措施〔22〕。其中教育干预就是针对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差,通过教育手段,提高认知水平,使态度向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发展,最终改变人的行为,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技术干预是指通过对环境和产品的设计和革新,使伤害风险减少或无风险。强制干预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对增加伤害危险的行为进行干预。经济干预目的在于用经济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

综上,必须重视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多部门协调合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空巢老人伤害预防与急救知识,帮助其树立预防与急救的正确信念,改变伤害危险行为,掌握伤害预防与急救的技能,创造一个安全愉快的环境,在延长其寿命的同时,促进其安全水平,改善晚年生活质量。

1 王庆华,段晓明,宋荣荣,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A):528.

2 莫丽萍.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4B):1028-9.

3 丁雅杰,刘鸿雁,李淑芹.城市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社区护理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18):271-2.

4 陈培发.我国伤害预防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97-8.

5 马 静.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7-8.

6 Paulozzi LJ,Ballesteros MF,Stevens JA.Recent trends in mortality from unintentional injury in the United States〔J〕.Safety Res,2006;37:277-83.

7 Alptekin F,Uskun E,Kisioglu AN,et al.Unintentional non-fatal home-related injuries in Central Anatolia,Turkey:frequencies,characteristics,and outcomes〔J〕.Injury,2008;35(9):535-46.

8 李 刚,焦淑芳,时 颖,等.北京市老年人群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7-8.

9 彭艳英,汤喜红.金山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凶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51-3.

10 戴 苡.2002-2005年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06-8.

11 彭香红.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56-8.

12 那 军,张淑娟,杨晓丽.辽宁省城乡老年人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45-6.

13 钟倩红,林佩贤,陈青山,等.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7-30.

14 赵明利,宋葆云,叶文琴.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安全现状评估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2):547-8.

15 谢少飞.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6-7.

16 王惠明,张建凤.贾娟娟合肥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23-4.

17 田 苹,程爱东,周晓萍.牛街地区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78-9.

18 Waera M.Rubenwitz E,Runeson B.et al.Burden of illness and suicide in elderly people:case-control study〔J〕BMJ,2002;324(7350):1355.

19 郭 欣,曾 光.我国老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88-90.

20 程建鹏,饶克勤,严 俊.我国居民伤害疾病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8):45-6.

21 王声勇.创建安全社区是伤害控制必由之路〔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5):369-70.

22 沈 敏.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干预模式系统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124-5.

猜你喜欢
空巢流行病学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