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赛珍珠《龙子》与《水浒传》的互文性

2015-01-31 03:13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子赛珍珠水浒

潘 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苏 镇江 212003)

论赛珍珠《龙子》与《水浒传》的互文性

潘 玥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江苏 镇江 212003)

赛珍珠诸多作品中均体现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水浒情结”,赛珍珠的小说《龙子》(DragonSeed)中林郯一家抗击日军的生命轨迹和民族精神不仅是主人公反抗精神的体现,也是赛珍珠“水浒情结”的体现。《龙子》与赛珍珠的英文译作《水浒传》(AllMenareBrothers)存在互文性,《水浒传》不仅是《龙子》的文眼,而且是《龙子》的精神范本,《龙子》实际上是在演绎一部抗战版本的现代《水浒传》。

赛珍珠; 《龙子》;《水浒传》;互文

互文观念是西方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文学文本解释理念,关注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与先前文本、历史文本以及历史文化记忆的多重关联。赛珍珠于1927年到1932年历经4年多时间将《水浒传》译为英文,名为AllMenareBrothers,这是赛珍珠的唯一译作。赛珍珠于1942年创作了小说《龙子》(DragonSeed),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一部英文作品。通过研读文本可以发现,《龙子》与《水浒传》之间存在着互文性,试简要论述如下。

1 《龙子》与《水浒传》人物群像塑造——心路历程相似

《水浒传》以宋朝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叙述劳动人民被迫反抗朝廷的生动感人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任人欺压的惨烈状况,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官僚主义的黑暗,歌颂了劳动人民为了改变苦难命运的反抗精神。

《龙子》描写了1937年至1941年南京西郊村民的生活和斗争。原本淳朴的村民们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可是自从来了日本鬼子,村庄就变得鸡犬不宁。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林郯一家原先的安宁、平稳生活秩序被日军入侵者打乱,日军在村子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及最后农民们为了生存奋起反抗,由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之火的斗争故事,不仅描写了侵华的日军在南京惨绝人寰的抢劫、掠夺的丑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农民阶层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同仇敌忾的决心。

小说《龙子》开篇描述的是56岁的林郯一家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自己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他没别的希求了,一切都有了。”[1]9,31起初,日军磨刀霍霍大举侵华时,中国农民懵然无知,毫无思想准备。当林郯之妻林嫂从小贩的口中得知“东洋鬼子”来了,今年夏天北边要打仗……林郯根本就不相信战争会发生在他们村里。老大甚至还抱怨,城里鼓舞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的年轻人是闲着没事,是因为书读得太多了脑子想的太多,他认为“……只要自己不管闲事,那有谁会去惹他呢?”[1]32由此,读者可以看出,农民们是那么的淳朴善良,甚至淳朴到了一种愚钝麻木的地步——脑子里装的只是有关庄稼丰收的愿望,如果不是因为亲眼目睹日军屠杀同胞的残忍现实,以及这些惨剧真真切切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他们怎么也不可能产生反抗的思想和行动的。一如《水浒传》中的官逼民反,是日本鬼子的兽行逼反了《龙子》中的淳朴善良的农民们。《龙子》小说描写到敌军要村民带他们进村,在路上,敌军因为嫌90岁高龄的长老走得慢,就把“枪头的刺刀刺进了他的后背”[1]109。到了村里,日军要酒要粮,继而要女人……林郯和村民们亲眼目睹了敌人肆意残杀同胞的行为,才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和愚蠢,从麻木状态中觉醒。林郯及同胞们终于放弃了幻想,表达出对敌人的愤怒。“操他娘的,这些狗杂种……操他祖宗八代!”[1]159后来,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已不可避免,而且此次战争关系民族存亡,虽然战争本身是罪恶的,可此时只有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能保卫家园从而远离战乱。

