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2015-01-31 06:00崔晓钢赵四化
职业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院校优化

崔晓钢,赵四化

(深圳技师学院,深圳518000)

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教学设计优化研究

崔晓钢,赵四化

(深圳技师学院,深圳518000)

目前,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传统章节学习模式和职业鉴定考题导向模式两大类主要误区,不利于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本文提出一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设计优化方法,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检验,其效果良好。

项目教学;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

0 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其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技能的人才,也就是“灰领”。制冷类课程是职业院校制冷专业学生,或从事楼宇、物业、电工、电子等机电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对制冷类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使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摆在从事制冷类课程教学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目前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传统的研究型教育不同,必须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必须面向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围绕实际工作实践内容而展开。

目前职业教育制冷类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有两类,以制冷基础课程《制冷技术》为例:

第一类:传统章节学习模式。目前《制冷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仍然为传统模式,其章节分为“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热力学基础知识”、“空气调节基础知识”、“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基本结构和原理”、“制冷设备维修常用仪器仪表和工具”、“气焊操作技能”、“冰箱的维修”、“空调的维修”等。教学思路仍然为基础理论知识讲授——设备原理讲授——工具使用方法讲授与练习——最后才讲到具体的维修操作。这种教学思路有其全面、系统化的优点,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自控力强的大学学生是适用的。但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过多的理论学习是他们排斥的,因为就算前面听懂了到后面也很快就忘了,再加上制冷专业学科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许多术语晦涩难懂,会使学生早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以致最终要学习维修技能的时候也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差。

第二类:以职业技能鉴定考题为导向模式。职业教育很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考工相关,例如制冷方面的就有“制冷设备维修工”考工。不可否认,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有着现实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现实,即社会、企业对学生认可的最终还是能力,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并有不断进步的后续爆发力,而不是证书,真正能拓宽学生就业面获得企业认可的还是其所具备的能力。因此,这一类模式虽然较第一类模式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拓展,不能仅仅局限于鉴定考题,否则难免出现在理论课上玩手机、睡觉、听讲不用心,在实操课上模仿老师操作,照葫芦画瓢,但并不理解操作目的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优化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上述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改革,打破传统章节学习的模式,改革职业技能鉴定考题导向模式,寻找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点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各个实际项目中。

仍以《制冷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综合了热力学、电工、电子、机械等学科的知识,涉及到焊接、钳工、管道工等基本技能,课程目标为使学生理解制冷技术的基本理论,熟练地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冰箱和家用空调等小型的制冷装置。针对该课程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优化:

2.1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本门课程为基础课程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重点。

例如: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在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要展开讲将会占用很大的课时量,也体现不出本门课程的重点。与社会培训人员基础比较差不同,机电类学生有专门的电工电子相关前导课程,因此对这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删减,只做复习。例如: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热力学计算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较难,且本门课程为基础课程,其内容可以挪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中学习。例如:节流元件毛细管虽然很小,但在制冷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理解毛细管的工作原理就不能真正理解制冷循环的原理,且毛细管的工作原理与热力学知识相关联,是应该重点讲解的部分,而教材中相关内容却着墨不多,因此要展开讲等等。这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备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重新规划教学环节

摒弃传统章节学习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相关理论知识点融入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发现相关的知识短板,带着问题来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将《制冷技术》课程重新规划为:“蒸气压缩式制冷设备认识”项目、“制冷系统检漏及补漏”项目、“制冷系统抽真空”项目、“制冷系统充制冷剂”项目、“冰箱电气系统”项目、“空调回收制冷剂、移机”项目、“空调电气系统”项目、“制冷系统排故”项目等。这些项目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传统章节完全不同,将相应的知识点、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操作以及职业素养培养等全部融入项目中,学生做实操有兴趣,学知识有动力,教学效果较好。

2.3 以学生为主体

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短板而希望尽快“解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蒸气压缩式制冷设备认识”项目,冰箱和空调是日常生活常见电气设备,大家都使用过,学生刚开始接触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这时可以让学生先分组总结市面上常见的冰箱类型,引出不同类型的冰箱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功能不同在什么地方?价格差距在什么地方?等等问题。要分组汇报“解密”这些问题,自然就要涉及理解冰箱的结构、制冷剂、制冷量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必须主动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消化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大家汇报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冰箱为什么能制冷?”“工作原理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的讲解,带着问题,学生更愿意来听你“解密”,教学效果更好。

3 教学设计优化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制冷类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效果良好,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中能分别获得不同的知识,将知识点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理解记忆得更为深刻,也解决了“照葫芦画瓢”所带来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题,对职业院校学生比较适用。

当然,“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点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各个实际项目中”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被动地照书本章节讲课,也不能只讲考工的考题,要深思如何设置项目、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节奏等问题,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教学资源,提高自身功底等。而且不同的课程能够设计的项目完善程度不同,有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能还无法进行项目式教学,需要再进一步深思研究。

4 结语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魏龙,张国东.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J].制冷与空调,2011(4):191-195.

[2]朱颖.高职《制冷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科技资讯,2011(36):162.

(编辑 马海超)

Study on Teaching Design’s Optimization in Refrigeration Cour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I Xiaogang,ZHAOSihua
(Shenzhen Institute ofTechnology,Shenzhen 518000,China)

Currently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kinds of main erroneous zones i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refrigeration cour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are the traditional section learning mode and the occupation identification examination questions guidance mode.Both of the two modes are no goo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A new method of teachingdesign’s optimization which is with real workingprocess as orientation,with a project as a vehicle,and with students as subjects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And this teachingmethod is tested in practical teachingprocess and has a good effect

project teaching;vocational education;refrigeration course

G712

B

1672-0601(2015)11-0032-02

2015-09-18

崔晓钢(1979-),男,硕士,山东烟台人,深圳技师学院,工程师。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院校优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偏向”不是好导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