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境创设 注重数学体验

2015-01-31 10:19陈婧亭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陈婧亭

上杭县旧县梅溪平安希望小学,福建 上杭364214

现代教学论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探索、体验和建构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情境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就越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赋予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现实生活背景,充分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和经验储备,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体验数学,自主建构数学。

一方面,要重视凭借CAI 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模拟性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性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内化数学知识。例如,教学“连加连减”问题时,可以借助电脑创设人们熟悉的上下车人数增减变化的乘车情境,让学生凭借上下车的生活经验,引出数学算式并体会其运算道理,帮助学生构建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等现实生活场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如教学“解决归一问题”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参与调查统计:有的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工人生产的情况;有的上公园了解一周内游客的数量;有的去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有关数学信息,编出用归一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体验到归一问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单调枯燥,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小学生的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知识置于直观的、物质化的操作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首先,对于易物化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教师要重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应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教师不能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只让学生记住结果,而要重视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撕一撕、拼一拼、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发现“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一结论。

其次,对于不易物化的“数与代数”的教学,要力求变教师“讲”为学生“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如教学“质数、合数”时,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写因数活动设计成动态的操作活动:指导学生用1、7、9、11、12 等个数的圆片分别摆成点、线段、长方形。按照所摆图形的特点,将上面的数分成三类:只能摆一个点的(如1);只能摆成一条线段的(如7、11);能摆成长方形的(如9、12)。而后,引导学生分析所摆图形与因数个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既建立了正确而清晰的数学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创设猜想情境,让学生在验证中体验数学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猜想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想,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验证”数学知识。

首先,要善于利用学生正相关知识经验来创设猜想情境,让学生在验证中主动同化新知。例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在组织学生比较“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后,教师问:“通过刚才的复习,猜猜比有什么性质?”许多学生猜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不等于零的相同的数,比值不变。”学生有了这个猜想,再放手让他们验证这个猜想,结果,有的是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进行验证,有的是从商不变的性质入手进行验证,有的是直接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一过程让学生多角度地参与体验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其次,要善于利用学生负相关知识经验来创设猜想情境,让学生在验证中改造认知结构。如教学梯形的“底、高、腰”时,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与生活中的“底、高、腰”是否一样?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猜想,它是生活中所指的“尺”吗?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入手进行猜想……在猜一猜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验证,这就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思考得更全面、理解得更深刻,进而促使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生活事物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通过算一算、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和商家搞摸奖的“中奖率”,以一种平常心态来对待这些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可让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利息”后,让学生亲自把压岁钱、零花钱存入银行,并根据存期计算到期时的利息;学习“折线统计图”后,引导学生观察当日股市的日k 线图,让小学生感知经济数学,初步了解市场经济。

(三)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小课题”研究

例如,教学“统计图”后,组织学生前往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调查统计非机动车辆违规情况,将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制成“上杭县城区主要交通路口非机动车辆违规情况统计图”,并将调查分析结果写成一份调研报告呈送有关部门,从而在实践运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从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数学思考入手,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多维体验和自主建构数学,充分展示情境教学的生命与魅力,让数学教学因情境创设而精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清平,李聪睿.课程标准2011 导读与教学实施(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