《龙子》中农民们的心路历程与《水浒传》中的诸多英雄惊人相似。如《水浒传》中的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貌美如花,生活安逸,可高衙内调戏他的美妻,想占为己有,被林冲赶跑。但却得罪了高俅父子[2]43。在这之后,高俅设计陷害他,诱其误入白虎堂,以莫须有罪名将其刺配沧州,并指使两个公差在路上百般折磨他、残害他,甚至要在野猪林结果他。幸得鲁智深营救林冲才幸免一死,最后到了沧州看守天王堂和草料场。至此,林冲一而再、再而三地隐忍,以为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可是高俅父子并没有因他的一再隐忍而罢休,竟然派陆谦从东京赶来杀害他,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想烧死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林冲才打消了做顺民的幻想,杀死了陆谦等3人,冒着漫天飞雪投奔梁山。林冲的隐忍并没有换来平静的生活,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亡命天涯?再如《水浒传》里的那位“不准人家革命,结果把自己的命丢掉了”的白衣秀士王伦,不就说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吗?又如景阳冈上的武松,面对一定要吃人的老虎,躲是躲不过去的,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选其一。这样的例子很多,“林郯们”和“林冲们”所构成的人物群像,颇具相似性和共同点,充分体现了《水浒传》与《龙子》的互文性。

2 《龙子》与《水浒传》故事情节设计——叙述笔法相类

从某种角度看,《龙子》实际上是在演绎一部抗战版本的《水浒传》。《水浒传》的许多情节设计及故事叙述方法,在《龙子》中得到了借鉴与应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与官军巧妙周旋,《龙子》中的林郯们何尝不是如此。如《龙子》中林郯一家在抗击鬼子时既英勇无畏又机智灵活:林郯夫妇在自己家灶房锅台的后面挖了地下室藏身,准备了武器,既可掩护自己,又能适时打击敌寇,同时也为日后“地道战”做了准备;遇到敌人收购粮食时,他们巧妙应对,当日军定粮价时,林郯说“长官们,粮价是由老天爷定的……”千方百计与敌人周旋拖延;敌人抢掠物资时,“他们偷偷摸摸宰鸡宰鸭,把它们晒干腌了起来……”[1]180村民们的这种灵活战术,这种粗中有细、既斗勇又斗智的情节设计与描写方法,与《水浒传》如出一辙。《水浒传》中有智能双全的女性形象,《龙子》也有一个机敏、敢作敢当,而又感情丰富的女性人物——玉儿。她求知欲强烈,为了买书,她剪掉了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而她买的书正是《水浒传》。买《水浒传》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细节,更是赛珍珠的一个无法割舍的水浒情结。赛珍珠笔下的玉儿还乔装打扮成一个老太太混进城,把放了毒药的鸭子卖给鬼子的厨师,毒死了不少敌人,充分表现出她的机敏勇敢[1]39。

需要提及的是,赛珍珠如此设计与铺叙《龙子》中的人物及情节,究其根源,也是与她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她的父母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她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后移居镇江,从小就在一些较落后的地区与中国农民朝夕相处,最终成为一个熟读中国传统典籍,谙习中国历史文化,并且对农民的地位和处境深表同情的人[3]14。赛珍珠的作品中对大量抗战情节与民众形象的正面描述,也是赛珍珠作品抗战文化意蕴的充分体现。

3 《龙子》抗争精神剖析——“水浒因子”相承

《水浒传》通过描写原本驯良的人民因倍受欺压而被迫起义反抗朝廷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赞美了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4]16。当年赛珍珠译《水浒传》正处于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之时,她意欲借《水浒传》中的叙事铺陈现实中的隐含叙事,即借《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造反”精神来体现中国社会现实的建构意义[5]。《龙子》则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民众的驯服,然后写民众在强敌凌辱、强权压迫下的反抗,民众在反抗中体现出了一种民族的血性,一种追求正义、反抗霸权的精神。而这种血性,这种追求正义、反抗霸权的精神,恰与《水浒传》一脉相承,可以看作是“水浒因子”在《龙子》中的植入。这也是二者赖以构成互文的重要因素与基础。

《龙子》中随处可见“水浒因子”,体现了赛珍珠浓重的“水浒情结”。她对《水浒传》中描绘的那种突破家庭或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结义反抗的精神大为赞赏,也与基督教徒的主张有关。《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虽非亲兄弟,却以“义”字当头,结为兄弟,共同反抗当权者的欺压, 每称“四海之内皆兄弟”,如第2回,陈达等人攻打华阴县,来史家庄借路,陈达一见史进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最后两人还真的成了不打不相识的铁哥们。又如小说第44回,石秀向戴宗、杨林道谢时,杨林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基督教圣经中也正有这样的思想:“亚当的子孙都是兄弟姐妹……”赛珍珠在《水浒传》中看到了基督教的因子,这正是她对《水浒传》情有独钟的一个重要原因。她后来将《水浒传》的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原因恐怕也正在于此。

事实上,在赛珍珠的众多文学作品中,读者都能发现“水浒因子”——抗争精神。除上文所及《龙子》外,还有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大地》中的阿兰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典型农村妇女,善良而纯朴,她原是黄家大院的丫头,后被卖给农民王龙做妻子[6]3,种地、做家务、伺候男人、传宗接代……苦苦挣扎,阿兰并没有一味屈从,而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命运默默抗争。在发生饥荒的时候,王龙垂头丧气,舍不得杀唯一的一头瘦牛,是阿兰勇敢地拿起了牛刀……当不明就里饥饿难耐的邻居进屋抢劫时,是阿兰用她掷地有力的声音喝退众人……逃难到南京,王龙对如何谋生一筹莫展,是阿兰带着孩子沿街乞讨,想方设法养家糊口……面对婚姻生活中不公正的遭遇,她也敢于用言语和实际行动进行抗争:曾在黄家大院刁难过自己的杜鹃来到她的家中伺候小妾荷花时,平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用犀利的言语、直率的口吻质问自己的丈夫王龙,让王龙哑口无言……她坚决不给妓女荷花烧水喝,当王龙“怒不可遏”时,阿兰“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盛怒 ”,直到他羞惭地走开……阿兰的抗争精神及性格特点,与《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颇为相似,这种抗争精神与性格特点,同样也体现在赛珍珠作品《母亲》《战斗的天使》中的女性主人公身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赛珍珠的“水浒情结”在其众多作品中时有表露,而在《龙子》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与浓重。频繁出现的“水浒因子”,对《龙子》人物形象刻划、故事情节铺叙等经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龙子》不但在笔法上是“水浒的笔法”,在精神上也是“水浒的精神”。《龙子》实际上就是在演绎一部抗战版本的《水浒传》。凡此种种,正是《龙子》和《水浒传》互文性的充分证明。

[1] 赛珍珠.龙子[M].刘锋,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9,31.

[2]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42.

[3] 杨伦.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14-23.

[4] 刘娴.试析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反抗精神[J].东京文学,2012(4):16.

[5] 张荣梅.赛珍珠《水浒传》译本中的叙事框架设定评析[J].江苏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0-53.

[6] 赛珍珠.大地[M]. 王逢振,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3.

〔责任编辑:胡 菲〕

Astudyonintertextualitybetween“DragonSeed”and“AllMenAreBrothers”byPearlS.Buck

PAN Yu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3,China)

Pearl Buck’s works mostly reflected her love for Chinese novel All Men are Brothers. Pearl S.Buck’s novel “Draon Seed” recorded Japanese cruel and violent military troops in China,depicted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Anti-Japanese War,reflected the distortion of humanity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war,thus “Dragon Seed”could be seen as a true epic of Chinese people’s heroic resistance. There is intertextuality of history and cultural meaning between “All Men Are Brothers” and “Dragon Seed” written by Pearl S.Buck. All Men Are Brothers is not only the text eye of Dragon Seed,but also the sample of the spirit of Dragon Seed. Dragon Seed is actually a modern version of All Men Are Brothers about Anti-Japanese War.

Pearl S. Buck; Dragon Seed; All Men Are Brothers; intertextuality

2015-02-22

潘 玥(1982—),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文学及翻译研究。

I207.62

:C

:1008-8148(2015)03-0034-03

猜你喜欢
龙子赛珍珠水浒
梦回水浒
童说水浒——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
蚌埠市龙子湖健康评价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胡澹三维场景设计作品
水中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